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克将军说,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都是什么情况
迪丽瓦拉
2025-11-10 02:01:25
0

1973年,在一次整风大会上,萧克将军作了深刻的检讨,他坦言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

那么,这三次站错队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第一次站错队,发生在1929年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时萧克没有站在毛主席一边。那次大会上,毛主席和朱德在红四军的发展方向上存在分歧。毛主席主张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认为红四军的前委既要负责党务,也要负责军事;而朱德则认为,前委的权力不宜过大,只需管党务,军事应由军委负责。双方争论非常激烈,互不相让,连陈毅都一时不知该支持谁。最终,经过投票,大多数人支持了朱德,将毛主席的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撤销,改由陈毅担任。这一结果让毛主席非常生气,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红四军。在这件事上,萧克选择了站在朱德一边,没有给毛主席投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彪坚定地支持毛主席,认为毛主席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使得毛主席对他十分感激,日后也对林彪予以重用。后来,陈毅去中央向周恩来汇报了会议情况,周恩来经过分析后认为毛主席的意见才是正确的,并让陈毅请毛主席回到红四军继续领导,才化解了这次纷争。由此可见,萧克虽有站错队的情况,但并非唯一,大多数人,包括朱德、陈毅,责任更大,因此这件事并不能说明萧克有严重问题。而且毛主席为人大度,即便是对朱德和陈毅也能冰释前嫌,自然不会因萧克这样一个相对不重要的人耿耿于怀。

第二次站错队,发生在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当时萧克没有明确批评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野心膨胀,不同意中央提出的北上抗日决策,带领部分部队单独南下。1936年6月,贺龙率红二军团,萧克率红六军团抵达四川甘孜地区,张国焘派人迎接他们,并向红二、红六军团干部宣传中央北上决策错误,要求大家支持自己继续南下。当时,红六军团的电台坏了,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不清楚中央与张国焘的分歧情况。出于谨慎,萧克没有表态,既没支持中央,也没支持张国焘。直到见到朱德后,朱德揭露了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大家才明白事情真相。在朱德和贺龙主持下,张国焘被公开批评,并被命令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

上世纪80年代,萧克与一位老部下谈起此事时说:当时我不了解长征会师后的具体情况,我们六军团只有一部电台,经常坏,又因战斗紧张,几乎没和中央联系,所以对张国焘说的话没有表态,也就没批评他错误,这是不是‘站错队’?老部下说:你没表态算什么站错队呀?萧克笑着回答:现在不是有一种说法,叫作不表态的表态吗?老部下又问:你们不是个别谈话吗,别人也不可能知道啊?萧克又笑着说:现在不是还有一种说法吗,叫没有不透风的墙嘛! 第三次站错队,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就不多展开。1955年授衔时,萧克本有资格被授大将军衔,但最终只获得上将军衔。很多人认为,这与他革命年代的两次站错队有关,使他错失大将军衔。但实际上,这只是外界猜测,授衔并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改变。萧克被授上将军衔的主要原因是高开低走:早期职务很高,但后来发展不顺,失去了授大将资格。土地革命时期,萧克是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为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这些资历足够授大将。但到解放战争时期,他最高职务仅是第四野战军参谋长,相较其他野战军参谋长,并无优势。 建国后,萧克仅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相当于上将级别。1955年授衔时,依据主要是当时的职务和级别:国防委员会十大元帅都是副主席,十大大将都是委员,而萧克既非副主席也非委员,自然无缘元帅和大将。同时,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已有许多上将,如许世友、王震、邓华、萧华、宋任穷、宋时轮、吕正操、张爱萍、陈再道、陈锡联、陈明仁、杨成武、杨勇、杨得志等,而萧克不在其中,可见当时他地位已较低。因此,萧克授上将,是由其职务和级别决定,而非所谓站错队。 参考资料:《萧克回忆录》《炎黄春秋》《青年周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金... 南宋能够长期存在并抵抗外敌,主要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南宋没有表现得过于脆...
明代丨唐寅《事茗图》卷高清欣赏 《事茗图》卷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31.1cm×105.8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引首有文征明题“事...
原创 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汉族一直是主流民族,文化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存...
原创 诸...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草船借箭”是一个经典且引人入胜的故事。诸葛亮带领草船,冒着曹军的重重威...
原创 夺... 在三国时期的汉末,荆州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关键地区。公元219年,当时担任荆州守将的关羽发起了北伐襄...
原创 吕... 说到吕布,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人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勇猛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常常被...
再现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坚守: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撕裂了沈阳的夜空。此后,东北大学被迫流离,转徙北平、西安,成为...
原创 他... 谢富治,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在生前是荣誉满身、光辉灿烂,但死后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生前和死...
原创 温... 温铁军教授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被扒了两层皮”。这听着像是在诉苦,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90年...
原创 萧... 1973年,在一次整风大会上,萧克将军作了深刻的检讨,他坦言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 那么,这三...
原创 1... 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
校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位来“央音... 1949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是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原创 盘... 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下新低的背景下,学历的作用显得有些无力。...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昭这个字通常出现在那些短命的皇帝的谥号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末期的君主身上。例如,汉昭帝...
原创 周...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周公瑾——一位风度翩翩、胸怀...
原创 台... 一场在特殊地点的演讲,引发岛内各方关注。郑丽文选在马场町这一见证过往黑暗历史、承载特殊意义之地发声,...
原创 清...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赵...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常胜将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战绩和声誉几乎无人能及。虽然“常山赵子龙”排...
原创 八... 在东汉末年的三大势力中,曹操麾下的武将力量最为强大。这些武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张辽、张郃、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