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名相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杰出政治家,来自颍上(今属安徽)。
管仲小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仍健在,家境贫寒。为了支撑家计,他不得不早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谋生计,他和鲍叔牙一起从事商业,之后又投身军旅,最终来到齐国。经过一番波折,鲍叔牙力荐他进入齐国的政坛,最终成为齐国的上卿,也就是丞相。管仲被誉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齐桓公统一了各国,帮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秦朝名相李斯——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的人民,曾是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弟子。
李斯协助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最终担任了秦朝的丞相一职,成为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人物之一。
西汉名相萧何——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出生于秦沛郡(今江苏沛县)。
年轻时,萧何曾担任秦沛郡的狱吏。秦朝灭亡时,他加入刘邦的起义队伍。攻占咸阳后,他收集了秦朝丞相府和御史府所藏的法律、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地理、行政区划、户籍以及民间疾苦的信息,这为他之后参与制定政策和最终获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刘邦建立汉朝后,萧何被任命为丞相,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推动了汉朝的快速发展。他还采纳秦朝的法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九章律》,对日后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他协助刘邦消除异姓王韩信和英布等人的威胁,最终被封为相国。刘邦去世后,萧何继续辅佐惠帝,直到公元前193年去世。
三国名相诸葛亮——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韬略和深邃的谋略著称,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他不仅精通军事战略,还擅长政治治理,深得人心。
初唐名相房玄龄——房玄龄来自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博学多才,通晓经史,擅长书法与文学。
年仅18岁时,他便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称号,并逐步在官场中得到提拔。在隋朝末年动乱时,李渊起兵,房玄龄投靠了李世民,成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和策划者。他多次跟随秦王出征,协助李世民策划军事行动,并负责文书工作,帮助秦王府选拔和引进人才。公元629年,房玄龄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并在公元637年封为梁国公。他与杜如晦、魏征等一起,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公元642年,房玄龄因病去世。
大唐名相狄仁杰——狄仁杰出生于唐代并州太原,是唐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
他历经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时期的政治风云,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后升任大理丞、侍御史等职。狄仁杰为官清廉、正直,始终秉持“以百姓心为心”的原则,敢于在必要时反抗权贵,保护民众的利益。他在唐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后人尊称为“唐室砥柱”。
宋初名相寇准——寇准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进士及第。
在宋太宗时期,寇准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深得宋太宗的赏识。在宋真宗时期,他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抵抗辽军的入侵,并促使真宗亲征,最终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稳定了宋朝的局势。虽然他因权臣王钦若的排挤被暂时罢相,但寇准很快得到重新任用,封为莱国公。寇准始终以廉洁奉公著称,为后世的官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北宋名相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出生于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他因领导实施熙宁变法而名声显赫,成为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王安石的变法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革来提升国家的财政与经济,虽然他在政界面临诸多反对,但他的改革措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他还以文学成就卓著,曾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于公元1042年登上进士榜,之后先后担任多个地方官职,最终成为翰林学士,并两度任职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其政治改革被誉为是“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之一”,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明名相张居正——张居正出生在湖广江陵,是明代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在万历年初,张居正与宦官冯保联合排挤高拱,掌握了朝政。他在年幼的明神宗统治下,主持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进行财政整顿,实施一条鞭法,改进赋税制度,从而改善了明朝的财政状况。他还加强了军队训练和边防建设,防止外患的侵扰。虽然他在去世后遭到宦官和保守派官僚的攻击,最终其家族被抄没,但他的改革成果仍然被后世推崇。
清代名相曾国藩——曾国藩出生在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是清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家。
他在清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担任过礼部侍郎等职,并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高位。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及对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使他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立下赫赫战功,后人称其为清朝的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