斯大林的统治以铁血压迫著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他执政期间实施了极其残酷的高压政治政策。这些政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大清洗。斯大林在1934年至1940年间通过逮捕、监禁、审判和处决了数百万苏联公民。这些人包括政治对手、异己分子、知识分子和那些被视为敌人的普通百姓。在大清洗期间,斯大林试图铲除所有可能威胁到他权力的人。苏联政府提出了三反五反运动,即打击反革命言论、反苏行动、反苏组织,以及打击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盗窃集体财产和破坏生产。据估计,在1937年至1938年的大恐怖时期,约有70万人被处决。
另一项极具争议的政策是强制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推行了强制集体化,试图将苏联的农村地区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项政策导致了大量农民死亡、流离失所,甚至引发了粮食短缺和饥荒。与此同时,苏联实施了五年计划经济政策,目标是通过国家干预和控制促进工业化与现代化。尽管这一政策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 在农业方面,斯大林推动的集体化政策意在通过将农民集结到公有农场中,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控制粮食供应。然而,这一政策不仅未能如预期般有效,反而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其中包括因粮食短缺而饿死的农民,以及那些因反对集体化而被处决或流放的反对者。与此同时,斯大林还通过对文化领域的严格控制来强化政府的意识形态。他推行官方艺术风格,严密审查非官方的作品,试图将苏联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起来。斯大林强烈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导致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作家和学者被流放或处决,当时的文化创作也受到了严密的审查和限制。此外,斯大林对异见分子的镇压也极为严酷。他通过庞大的宣传机器来控制新闻、教育和文化领域,确保自己的意识形态能够全面传播。他还利用警察和特工机构来监控和镇压任何形式的异议声音,这使得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专制的国家之一。总体而言,斯大林时期的铁血压迫表现了苏联极端的政治打压和人权侵犯。 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去世。随着斯大林的去世,苏联政府进行了领导层重组,尼基塔·赫鲁晓夫接替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开始批评斯大林的统治,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试图让苏联朝着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在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运动中,斯大林的纪念物被移除或更名,相关教科书也进行了修改。同时,许多政治犯得以释放,司法体系也进行了改革。然而,这些变革并非完全成功,部分领导人和民众依然对斯大林怀有敬意,认为他对苏联的贡献不可忽视。斯大林是否值得谴责或肯定的问题,在后来的苏联领导人任期内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