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中,秦国可以说是最没有历史积淀的。比如说那些古老的大国,如燕国和楚国,这些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它们自西周一开始就被封为诸侯。而赵国、韩国、魏国和齐国,虽然是在战国时期才由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但它们的根基依然很强,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诸侯国。相比之下,秦国的立国时间则相对较晚。秦国最初是在西周时期,只是一个附属于周王室的附庸国,直到周平王东迁以后,秦国才被正式封为诸侯国。 尽管秦国的历史起步较晚,底蕴也最薄弱,但最终却在战争中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壮举。那么,秦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秦国的建立 秦国的王室姓嬴,最初的祖先是赵氏或秦氏,与赵国同宗。秦国的祖先是商朝末年的一位大将恶来,但恶来因在商纣王治下为非作歹,最终被周武王讨伐。周朝建立后,秦国的先祖经历了一段低谷,直到周孝王时期,秦国的祖先非子因负责养马得到了秦地的封地,从此秦国开始正式立国,逐渐恢复实力,壮大了族群。 不过,在这个时期,秦国依然只是周王室的附属国,尚未获得爵位。直到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送周平王成功东迁,立下赫赫战功,才得到了正式的诸侯封号,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之一。
秦国的短暂崛起 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在他的治理下迎来了短暂的强盛,秦国首次以霸主的身份出现在中原诸国面前。秦穆公不仅知人善用,还乐于听取贤臣的建议,使得秦国逐渐崭露头角。在外交上,秦穆公与晋国联姻,迎娶晋献公的女儿,加强了与晋国的关系,并借此机会使秦国在西戎地区获得了霸主地位。而在内政上,秦穆公采纳了百里奚和由余等人的建议,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推动了秦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秦国在西部扩展了十二个国家的土地,地盘面积也大大增加。 然而,尽管秦国在秦穆公时期曾经强盛一时,但由于种种原因,秦国未能持续扩展,未能实现质的飞跃。 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 进入战国时期,秦国的实力依然较弱,秦孝公对此深感不满,决定广纳贤才并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的变法涵盖了军事、经济和政治多个方面,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 首先,在经济上,商鞅废除了井田制,将土地私有化,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还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商鞅还限制商业发展,迫使百姓专心耕作,这一系列措施显著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进而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基础。 在政治上,商鞅废除了分封制,实施了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全国的资源。 在军事上,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实施了二十等军功爵制,使得军人能够通过战功获得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士气,秦军变得勇猛无比,逐渐形成了“虎狼之师”的威名。 商鞅的改革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秦国逐渐成为强国,开始崭露头角。 秦国再无敌手,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秦国的崛起,其他六国纷纷采取了合纵的外交策略,希望借此抵挡强大的秦国。然而,六国之所以能够抵抗秦国的侵略,依赖的往往是其中一些强国的领导力。可惜的是,在秦国历代君主的谋划下,这些曾经强大的国家逐渐衰落,六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抵抗秦国,最终走向灭亡。 1. 楚国 在秦惠文王时期,楚国仍然强大,是六国合纵的主力。为了削弱楚国的实力,秦国派遣张仪进行游说。张仪通过虚报商於之地的面积,欺骗楚怀王与秦国断交,导致楚国与齐国断绝了联系。没想到,楚怀王破坏了合纵联盟后,秦国却翻脸不认人,最终爆发了战争,秦军打败了楚国,使得楚国走向衰弱。更令人痛心的是,楚怀王在后来的阴谋中轻信了秦昭襄王的言辞,被诱骗回楚国后被囚禁,最终死于囚禁。 2. 齐国 在秦昭襄王时期,齐国的齐闵王受到了挑拨,强行灭掉了宋国,激起了其他诸侯的强烈反感。随后,赵、韩、魏、燕和齐五国联合攻伐齐国,打破了齐国的防线,最终齐国几乎灭亡。3. 赵国 同样在秦昭襄王时期,赵王因贪图上党而引发了与秦国的冲突。长平之战爆发后,赵国的名将廉颇虽然顽强抵抗,但由于赵王的听信谗言,临时换将,由赵括代替廉颇。结果,赵括带领赵军陷入白起的埋伏,最终被围困、断粮,赵国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赵国的国力也因此大大削弱。 从此,山东六国再也没有能力抵抗秦国,秦国的统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时间问题而已。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