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员应当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上级命令,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作出果断决策。钟伟在靠山屯战斗中的表现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曾三次违抗命令,最终成功地打出了一个经典的胜仗。
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三下江南战役,钟伟的英勇表现使得他成为了这场战斗的主角之一。在这次作战中,钟伟凭借敏锐的战场嗅觉,迅速抓住了战机。他精准判断敌情,并果断采取行动。特别是在靠山屯附近,他抓住了敌88师的一部分部队,并且成功地牵制了敌87师的增援部队,为后续作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这一胜利让林彪对钟伟刮目相看,也为钟伟赢得了赫赫声名。
然而,靠山屯战斗中的胜利并不完全是顺利的。作为独立第一师的师长,刘转连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却受到了一定的批评。虽然他所领导的部队也积极投入了战斗,但由于一些战术上的失误,他最终被免职,并调任独立第二师副师长。
那么,为什么刘转连会在这次战斗中遭遇批评呢?让我们回顾一下背景。
自1946年10月以来,东北的国民党军经过长时间的休整后,开始实施“南攻北守”的战略,集中兵力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南满根据地的防线逐渐崩溃。由于当时南满根据地兵力不足,物资匮乏,连过冬的棉衣都没有,我军一度对是否继续在南满坚持作战产生疑虑。然而,经过七道江会议的讨论,我军坚定了继续南满作战的决心。
为了打破敌人“南攻北守”的逐个击破战略,东北的部队展开了连续的反击。1947年2月下旬至3月初,我军在德惠一带战斗失利,主力撤回松花江以北。杜聿明判断我军溃退,因此命令71军、新一军大踏步追击。我军派出的部队则分兵向敌人展开包围。
然而,敌人的88师264团越过松花江后,迅速展开进攻并占领了部分地区。为了消灭这一敌人部队,东总命令诱敌深入,让二纵5师作为诱饵引敌人深入,然后让独立第一师和18师配合,切断敌人退路。但很遗憾,敌人意识到自身处境危险,迅速收缩了战线,开始后撤。
随着敌军的退却,东总决定启动三下江南的作战计划。3月8日,二纵5师接到任务,准备过江截击敌87师的部分部队,并与其他部队合力歼灭德惠东北的新一军。由于敌人的88师在靠山屯一带盘踞,战斗形势复杂,东总指示5师重点攻击敌人在德惠以东的分散部队。
然而,钟伟抓住了战机。当他率领5师进军至朝阳川一带时,突然听到靠山屯附近传来枪炮声。经过侦察,钟伟发现敌88师虽然正在撤退,但仍未完全离开靠山屯,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打击机会。虽然上级的命令是继续东进,但钟伟判断敌人此时正处于撤退的混乱状态,正是打击敌人的好时机。
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情况下,钟伟果断决定以5师全部兵力堵住敌88师的撤退通道。在与政委的激烈争论后,钟伟坚持自己的决定,向东总请示并最终得到了批准。这一决策成为了战局的转折点。
当时的敌人正在被五师的进攻逼得节节后退,钟伟的果断和勇气令这场战斗成为了经典。尽管五师在整个战役中的任务主要是牵制敌人,但他们成功地为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时,独立第一师也准备向靠山屯地区增援。3月9日,刘转连接到命令,带领部队赶往德惠阻击敌军。但当天,他再次接到东总命令,要求部队转向靠山屯集结。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独立第一师紧急调头,赶往靠山屯。这时,他们接到五师的命令,要阻击敌人从农安方向增援靠山屯。
独立第一师在苇子沟的阻击战中未能挡住敌人的增援部队,最终不得不撤退。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他们成功地拖延了敌人的进攻,为五师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而五师在攻占靠山屯时,歼灭了敌88师和262团的1300余人,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战争的结果并非全胜。在战斗结束后,尽管五师的表现得到了高度评价,但独立第一师却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林彪在听闻战后通报后,曾对刘转连大骂:“独一师师长该枪毙。”在随后的总结会议上,刘转连和他的部队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痛苦,并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
尽管如此,刘转连并没有气馁,而是吸取了教训。1947年9月,他被调任为10纵29师师长,继续为东北的战斗作出了重要贡献。最终,他在1955年晋升为中将,得到全军的认可。
这场战斗无疑是一次对指挥员决策和执行力的严峻考验,而钟伟的果敢和迅捷使得他在战斗中脱颖而出,而刘转连的失败也提醒了我们,在复杂的战局中,指挥员必须具备快速反应和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