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武王灭商后,纣王的儿子、哥哥和叔叔尚在人世。他们结局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9-17 07:32:13
0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这段文字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生动:

---

我们都清楚,周武王姬发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击败了商朝,成功推翻了商纣王,成为了新一代的天下共主。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身穿镶嵌着宝石的华丽衣袍,登上了著名的鹿台,放火焚烧宫殿,最终在大火中自焚而亡。

尽管纣王已死,他的儿子和一部分宗室亲属依然活着。除了这些王室成员,商朝的广大遗民也依然存在。

那么,周武王对这些幸存的殷商王室和遗民采取了怎样的态度?是无情地彻底铲除,还是宽容地留下余地?

据《说苑·武王克殷》记载,周武王召集了自己最信赖的几位大臣,商议如何处置殷商的王族和民众。

他首先问的是尚父姜子牙。姜子牙回应说:“臣听说,爱一个人,连屋顶上的乌鸦也喜欢;恨一个人,连屋角的砖瓦都不留。若要将敌人全部剿除,不留一丝余地,如何?”

这番话的意思是,若爱一个人,连带周围的一切都爱护;若恨一个人,就连他所有关联之物都要毁灭。姜子牙主张彻底剿灭商朝残余,毫不留情。

然而,周武王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便转而询问自己的堂兄召公奭。召公奭是周武王宗室中极为信任的一员,随他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召公奭答道:“有罪的就杀,无罪的就留下,如何?”

他的意思是应当区别对待,罪人斩尽,清白者得以生存。

周武王依然不甚满意,第三次询问的是他的同母弟弟周公旦。周公旦不仅是周武王最亲密的兄弟,更是他最信赖的大臣。

周公旦回答说:“应让他们各居其所,耕种自田,保持原有的生活不变。商朝的罪责,皆由纣王一人承担,唯有仁义才能笼络人心。”

这话意味着,商朝除了纣王外,其他宗室及民众不应被连累,应妥善安置并维持旧有秩序。

最终,周武王采纳了周公旦的意见。

他释放了被囚禁的商朝贵族,散发了鹿台积存的财富,开启粮仓救济饥民,并未对商朝的遗民施以灭绝。

当时纣王虽已自尽,但其子武庚仍在世。周武王不仅放过武庚,还在商朝旧都朝歌一带封给他,让他管理商朝的遗民。

武庚被允许在自己的封国祭祀殷商祖先,殷商从此成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

不过,周武王并不天真地以为靠仁德二字,就能让殷商遗民心服口服,彻底接受周朝统治。

为了防止武庚和殷商遗民造反,周武王将自己三个同母弟弟封在武庚的封地四周,形成一道包围圈,严密监视着武庚和遗民的动向。

这三位弟弟被后世称为“三监”。

周武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待他去世后,武庚果然发动叛乱,企图复辟商朝。

然而,令周武王意想不到的是,被派去监视武庚的三监也卷入了叛乱之中。

当时周武王考虑到继位的儿子周成王年幼,便让同母弟弟周公旦摄政。

而三监之一的管叔鲜自认为比周公旦年长,理应当由他执政,岂容周公旦越位?

于是,周武王去世的第二年,管叔鲜以“周公旦不利于幼主”为由,联合兄弟及武庚发动叛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

从这场叛乱来看,主要策划者是周武王的三位弟弟。他们不可能把天下还给武庚,拉拢武庚无非是为了增强自己势力。

而武庚则可能利用混乱局势,试图削弱周朝政权,借机复辟。

不过,这次叛乱最终失败。周公旦亲自率军讨伐,击溃三监和武庚军队,并斩杀武庚。

尽管武庚被杀,殷商遗民的反抗并未完全平息,周公旦东征三年,才彻底平息叛乱。

即便如此,周公旦仍秉持“灭国不绝祀”的原则,没有对殷商王室实施彻底灭绝。

当时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仍然在世,周公旦让他继续担任殷商祖先的祭祀者。

关于微子启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详细讲述。

先来探讨为何周武王和周公旦会放过殷商王室和遗民,允许他们作为周朝诸侯存在。

需要知道,周朝的诸侯国与后世大不相同。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虽然名义上服从周天子,但实际拥有高度自治权和兵权。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周武王通过牧野一战击败商朝,然而三监之乱后周公旦用三年时间才彻底平定,说明殷商势力尚存并有反抗余地。

二是周朝通过分封,安抚商朝宗室和民众,让他们接受新政权,比起直接全面战争,更为稳妥和有效。

夏朝灭亡后,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并未杀害夏桀,而是将他流放至南巢。

虽然有人质疑夏灭夏的故事真实性,认为是周朝人为合理化自己灭商行为所编,但无论如何,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历史上朝代更替时,王室和民众不必遭受彻底屠杀。

“兴灭国,继绝世”是儒家理念,而儒家源于周礼。这侧面证明“灭国不绝祀”或是周朝传统。

三监之乱中,周公旦斩杀了纣王之子武庚,但依然坚持灭国不绝祀的原则,没有让殷商彻底消亡,反而为其重新寻找继承人——纣王的兄长微子启。

关于微子启的身世,史料上有不同说法。

他们的母亲在生微子启时为妾,生纣王时则为正妻,所以微子启是庶出,纣王为嫡出,故纣王继位。

无论史实如何,微子启确是帝乙之子、纣王兄长这一点毋庸置疑。

纣王继位后行事残暴,宗室大臣忧心忡忡,担忧其难以守业。

微子启多次谏言,纣王不予采纳,甚至王叔比干因谏言被杀。

见此惨状,微子启心灰意冷,另有王叔箕子劝他早离朝歌避祸。

微子启叹曰:“父子有骨肉,臣主以义属。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臣三谏不听,其义可去。”

遂逃离朝歌。

周武王灭商后,微子启见天下有治,且周武王仁德,便卑躬屈膝前往朝见。

他脱去上衣,左手牵羊,右手持茅,跪行至周武王前,献上祭器。

此举留下了“肉袒面缚”这一成语,形容顺从投降。

周武王被感动,亦为安抚殷商民心,任命微子启恢复官职,留在身边共谋国政。

周武王去世后,武庚联合三监起兵反叛,但微子启始终未参与,真心归顺周朝。

武庚失败身死后,周公旦认为殷商不可断后,便让微子启继承祭祀职责。

不过,将微子启封在了商朝发源地商丘,而非叛乱旧地朝歌,国号为宋。

这便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起源。

微子启在宋国治理殷商遗民,深得民心,至死未娶子嗣,由弟弟中衍继承。

宋襄公乃中衍后代,而非微子启直系子孙。

箕子为帝乙弟,纣王叔,和微子启、比干并称“殷末三贤”。

比干因劝谏而死,微子启逃亡,唯箕子不愿离去,却无计可施,装疯以逃避,弹唱“箕子操”发泄愤懑。

纣王误以为其疯,贬为奴隶囚禁。

牧野之战,周武王攻入朝歌,箕子趁乱逃至箕山隐居。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听闻箕子贤名,亲往山上请教治国之道。

箕子与周武王详谈后,拒绝出山,只因不愿归顺周朝。

周武王离去后,箕子带弟子及遗民东迁至朝鲜。

微子启建议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但不强制其为周臣。

箕子及其后代在此统治近千年,直至汉惠帝时被灭。

综上,周武王对殷商王室表现较为宽厚。

他遵循“灭国不绝祀”的传统,给予宗室优待,并让他们管理遗民。

至于这一传统究竟是夏朝遗传,还是周朝自创,尚无定论。

但在周朝史书中,无论是商朝成汤对夏朝末君夏桀,还是周武王对殷商王室,都未曾实施彻底屠灭。

这为后代树立了范例:改朝换代时,新朝君主应妥善安置前朝王室。

无论是王莽篡汉,曹丕篡汉,抑或司马氏篡曹,都至少表面遵循此道。

然而,刘裕篡晋时,因年事已高且门庭卑微,缺乏宗室支持,最终选择了斩草除根,将东晋末帝及其宗室赶尽杀绝。

此举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后世诸多亡国之君难逃悲惨结局。

你对此有何看法?

---

你觉得这样改写怎么样?如果想加更多细节或者调整风格,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明中期景德镇青花瓷考古持续深入 近年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号沉船被确认为明正德年间商船,...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安重荣起兵造反,冯道负晋主托孤 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冬季,晋主忆起桑维翰之言,北巡邺...
浙江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晚清货... # 浙江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晚清货币改革的实物见证与收藏珍品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光绪元宝铜元是晚清...
原创 他...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杰出的武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像三国时期的张飞和赵...
原创 汉... 刘协不缺杀掉曹操的心,也不缺杀掉曹操的机会,缺的是杀掉曹操后还能保证自己没事儿的方法。如果杀了曹操一...
原创 印... 在17世纪的北美,随着第一批欧洲殖民者的船只驶入这片未知的新大陆,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贸易模式。这种模式...
吸引人的短视频有爽剧 还有红色... “名侦探小宇”团队正在制作道具。受访者供图 “郝家豁”团队正在拍摄。受访者供图 “以吾辈之青春,捍...
原创 为...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其中故宫无疑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之一。从明朝开始,故宫就成了皇帝的居住地,并一...
原创 低... 1.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讲到崇祯皇帝自杀的悲壮时,故事戛然而止,许多人因此感到遗憾。虽...
郑佳明:湖湘文化与湖南伟人 一、近代湖南的辉煌业绩和伟人、英雄群体 近代史有一个说法,就是从1840年算起到1949年为止,是1...
原创 赵...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让赵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乎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然而,令人...
原创 国... 1934年10月,因红军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在指挥上犯下严重错误,导致中央苏区在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惨败。...
原创 日... 最近日本闹翻了,不是动漫,不是关税,而是翻出了一个已作古快80年的人——王仁三郎。 曾几何进,这位爷...
原创 西... 西晋时期,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富豪,那就是石崇。提到石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和王恺的斗富故事,这段往...
原创 为...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们的影响依然深远,如同一圈圈涟漪,始终在触动着后...
原创 狄... 唐朝长安城中有一座名为太极宫的宫殿,而在太极宫的东北角,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凌烟阁。这个凌烟阁因唐太...
原创 原... 秦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首先是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率先揭竿而起,接着项羽也带领着8000名来自关东的勇...
原创 成... 成吉思汗:草原上的传奇 成吉思汗,这位曾统一蒙古各部的伟大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
原创 夷... 夷陵之战,深刻地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尤其是蜀汉政权的命运走向。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由一场突如其...
原创 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延续了五千年。从文化到皇权的推动,汉族最终统一了中原,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