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渊求李世民放过13个孙子,听到一个名字后,李世民下令全部诛杀
迪丽瓦拉
2025-11-09 22:02:56
0

唐朝开国那会儿,李渊本来是隋朝的官员,公元617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第二年就当上皇帝,建了唐国,定都长安。他有几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是嫡子,从起兵开始就跟着老爸打天下,管后勤、调度军粮,还帮着管理地方事务。

唐朝稳下来后,李建成自然被立为太子,负责朝政事务,比如修长安城,改善排水系统,调解官员纠纷啥的。他手下有魏征、王珪这些谋士,还有罗艺这样的将领撑腰。李渊岁数大了,渐渐把政务交给太子,李建成看起来前途稳稳的,很多官员都觉得他接班没问题。

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不一样,这家伙从年轻时就上战场,带兵打仗特别猛,攻下长安,灭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这些对手,积累了大批军功。他在秦王府拉拢了一帮人才,房玄龄出谋划策,杜如晦管后勤,秦叔宝、尉迟敬德这些猛将护身。

李世民控制的军队成了唐军主力,这让李建成心里不踏实。公元618年唐朝建国后,李建成管政,李世民管兵,两人势力越来越对立。李建成靠着离老爸近,先在李渊耳边吹风,说李世民手下太嚣张,建议削兵权。公元624年左右,李渊还真听了,贬了李世民几个亲信,把他们发配边疆,有些官员见风使舵,转头投靠东宫。

李世民那边压力山大,魏征本来是太子的人,还劝李建成直接干掉秦王,可李建成觉得当太子稳了,没必要动手太狠,就继续打压。李世民忍不了,公元626年夏天,他决定先下手,联络玄武门守将,布置人马。

七月初二那天,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进宫,早朝路上被李世民的人围住,李建成和李元吉当场被杀,东宫和齐王府的势力被清扫。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去见李渊,李渊没辙,只能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就退位当太上皇。

退位前,李渊提了个要求,希望李世民放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那些孩子加起来13个,大多是小孩。李世民当时答应了,说不杀他们,就流放到边地得了。这事儿本来就这么定了,可李世民登基后,有个叫封德彝的官员来进言,这人原是隋臣,唐初当内史侍郎,挺会钻营。

他拿前朝例子劝李世民,说不能留后患,举了几个案子,其中提到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刘安是刘邦的孙子,他爸刘长是汉文帝刘恒的弟弟,刘长当年觉得刘恒抢了皇位,多次想造反,最后失败自杀。刘恒没追究,让刘安继承王位,结果刘安长大后也觉得叔叔篡位,继续搞事,参与了七国之乱,差点把汉朝搞翻天,后来汉武帝下令杀了他全家。

李世民听完刘安这事儿,立马改主意,下令把那13个侄子全杀了。士兵执行时,直接处决,牵连的东宫旧臣和家属也遭殃,王珪、韦挺这些被斩首,家属发配岭南,女的进教坊司干苦力。魏征倒是被李世民收编,后来在贞观朝当谏臣。

李元吉的妾杨氏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李明,后来封曹王,但杨氏家人都没了。这次杀戮总共牵扯几百人,李世民这么干是为了稳固皇位,怕那些孩子长大后有人利用他们血统搞事,毕竟李建成当太子时政绩不错,修法令、建城墙、调市井,很多官员对他有好感。要是留着后人,容易成隐患。

从历史看,这事儿挺典型的帝王权术,唐朝刚建国,内部不稳,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上位,本来合法性就弱,得彻底清除潜在威胁。刘安的例子让他看到,宽容有时换不来忠诚,反而养出仇恨。西汉那时候,刘邦分封诸王,本意是稳固刘家天下,可结果诸侯王野心大,汉文帝饶了刘长一系,刘安却不领情,继续反。

刘长是刘邦最小儿子,封淮南王,吕后死后,刘恒上位,刘长觉得该轮到他,多次密谋,失败后自杀。刘恒让刘安袭爵,刘安表面上服,暗地里炼丹、写书,其实在攒劲儿反叛。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反,淮南王刘安掺和其中,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查出刘安阴谋,直接灭了他一族。这段历史让李世民警醒,他不想自己儿子将来重蹈覆辙。

李世民上台后,改元贞观,从公元627年开始,推行一系列政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旧部,改革官制,轻徭薄赋,鼓励开荒,军队打败突厥,扩展疆土。公元627年他封禅泰山,宣扬太平。

但皇室内部问题没断,杀侄子这事儿开了坏头,他的儿子们后来也互相斗。李承乾是太子,公元643年想反老爸,被废掉,发配黔州,自杀。李泰争储位,失败被贬。李佑公元648年起兵叛,被赐死。这些事儿都跟早期宫斗有关,唐朝表面繁华,骨子里权力争得你死我活。

李渊退位后,住太极宫,当太上皇,公元635年六月去世,活了70岁。李世民继续执政,到公元649年七月崩逝,51岁。唐朝进入高宗时代,但玄武门的影响深远,后来的武则天上位,也跟李家内乱有关系。

历史上,李世民被称贞观之治的开创者,经济文化都发达,可他上位的手段残酷,杀了兄弟和侄子,宗室名册上除名,尸体迁出皇陵。这不是啥光彩事,但帝王家就这样,为稳江山啥都干得出来。刘安的故事提醒,血脉亲情在皇位面前不值一提,留情往往成祸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
校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位来“央音... 1949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是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原创 盘... 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下新低的背景下,学历的作用显得有些无力。...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昭这个字通常出现在那些短命的皇帝的谥号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末期的君主身上。例如,汉昭帝...
原创 周...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周公瑾——一位风度翩翩、胸怀...
原创 台... 一场在特殊地点的演讲,引发岛内各方关注。郑丽文选在马场町这一见证过往黑暗历史、承载特殊意义之地发声,...
原创 清...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赵...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战绩和声誉几乎无人能及。虽然“常山赵子龙”排...
原创 八... 在东汉末年的三大势力中,曹操麾下的武将力量最为强大。这些武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张辽、张郃、徐晃、...
原创 建... 1950年8月10日,毛主席亲自签署了一份委任状,内容写道: 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令,委任载涛担任中国人...
原创 陶... 提到陶渊明,估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典故传了一千多年,把他塑成了不恋官场的清高圣...
原创 临... 在民国历史上,小凤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侠妓,她的生命充满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果要选出最具传奇性的事件,那...
原创 为...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自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等国的军队,以及周军,发起了对郑国的讨伐,这场战...
原创 刘... 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汉朝,而吕雉则成为了汉朝的皇后。更重要的是,刘邦去世后,吕...
一枚见证晚清变革的银币:北洋造...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的星河中,有一类银币以其独特的双面蟠龙设计和深厚的时代印记,成为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
原创 夏... 在夏朝的颛顼时期,出现了一枚特别的玉印,印上有四个形状像蝌蚪的文字,这让许多专家都感到非常困惑。直到...
原创 红... 1935年,红军长征之路极为艰难,其中有一段经历,至今让人记忆深刻。那时,有一支红军部队误走了方向,...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是结束南北朝混乱局面的皇帝,同时也是统一南北的杰出统治者。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南北朝时期的...
原创 民... 不久前,我和大家分享了关于湖南邵东团山禹氏家族后裔、近代名人禹之谟的故事。许多乡亲听后纷纷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