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教授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被扒了两层皮”。这听着像是在诉苦,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红旗落下,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温铁军教授当时亲赴东欧,待了四十多天,他看到的景象令人震惊。
那里有成片的工业设备,是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却因为缺少货币化的渠道,静静地躺在厂房里生锈,形同废铁。庞大的国土、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这些实体资产成了一个“价值真空”。
就在这时,美元、德国马克这些西方硬通货来了。它们不像建设者,更像一群手持手术刀的秃鹫,精准地切割着这具庞大的“尸体”。
西方资本几乎没花什么成本,就将那些闲置的工厂、廉价的矿产资源打包收购,轻松纳入了自己的经济循环。这种近乎零成本的掠夺,直接催生了美、德、法等国在90年代上半叶那令人炫目的经济繁荣。
当时中国呢?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西方媒体众口一词,指责这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金融管理不善的恶果。温铁军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纯属污名化。
真相是,先前涌入亚洲的国际热钱,嗅到了美国那边互联网泡沫的诱人香气,那里有更高的回报率。于是资本掉头就跑,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资本退潮”。
资本的瞬间抽离,本身就制造了巨大的创口,导致泰国铢一夜崩盘,韩国的大企业纷纷告急。这让亚洲经济瞬间“失血”休克,而资本在制造了这场灾难后,还能回头再来,以更低的价格收割那些陷入困境的优质资产。
如果说趁火打劫是初级玩法,那构建一个让对方主动输血的体系,才是寄生模式的最高境界。2001年之后的中美关系,就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
那一年,美国其实很难受。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雪崩,紧接着9·11恐袭震惊全球,纽约金融中心陷入一片混乱。美国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主动伸出了橄榄枝,提出进行反恐战略合作,并在同年12月,正式敲开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
这为美国产业资本大规模向中国转移铺平了道路,也开启了那段被后来一些美国政客津津乐道的“中美国”(G2)时期。但温铁军教授认为,中国在这个阶段扮演的角色,更像是美国的“助理”,被套上了两重无形的绞索。
首先是“商品绞索”。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亿万双手在流水线上辛勤劳动,生产出堆积如山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美国。这些商品帮助美国奇迹般地稳住了物价,压低了通货膨胀。
美国家庭因此能去沃尔玛买到便宜货,每年省下一大笔开支。可以说,中国客观上承担了美国经济的“减震器”,用自己的汗水为美国的高消费、低通胀模式续命。
第二重绞索,则更为隐蔽,是“资本绞索”。中国辛辛苦苦出口商品,赚来大笔美元外汇,然后怎么办呢?我们又把这些钱大部分拿去购买了美国国债。
这笔巨额资本的回流,吊诡地支撑起了美国的财政赤字,甚至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扩张,比如伊拉克战争,提供了资金支持。
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的对外负债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到2005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就已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里,拼死拼活只能拿到大约20%的利润,大头都被外资企业拿走了。
这是一种比直接掠夺更具迷惑性的寄生关系。它用经济增长的“诱饵”,掩盖了中国被锁定在价值链底端和金融依附地位的残酷现实。
第一个结构性的挑战者,是欧元
1999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它不是一种普通的货币,它的战略目标是整合欧洲大陆,向东纳入东欧市场,再对接上俄罗斯的能源。一旦成功,它将有潜力在贸易结算份额上挑战美元的霸权。
美元集团的回应是什么?科索沃战争爆发了。这场发生在欧洲腹地的局部热战,被温铁军等人解读为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目标就是打击刚刚诞生、立足未稳的欧元区扩张势头。
几十年后,历史再度上演。2022年乌克兰冲突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切断了欧洲工业与俄罗斯廉价能源的联系,导致欧洲能源危机,严重削弱了其工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了欧元的地位。
当中国试图摆脱“助理”角色,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时,这套“排异反应”系统也对准了我们。从2010年的轮胎特保案,到后来的光伏双反调查,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加剧。
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更是直接掀桌子,开启了大规模的对华关税战。
这还不够。当美国发现贸易战无法阻止中国向上攀爬时,打击升级到了科技领域。他们对中兴、华为等企业实施了最严酷的芯片与技术封锁,并通过《芯片法案》等产业政策,试图重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把中国彻底排除在外。
从热战到贸易战、科技战,手段在变,但背后的逻辑从未改变。这都是美元资本体系的免疫系统在工作,不惜一切代价清除“异己”,确保自身的寄生地位不受任何威胁。
回望过去三十年,从苏联解体后的“创口寄生”,到中美关系中的“共生绞索”,再到今天面临的“排异反应”,中国几乎完整地经历了这个全球资本博弈的全过程。
温铁军教授尖锐地指出,我们的一些学术界和教育界,对这套后冷战时代的资本逻辑,理解得还远远不够。妄想继续做美国的“助手”显然是死路一条。
那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温铁军反复强调,中国抵御外部风险的最大底气,来自内部。我们有14亿人口构成的庞大市场,有高水平的粮食自给率,还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才是我们敢于“解毒”、敢于自立门户的基石。
其次是另辟蹊径。你看,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2年生效,这个庞大的自贸区里恰恰没有美国。
我们也在构建以“陆权”为基础的合作纵深,重点联合俄罗斯、中亚乃至欧洲,通过陆地整合资源与产业链,建立自己的币缘安全区。同时,在科技上加速自主研发,芯片突破,就是对技术绞杀最有力的回击。
中国人聪明,学费交了,账算清,自强路走稳。美元摇晃,欧元纠缠,中国门户开,世界变。中国不做助手,自成格局,这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