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0日,毛主席亲自签署了一份委任状,内容写道: 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令,委任载涛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的顾问。 这份委任状是载涛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从接到这个任命的那一刻起,曾是清朝王爷的载涛,瞬间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员。
面对毛主席的亲自关怀,载涛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恩。他激动地说:新中国诞生了,我载涛也重新获得了新生。 一、主席称赞,心存感激 载涛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叔,曾任皇宫禁卫军训练大臣,才艺出众,尤其在养马和骑术方面非常擅长,因而在北京城里小有名气。 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时,载涛拒绝了伪满政府的高官邀请,选择了与日本人抗争,甚至宁愿在大街上摆摊谋生,也不愿为日本政府效力。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提议下,载涛作为满族人民的代表,参加了政协会议。在会上,周总理邀请载涛为新政府提供建议,载涛在思考后,提出了一个关于改良军马种的提案。 周总理对这个提案高度重视,立即转交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赞扬了载涛在军马领域的渊博知识,并指示将提案交给朱总司令进一步处理。 经过研究,朱总司令指示炮兵部门:要重视军马改良,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 因此,载涛的提议促成了人民解放军马政局的建立,而他也被毛主席任命为该局的顾问,成为新中国的干部之一。 1954年9月,载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耀,他感慨万分:我从来没见过毛主席,他怎么会知道我呢?原本我打算隐居,但毛主席不嫌弃我,请我重新出来,毛主席真是伟大! 载涛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开始立誓要报答毛主席的知遇之恩。尽管年过花甲,他依然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班,连续两年从未迟到。 他在各大军马场间奔走,研究军马改良技术,甚至不辞辛苦地前往西北地区考察,尽力为部队的军马建设出谋划策。 二、主席关心,爱好骑车 1952年底,载涛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消息传开,毛主席得知后,立刻向工作人员询问详细情况。 听完工作人员的汇报,毛主席感到些许担忧,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要骑自行车上下班,应该给他些照顾。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载涛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发来的信函: 载涛顾问,考虑到您年事已高,从今天起,您不必再亲自前往马政局上班,若有事务,马政局会直接通知您。 载涛收到信后,感激地反复对家人说要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后来,载涛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四处奔波。 然而,骑自行车一直是载涛的爱好。自年轻时起,他便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北京的胡同中留下了他的身影。即使到了70多岁,载涛仍然乐此不疲地骑车出行,仿佛自行车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有人陪伴他骑车,他还要求家人也学会骑自行车,因此他府中的每个人都会骑车。 不仅如此,载涛还爱收集各种自行车,凤头牌、菲力普牌等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自行车,他家里几乎有20辆之多。 不过,尽管载涛热爱骑车,毛主席的关心还是让他深感温暖,尤其是毛主席的恩情远不止如此。 1953年,有一天,载涛正在马政局开会时接到家中电话,得知屋顶塌了,要求他赶紧回去处理。 挂完电话后,载涛回到会议室,大家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幽默地说:天公不作美,我家的房顶塌了。 有人建议他先回去修房子,但载涛无奈地说:我哪有钱修房子呀,家里根本没闲钱。三、主席资助,关心溥仪 载涛的经济困难并不意外,他曾是个富有的人,但大部分财富都用于支援国家建设,因此生活上有些拮据。 自参加工作以来,载涛捐款支援国家建设,累计金额高达1000万元(旧币)。他还购买公债、投资企业,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不久后,载涛没钱修房子的事传到了毛主席耳中。毛主席在一次座谈会上说道:听说载涛生活困难,房子都塌了没钱修,就从我的稿费中支出2000万元,用来修缮他的房子。 座谈会结束后,章士钊带着毛主席的稿费来到载涛家中,载涛激动得泪流满面,深情地表示:谢谢,毛主席的关怀,所有家人都将永远铭记毛主席的恩情。 章士钊离开后,载涛依然无法平静,带着满心感激,他再次写信向毛主席表示感谢。 毛主席的深情关怀还体现在他对载涛家族的关心上。1955年7月,载涛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休息期间,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了载涛,毛主席与载涛亲切握手。 毛主席微笑着对载涛说:听说溥仪学习得很好,你可以去看看他。 载涛激动地回答:好!我一定去! 会议结束后不久,北京市人民政府专程派人告诉载涛:主席交给了你一项特殊任务,去看看你的侄子吧。 在载涛准备期间,政府也为他提供了帮助,联系好了相关事宜。 1956年3月,载涛带着家人前往抚顺,特意去看望溥仪。他不再以过去君臣的身份称呼溥仪,而是称他为侄儿。 载涛向溥仪讲述了毛主席关心他的事情,特别提到毛主席非常关注溥仪的学习情况,所有人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1970年,载涛因病去世,组织上特批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对这位王爷的最高荣誉和光荣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