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真的好吗?这个问题常常让人陷入深思。许多人可能会马上回答:“当皇帝当然好,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等一下,如果成为皇帝的代价是活不过四十岁呢?你还会想做那个“万人之上”的君主吗?从秦朝算起,中国经历了八十三个朝代,五百多位皇帝,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超过四十岁。这些皇帝为何如此短命?背后有六大原因,你知道是哪六点吗?
要做好一名皇帝,绝不仅仅是享受权力的荣耀。举个例子,清朝的雍正皇帝,他被称为“工作狂”,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拼命型”皇帝之一。
雍正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处理政务,工作到午夜甚至更晚,但他始终保持每天五点钟准时起床。这种工作节奏,几乎让他没有休息的时间,年内只有三天休假。雍正堪称史上最拼的帝王之一,但这样的作息注定了他的身体极度透支。高强度的工作和熬夜最终让他患上了各种健康问题,尽管如此,他的寿命仍然超出了皇帝的平均寿命,活到了五十八岁。
然而,最终他因为寻找所谓的“长生不老药”,误服了含有毒物的丹药,这才导致早逝。如果他没有迷信这些“长生不老术”,可能会活得更长。
说到丹药,追求长寿的想法早在秦始皇时期便盛行。当时,秦始皇就开始召集炼丹师,要求他们炼制“长生不老药”。这一做法随后被后代皇帝效仿。中国历史上有四位皇帝因吃丹药而早逝,这些帝王追求不老之术,最终却因此早早丧命,实在令人唏嘘。
这些皇帝的选择,不禁让人感叹:若他们少一些对权力的贪婪,就不会为了一味追求长寿而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毕竟,若炼丹术士真有能力炼制不死丹,那么为什么他们不自己服用,而是去给皇帝做呢?
虽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面对长寿这一难以捉摸的诱惑,他们往往会盲目相信那些能带来永生的“术士”。每次大臣们朝拜时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让皇帝自然有了将这一口号变成现实的梦想。但现实却是,长寿始终无法实现,古代医学水平远未达到能够让人永生的程度。
说到医学,古代的医疗条件远不如今天。很多当时的绝症,如如今已经可以治疗的疾病,古代人根本无力应对。
最典型的就是感染性疾病。在古代,如果一个人感染了流行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希望,甚至会立刻被处死并焚尸以防病毒蔓延。然而,今天的抗生素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有效地对抗这些感染,抗生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古代医学的滞后,使得许多皇帝早逝。假如一名皇帝生病且治疗失误,医生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许多太医也因此对治疗皇帝的病情小心翼翼,只有极为确信的情况才敢动手。
此外,许多所谓的“皇帝”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掌权者。很多皇帝在位期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力,而是被朝中的权臣所操控。这些权臣通过操控皇帝,取得实际的统治权。
如果皇帝不听他们的话,他们甚至可能制造政变,废掉现任皇帝,另立一个听话的傀儡。例如东晋的皇帝司马睿,尽管他是东晋的创立者,但他能登基得益于王导的帮助。司马睿在登基后,任命了王导,而王导则在朝中积累了巨大的权力,最终一步步架空了司马睿的权利,让他成为了典型的“傀儡皇帝”。
历史上这种傀儡皇帝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甚至在即位几天后就被篡位或被杀掉。真正掌权的是那些幕后操控的大臣,而皇帝不过是一个空有名号的符号。
再者,作为一国之君,皇帝的事务繁杂,国家庞大,从朝廷的命令传达到远方的乡村,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期间的意思容易走样,传达误差常常发生。如果这些命令对百姓不利,便会激起民怨,甚至有百姓反叛、刺杀皇帝的风险。因此,皇帝不仅要防范朝中的权臣,还要提防外部的威胁。
最后,饮食和酒色也是古代皇帝短命的重要原因。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很多影视剧中都展现了皇帝享乐的场景:他们在饮酒作乐、赏美人舞蹈中度过日常。这种奢华的生活方式让很多皇帝饮食无节制,纵情声色,身体很难保持健康。
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皇帝们往往把美人舞蹈作为休闲方式之一。而且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饮食科学,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导致皇帝们大多肥胖,健康状况堪忧。
许多皇帝不仅仅有一个妻子,还有许多妃子和情人。由于后宫人数庞大,皇帝不得不面对管理庞大后宫带来的压力,同时,纵酒成性也损害了健康。举个例子,汉成帝刘骜就因过度享乐、沉溺于美色和酒色之中,最终导致健康严重透支,早逝。
综合来看,古代皇帝之所以多短命,正是这六大因素的共同作用:过度劳累、迷信丹药、权力斗争、医学滞后、外部威胁和过度享乐。
看完这些,你是否仍然愿意做那个“万人之上”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