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自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等国的军队,以及周军,发起了对郑国的讨伐,这场战役史称繻葛之战。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周桓王不幸被射中一箭,联军遭遇惨败,周朝的威信因此大受打击,丢尽了颜面。
自繻葛之战开始,诸侯国反叛逐渐成为常态,至此,周王朝这块号称稳固的江山,分封制度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开始,爆发了七国之乱,刘邦的后代们终于尝到了分封制带来的恶果。从高祖刘邦开始分封,才不过五十年的时间,分封制便露出了严重的隐患。两千多年来,关于分封制的优劣一直争议不断,而历史通过血的代价一次次证明了分封制的危害。七国之乱之后,接连爆发了八王之乱和靖难之役,以及许多由于分封导致的小政权灭亡。 当然,我们也不应轻易嘲笑古人。事实上,分封制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有观点认为,如果秦朝采用了分封制,或许秦末的农民起义就不会蔓延开来。而一些人则认为,七国之乱并非完全是分封制的问题,毕竟周王朝的分封制延续了四百年才出现反叛,直到周朝灭亡,也保持了四百年的相对稳定。此时很多人认为,周朝四百年才崩溃,哪一个朝代能有如此长久的历史?然而这种观点其实有问题。历史已经证明,分封制最终必然导致政权的崩溃。周朝能维持四百年没有大规模反叛,是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而西汉的五十年不过是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并非两者操作层面的不同。 分封制的基础是将土地分给各个诸侯,由他们代为管理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分封的对象不仅有王室子弟,还有功臣、前朝贵族、归附的部落首领等。不过,周朝分封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点——它所分封的大部分土地,实际上并不属于周天子,周天子是用他人的土地作为奖品。简单来说,许多诸侯国的土地其实是空头支票,能否兑现,还要看各个诸侯的努力和实力。根据史书记载,商朝时天下有上千个方国或部落联盟,但周武王仅分封了108个诸侯国。从西周建立到周厉王时期的两百年间,周天子和各大诸侯通过不断的征战扩张领土,大家的目标一致,矛盾较少,周天子可以大量分封土地。 然而,从周厉王以后,随着扩张步伐的减缓,甚至停滞,内部矛盾逐渐显现,诸侯们开始互相争夺土地,尤其是兄弟之国。这时,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愈发频繁。根据《周礼》,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诸侯仅是管理者,不能相互吞并,但由于利益的驱动,《周礼》已经不能制止诸侯的贪婪,导致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虽然周天子的地位并未立即受到威胁,但大地主的身份已经逐渐丧失。经过二百年的发展,诸侯的力量逐步集中,向周天子争取更多的政治地位成为他们的必然诉求。 周平王东迁后,春秋时代正式开始。郑庄公迫使周平王与自己交换质子,将周天子从神圣的地位拉到与诸侯平等的层面,公然践踏天子的尊严。郑庄公的举动象征着诸侯争霸的时代到来了,而周天子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绊脚石。 周朝分封制的崩溃,正是历史条件和特定背景的产物。王室和诸侯们经历了二百年的携手共建,然后又经历了二百年的兼并,最终诸侯们决定向周天子发起挑战。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历史阶段,分封制才在周朝维持了四百年。 相比之下,西汉的分封制在五十年内便崩溃。西汉初期并没有像西周那样对外扩张,因此诸侯国的存在更多是从中央政府身上分割资源,而非共同拓展疆域。例如,一些诸侯国垄断了天然资源,导致一些诸侯国比中央政府更富有。例如齐国、胶东国控制盐业,吴国拥有铜矿。吴王刘濞之所以敢带头造反,实际上是因为这些诸侯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军队和招募人才。 这种情况下,诸侯国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变得紧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立,而不像西周时期那样是利益共同体。汉景帝曾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说:当年先皇怎么就没封一两个诸侯到边境,这会儿朝廷倒成了他们的看门人。这句话揭示了西汉分封制的另一大弊端:原本应作为朝廷屏障的诸侯国,实际上成为了朝廷的威胁。在汉文帝时期,济北王刘兴居曾勾结匈奴谋反,吴楚七国之乱时,赵王刘遂也再度勾结匈奴。西汉分封制的失败,证明了建立在宗法基础上的分封制度根本无法长期维持,而基于利益关系的分封虽然能在短期内起作用,但终究会因利益冲突而崩溃。 历史的反复让大家认识到,分封制最终无法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央集权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分封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周武王面临的具体情况。周武王在伐纣后建立了周朝,但当时并未完全统一天下,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仍未被征服。因此,他采取了分封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大部落和联盟的力量。分封制其实是部落联盟的升级版,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治理体系。 即使如此,周武王在有生之年并未实现天下统一,最终的任务由周公来完成。周公完善了分封制,并建立了宗法、井田、礼乐等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周礼》。这套制度有效发挥了诸侯国的作用,帮助周王朝完成了对天下的统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封制逐渐暴露出严重的弊端,尤其是在农业和人口发展方面,分封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例如,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开荒和提高农业产量,同时也要修建水利设施、修路架桥,这些工作在各个独立的诸侯国内部难以完成,必须依靠统一的中央政府来协调。这是分封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封制的弊端也越加明显,最终导致了周朝和西汉分封制的崩溃。这也是为什么周朝能够维持八百年,而西汉却仅仅五十年便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