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被誉为蜀国的天降神兵,他的出现无疑给了蜀国与曹操抗衡的希望。而诸葛亮的一生,也完全是为了刘备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竭尽全力去实现蜀国的统一大业。
然而,尽管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付出了所有心血,终究蜀国的大业并未完成。在他意识到自己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诸葛亮想出了一个续命的办法。他设法点燃49盏灯,试图通过此法延续自己的生命,但实际上,除了点亮这些灯,诸葛亮还另有两项计划,这两项究竟是什么呢?
诸葛亮的心愿,毫无疑问,是希望能够完成蜀国的统一大业。然而,当他发现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时,心中的焦虑难以平息。诸葛亮深知,如果他死去,蜀国的希望便彻底断绝,军队将再无反抗的能力。所以,他决定采取一种古老的法术来延续生命,这就是“七星续命法”。
这个方法源自商周时期的巫术,属于一种通过天象借命的方式。诸葛亮特地选择了49名士兵,让他们穿上皂袍,手持灯盏,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站成一列。其中,最关键的一盏灯便是象征北极星的位置,这盏灯是否能持续燃烧,直接关系到诸葛亮是否能够续命成功。为了保证这个续命法生效,灯火必须保持7天不灭,若期间有灯熄灭,那么诸葛亮的性命便将不保。若一切顺利,诸葛亮则能获得12年的寿命。
与许多人所想的不同,诸葛亮并没有偷偷进行这次仪式,而是公开宣布了自己将通过此法来延续生命。有人不禁疑惑,为什么他要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呢?这岂不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吗?那些恨他的人,肯定会想方设法来阻挠这个法术的成功。然而,诸葛亮的公开宣布,背后却有着深思熟虑的战略意图。
首先,他的目的是向司马懿示警。诸葛亮与司马懿可谓死敌,两人各有千秋,尤其是在北伐期间,司马懿可谓诸葛亮最大的对手。更为关键的是,两人都擅长观察天象,因此诸葛亮早已预见到自己寿命无多,而司马懿也定能推算出来。一旦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死期即将来临,便会不再畏惧他,甚至可能在此时发起攻势。诸葛亮心知自己时间紧迫,难以与司马懿展开持久战,若被拖入敌人的陷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诸葛亮故意将续命之事公开,目的就是让司马懿陷入一种困境。
司马懿无法确定诸葛亮的续命是否成功,也因此无法做出果断的行动。司马懿深知自己与诸葛亮的斗智斗勇,往往以失败告终,诸葛亮若借命成功,必然让他更加忌惮。于是,他只能对诸葛亮的续命事宜保持警觉,避免贸然行动。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警惕,甚至延续到诸葛亮死后,依旧心存畏惧,时刻提防诸葛亮可能“复生”的可能。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七星续命法”成功牵制了司马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除了司马懿,诸葛亮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蜀国内部的潜在叛徒——魏延。诸葛亮一直怀疑,蜀国的内部可能隐藏着不忠之人,但他一时难以确定到底是谁。于是,他决定通过“七星续命法”来找出这个内鬼。
在仪式开始前,诸葛亮特别提醒军中将士,不可打扰此事,并强调主灯不得熄灭,因为一旦熄灭,续命便会失败。实际上,这一提醒是给有心之人发出的警告,特别是为了警觉那些可能有不轨心思的人。在灯具的选择上,诸葛亮也是下足了功夫,他亲自挑选了最好的灯油和灯芯,确保主灯能够长时间不灭,除非有人故意为之。
在诸葛亮进行“续命法”的过程中,战争的硝烟仍未消散,周围的环境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诸葛亮始终保持着警觉,时刻观察着周围人的动向。姜维曾多次前来请示,然而主灯始终稳如磐石,不曾熄灭。直到有一天,最关键的时刻,魏延突然出现在诸葛亮的大帐之中。就在此时,主灯却不合时宜地熄灭了。这一异常的情况令诸葛亮心生疑虑,虽然续命之法未能成功,但这一事件让他更加确信,魏延可能真的有异心。
经过这次试探,诸葛亮决定更加警惕魏延,他对自己的弟子姜维提出警告,提醒他要时刻防备魏延的背叛。而事实证明,魏延确实是蜀国的叛徒。虽然他曾是蜀国的重要将领,才智过人,但对诸葛亮始终怀有不满与怨恨,最终在诸葛亮死后,趁机发动了叛乱。
诸葛亮的“七星续命法”不仅成功让司马懿对他心生畏惧,还揭示了魏延的背叛,堪称一计妙策。诸葛亮的一生,始终以蜀国的命运为己任,直到死去都在为蜀国谋求生路。可惜的是,时局动荡,乱世未能安宁,他未能亲眼见证蜀国的统一与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