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怪马岱杀掉魏延后就彻底消失,你看马超死前,曾对刘备说了些啥
迪丽瓦拉
2025-09-18 17:03:50
0

一、魏延与马岱的悲剧命运

魏延常被视为一位悲剧人物,但让人遗憾的是,斩杀魏延的马岱,其实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甚至他的命运还要比魏延更为悲惨。毕竟,魏延至少有过辉煌时刻。比如,魏延曾一度取代张飞,成为刘备指定的汉中太守,这一举措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被认为颇为不可思议。但刘备坚定地相信魏延的能力,这一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确实独到,魏延在西川的防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把汉中打理得有声有色。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似乎总是被诸葛亮多次排挤,甚至被指控有叛变之心,诸葛亮更是想要铲除他。然而,在三国的正史中,魏延实际上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助手,几乎是诸葛亮的副手。而马岱呢?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竟然是在杀死魏延那一刻,其余的时间,他一直生活在马超的阴影下。

更让人痛心的是,马岱斩杀魏延的事件,常被认为是一次巨大误判,甚至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关于魏延谋反的说法,实则是冤枉的,魏延真正的死因,源自蜀汉内部的权力斗争。诸葛亮临终时,曾明确告诫杨仪,若魏延坚持不退兵,便由他亲自做决定,让他自行带兵撤退。可是,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却暗中挑起事端,指使费祎去试探魏延的立场。

魏延的脾气火爆,他是一个直性子的武将,根本不会玩那些心思复杂的政治手段。误以为费祎支持自己进行北伐时,魏延却没想到自己被当作棋子。愤怒中的魏延做出了过激的举动,最终酿成了大祸,被杨仪顺势除掉。实际上,从头到尾,魏延的死都是杨仪挑起的祸端。而杨仪之所以要除掉魏延,不仅仅是因为两人长期不和,还因为杨仪自视为诸葛亮的继任者,企图掌控蜀汉大权。

但魏延的目标并不复杂,他仅仅想要接过诸葛亮的北伐大旗,继续与曹魏作战。作为军中副手,魏延的想法本无不妥。杨仪则不同,他的野心更大,渴望一统蜀汉政权,最终因为诸葛亮指定了蒋琬,杨仪的心愿破灭,心中充满了不满与怨气,甚至抱怨道:“若知如此,何不早投降曹魏?”这话一说,谁才是真正有叛变意图的,显而易见。

二、马岱为何斩杀魏延?

马岱杀魏延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魏延即使被杨仪如此折腾,也绝不会投降曹魏,而是选择逃回汉中。杨仪于是指派马岱追杀魏延,最终导致了魏延及其家族的全数斩杀。这一行动,也成为了马岱唯一的“高光时刻”,然而怎么看,都显得不厚道,且极为矛盾。

当时,魏延带着儿子和几个亲信逃往汉中,马岱显然带着精锐部队,完全有能力擒拿魏延并将其生擒,交给刘禅处理。但马岱却在没有刘禅的明确命令下,仅凭杨仪的一句指令就将魏延处死,甚至波及到魏延的三族。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质疑。

对比之下,如果是王平追击魏延,结果完全不同。王平当时面对魏延的大军时,曾高声喝斥:“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想造反吗?”这一句话就轻松让魏延的兵士四散而去。这足以证明,魏延并没有培养出忠诚的私人力量,他的部队并非盲目听命于他。魏延的兵士大多忠诚于蜀汉,而非魏延个人。

如果是王平出手,他根本不会在魏延逃亡的情况下放过他,而是早早下手,一定会直接击败魏延。这也从侧面证明,马岱斩杀魏延的举动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更像是一场赌局。马岱显然是站队了杨仪,认为杨仪会成为下一任丞相,因此才会如此听命于他。

然而,随着杨仪的倒台,马岱的命运也随之走向了终结。马岱斩杀魏延,直接影响了他的仕途。他与杨仪同罪,最终因错误的站队而无法复出。正如刘禅所知,唯有他自己能决定魏延的生死,而非其他人。马岱的选择,让他最终走向了消失的结局。

三、马超临终的嘱托与马岱的命运

马岱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公元235年。根据《晋书》记载,马岱在这一年进攻曹魏,被牛金击败,损失了千余士兵,尽管这场战斗并不算彻底的失败,但却直接导致了马岱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视野中。这背后隐藏的原因,显然与杨仪的倒台密切相关。

马岱的消失,也可以从马超的临终遗言中得到一定解释。马超临终时,特地写下遗书,托刘备照顾家族,特别是马岱。他在遗书中写道:“臣门宗二百余口,唯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这相当于给了马岱一张免死金牌,只要马岱不谋反,就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因此,杨仪之所以命马岱去追击魏延,马岱为何敢擅杀魏延,刘禅为何最终将他雪藏,背后都隐藏着马超的遗愿。马超在生前将家族的希望托付给刘备,刘备也没有对马超的请求置之不理。可是,最终马岱的决策,尤其是他听命于杨仪,导致他在失势后再也无法东山再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明末,谁最早意识到明朝要亡了... 旁观者清,最先察觉出明朝要亡了的是朝鲜人。 崇祯九年最后一位赴明朝贡的使臣金堉,在京师目睹了明朝官员...
原创 长... 长平之战:赵国的重大失误与秦国的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
原创 谁... 北塞调马往二万,益以索伦之劲兵。 这两句诗出自乾隆皇帝的手笔,虽说诗作的质量一般,但这位统治了大清帝...
原创 历... 当代土耳其人的起源与身份 许多历史爱好者可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唐帝国曾经打败了突厥,迫使他们向西迁...
原创 投... 改写后的文章: 明代官员的忠诚与投降:误解与真实 很多人提到“明代官员没有骨气,许多投降了大清”,往...
原创 一... 好的,下面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并适当加入了细节描述。 --- 我叫棠...
原创 司... 当然可以!我帮你将每段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总字数尽量不变: --- 人们从...
原创 三... 神秘,总是令人心生好奇的事物。正如那句老话“好奇心害死猫”,这话虽然有些警示意味,但也并非无一丝道理...
原创 “... 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流传着一句耳熟能...
原创 1... 清朝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摄政王:一位是多尔衮,开启了大清的宏伟事业;另一位是载沣,他则见证了清朝的衰落。...
原创 1... 刘宋时期的皇帝刘子鸾,在被哥哥夺取权力后,临终时发出了令人痛心的遗言:“最恨生在帝王家”。虽然帝王之...
原创 史... 直到今天,西方关于中国历史的讲述依然带有很大的偏差。一般来说,西方的叙述往往从商朝开始,夏朝则被极少...
原创 刘... 1942年春,刘少奇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完成了从抗日前线返回延安的艰难征途。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刘少...
原创 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永贵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成为了全国农民心中的楷模。作为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共和国副...
原创 明... 在明朝永乐年间的紫禁城书房里,明成祖朱棣展开一卷西域舆图,目光久久停留在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上。大臣呈...
原创 大... 在明代,林凤进攻吕宋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段历史遗憾,认为如果明朝没有干涉,林凤...
曹锦炎:再论浙大简的真伪 2008 年 3 月,北京大学罗新教授在本报撰文,谈到文物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个 学术伦理问题:面...
原创 “... 在中国的政治架构中,县通常被视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之一。除了新时代的乡镇体系外,历代历史中,县大多担负...
40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重耀汾... 4300年前,汾河之滨崛起一座宏伟城邦。穿越岁月长河,它终于在当代与世人重逢。7月1日上午,陶寺国家...
原创 清...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由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在击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