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是结束南北朝混乱局面的皇帝,同时也是统一南北的杰出统治者。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面可能还会持续更久。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将皇位禅让给了丞相杨坚,从而宣告了北周的灭亡。北周一灭,隋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隋朝的成立为南北朝长期的动荡局势画上了句号。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开始全力治理国家,创造了“开皇之治”这一辉煌的治世局面。作为一位开国皇帝,杨坚的功绩尤为显著。他不仅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尊重相士的君主。公元604年,隋文帝已年事已高,正因重病卧床在仁寿宫,面色憔悴,奄奄一息。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隋文帝让太子杨广特别关注一位相士。古代,相士是非常常见的职业,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相士都被传颂至今,例如袁天罡和李淳风,他们两位都是历史上极具声望的算命师。尤其是袁天罡,曾在武则天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准确断言她将来会成为皇帝,这显示了相士的非凡能力。
可以说,在古代,相术具有独特的价值。隋朝时期,也有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相士——章仇太翼。那么,为什么隋文帝会建议杨广关注章仇太翼呢?首先,杨坚并没有采纳章仇太翼的建议,但令他感到震惊的是,章仇太翼准确预言了隋文帝将在仁寿宫去世。相士这一职业在古代历史悠久,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师等人物,他们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人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常常会请相士来解卦预测未来。巫师们不仅需要向天神祈祷,还需要焚烧祭品,并书写一些文字以求“升中于天”。这些巫师因此长期掌握着话语权。相士这一职业的形成前,巫师就扮演着类似的角色。由于上古时期巫师的地位极高,当他们逐渐转变为相士时,仍然保留着很高的威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权力逐渐从巫师手中转移到统治阶层的手中,巫师们不得不进行转型,但他们的神秘气息依然未曾消退,继续服务于帝王权贵,而相士的角色也由此形成。这一过程展现了相士(或预言家)的历史演变。尽管形式不同,但他们对未来的预知能力与权威性从未改变。 在杨坚前往仁寿宫之前,章仇太翼曾警告他,但杨坚依然执意前往,这让章仇太翼非常焦虑。他对杨坚说:“陛下恐怕前往仁寿宫后,将会丧命于此。”然而,杨坚并不在意,还下令将章仇太翼关进监牢。他心里暗自想着,等我从仁寿宫归来,一定要让你为今天的言论付出代价。 然而,事实令杨坚大吃一惊,他真的在仁寿宫去世。对此,杨坚震惊之余,告诫太子杨广:“章仇太翼并非普通人,他所说的话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准确的预见能力。如今,我来到了仁寿宫,可能永远也无法再返回了。果然如此,尔应当释放他!”那么,章仇太翼是如何判断杨坚将在仁寿宫去世的呢?他又是如何准确洞察隋文帝即将去世的命运? 其实,章仇太翼的判断背后,是一种概率学的分析方法。他会综合评估被预测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和性格特征)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这在古代非常常见,因为当时的医学与巫术常常交织在一起,医生也被称为“巫医”。章仇太翼不仅在相术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在医术方面也相当精通。当时的杨坚正处于个人生活的巅峰阶段——妻子独孤皇后已故,他开始享受三千后宫的奢华生活。这种奢靡的生活方式,对杨坚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显然,杨坚的社会关系对章仇太翼来说并没有什么秘密,因为章仇太翼最初是应第一任太子杨勇的邀请而来到宫中,成为其身边的顾问。因此,章仇太翼通过综合分析杨坚的各项情况,最终做出了对杨坚即将死亡的高概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