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却只得到慈禧的一句:难为你了。李鸿章泪眼模糊地低声说:太后没错,皇上没错,只有我李鸿章错了…… 这个出身于旧社会的官员,具有非凡的政治远见。早在多年以前,他就曾预言道:若想中国避免未来的灾难,必须先解决这个国家! 那么,李鸿章口中的这个国家究竟指的是哪个呢?
李鸿章虽然是晚清的重臣,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民族英雄。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竭尽全力、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然而最终他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当时的时代。如果换作其他人在那个动荡的时期,恐怕也未必能做得比李鸿章更好。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17岁的李鸿章刚刚高中秀才。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年轻的李鸿章写下了充满豪情的诗句: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他来到京城后,很快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小圈子。 后来,李鸿章成为了曾国藩的门生。曾国藩的做事风格和人格特质深深地影响了李鸿章,他的许多行动中都能看到曾国藩的影子。李鸿章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获得了慈禧太后的青睐,官职也迅速上升,最终成为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那个时期的李鸿章正处于人生的巅峰,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的屈辱和挑战。当天津教案发生后,李鸿章接过了曾国藩留下的烂摊子,通过赔偿40万两银子成功与法国达成和解,这一事件也标志着他外交生涯的开始。 然而,事态远没有他想象中的简单。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西方列强的气焰愈发嚣张,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越来越无力,逐渐沦为列强在中国的傀儡和工具。李鸿章心系百姓,尽管如此,却不得不签署一份又一份屈辱的强盗条约,亲手为百姓的头顶悬上了沉重的屠刀。 为了挽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李鸿章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刚刚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学习日本的经验,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发展新式海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中国的国力。然而,尽管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最终却以彻底失败告终。甲午战争一役,不仅摧毁了中国的尊严,更打击了全体国人的信心。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慈禧罢免职务。他本以为能因此安享晚年,但没想到,八国联军侵华之时,李鸿章拖着病体再次签下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最终成为了民族的罪人。 两个月后,79岁的李鸿章在无尽的屈辱中去世。临终时,他大胆预言:若想中国没有后患,必须先灭此国!李鸿章所说的此国正是日本。日本人的蛮横和贪婪,让李鸿章意识到这个小小的岛国迟早会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历史最终证明了李鸿章的预言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