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才能如鱼得水,事业蒸蒸日上。诸葛亮不仅帮助刘备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败了曹操百万大军,还通过巧妙的策略,迅速吞并了荆州南方的四个郡,招募士兵,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也都逐渐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开始走上了英雄之路,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名声传遍天下。尽管诸葛亮在为刘备征战天下时,非常依赖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猛将,但作为一位法治国家、品德高尚的名臣,诸葛亮却对关羽的刚愎自用和自高自大的性格颇为不满,同时对张飞暴虐士卒、过于重视士大夫的做法也心生不悦。因此,在许多重大事务中,诸葛亮通常不会让关羽和张飞出场,而是倾向于其他将领。
那么,诸葛亮究竟最欣赏的将领是谁呢?答案是蜀国的四位将领,其中最为杰出的当属赵云。 第一位,赵云。如果要问诸葛亮心中理想的完美武将,赵云无疑是最合适的。赵云为人稳重谨慎,做事稳妥,行事谨慎,能够深思熟虑。自从赵云跟随刘备后,便屡次参与重要战役,如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等,皆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赵云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更是在危急时刻屡次保护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在禳山之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击败了张郃、高览等魏国大将,成功救出了刘备。在周瑜去世后,赵云还陪同诸葛亮前往东吴为周瑜吊唁。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失败时,赵云更是坚守阵地,独自断后,与魏军激战,最终成功确保大军安全撤回汉中。 赵云不仅勇猛,而且深思熟虑,十分明智。在刘备入川后,刘备准备将财物赏赐给诸将时,赵云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益州百姓刚刚经历过战乱,应该先将土地和房产归还给百姓,让他们能够安定生活,再让他们承担兵役和纳税,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民心。”当刘备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复仇时,赵云也率先反对,认为此举不仅是为兄弟的私仇,更重要的是,战争一旦开始,局势将难以控制,伐吴并非上策。赵云既勇猛又富有谋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位列首位实至名归。 第二位,姜维。姜维原是魏国的一名将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敏锐地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成功杀死了间谍,并阻止了马遵带兵出征。他还设计打败了赵云并夜袭蜀营,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对姜维的表现大为赞赏,于是设计擒获姜维,将他收入蜀国,从此姜维成为诸葛亮的弟子,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二人多次讨论战术。姜维也不负众望,屡次击败魏军,逐渐成长为蜀国的重要将领。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续带领蜀军,与司马懿展开激烈对抗,屡次取得胜利。 第三位,向宠。向宠是蜀国的重要将领,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在诸葛亮的北伐过程中,向宠曾上表称赞向宠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深得诸葛亮的看重。诸葛亮认为他非常适合掌管蜀国禁军,保卫后主,确保国家的安全。诸葛亮对向宠的赏识可见一斑,他深知向宠不仅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还能确保军队的纪律和稳定。 第四位,马谡。马谡是荆州名士马良的弟弟,才学出众。在刘备去世后,马谡曾多次随诸葛亮出征,屡次表现出色,令诸葛亮视他为当世英才。在攻打南中孟获时,马谡提出了“兵战为下,心战为上”的战略理念,这与诸葛亮的思想非常契合。当诸葛亮准备北伐时,马谡还献计通过离间魏主曹睿与司马懿之间的关系,成功使得司马懿被贬职,几乎导致了司马懿的身败名裂。然而,尽管诸葛亮曾被刘备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不宜过度依赖,最终诸葛亮还是命令马谡驻守街亭,而没有选择魏延。结果,马谡在街亭纸上谈兵,导致蜀军大败,第一次北伐失败告终,给蜀国带来了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