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依然坚持进行内战,并无视民众的强烈反对,依旧决定抵抗共产党并抗击日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与杨虎城决定采取兵谏之策,即通过军事手段干预蒋介石的决策,最终引发了西安事变。 蒋介石是否会轻易妥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兵谏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最终,孙铭九成功捉拿了蒋介石。正是他在山中擒获了试图逃跑的蒋介石,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可以说,孙铭九在西安事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在解放后,孙铭九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孙铭九生于1909年,年轻时便赴日本留学,学成归国后,他进入天津保安队工作。张学良与孙铭九的相识,源于张学铭的推荐。当时,张学良是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有一次护送任务中,张学良深刻印象了孙铭九踏实可靠的作风。经过几次接触后,张学良认为孙铭九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便将其纳入麾下。
到了1935年,张学良被任命为武汉剿总副司令。经过深思熟虑,孙铭九决定投奔张学良。随着时间的推移,孙铭九的能力逐渐得到展现,他也顺利进入了张学良的核心圈子,成为得力助手。在参加过军官训练营后,孙铭九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具备了成为优秀军官的条件,深得张学良的信任。正是这种信任为他之后成功捉拿蒋介石奠定了基础。 1936年7月,在目睹日本侵华的惨状后,张学良决定秘密成立抗日同志会,并亲自担任会长,而孙铭九则被任命为行动部部长。此时的孙铭九,已经成为张学良的左右手,在东北军中拥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同年12月11日,张学良决定与孙铭九单独谈话。铭九,你已经跟随我多年,国内百姓疾苦,外有日本侵略,我们应当采取行动,但蒋委员长仍然坚持内战,消极抗日,国家岌岌可危。我之后会交代你一些事情,能否顺利完成?张学良询问道。 孙铭九毫不犹豫地答道:请您放心,任务再艰难,我一定会完成! 接着,张学良下达了命令,要求孙铭九带领卫队前往临潼进行扣蒋行动。兄弟们,今天我们要集中所有精力,这次行动至关重要!蒋委员长不抗日,还妨碍我们东北军抗日,怎能容忍!今天到临潼华清池,我们要把委员长扣住,迫使他改变立场,但一定不能伤害他!孙铭九指示道。 孙铭九与白凤翔等人分批前往临潼,任务明确:请蒋介石出来,找个借口说周围发生了骚乱,建议他暂住城内。如果蒋介石不愿意,他们将采取强硬手段。白凤翔一行首先到达华清池大门,但蒋介石的警卫员予以拦阻,随即发生冲突,枪声四起。在混乱中,孙铭九带领队伍最终找到了蒋介石的住所。 孙营长,委员长不在房间里,床上的被子还是温热的。一名士兵报告。 他应该还没走远,我刚才听到贵妃池那边枪声密集,可能有情况,快去查看。孙铭九指示道。经过一番搜寻,孙铭九仍未在贵妃池找到蒋介石,他返回房间再次仔细检查,发现蒋介石的帽子、外衣和皮包散乱在桌上。继续寻找后,他终于在房间和院子里找到了线索。 一名士兵急匆匆跑来报告:在后山墙角处找到一只鞋,您看?孙铭九立即意识到蒋介石可能跳墙逃跑,于是指示士兵们迅速进山寻找。最终,在后山的山顶一块巨石后,孙铭九找到了气喘吁吁、面色苍白的蒋介石。 当蒋介石看到是东北军而非红军时,终于松了口气,顺从地被孙铭九带回了西安。随后,杨虎城的部队接管了西安的善后工作。 蒋介石被带回西安后,最终在压力下同意了联共抗日的提议。然而,恢复自由的蒋介石心中仍然怀恨,决定以扣押张学良进行报复。在张学良被囚禁后,东北军失去了领导,孙铭九决定采取武力解救张学良。然而,东北军内部的保守派倾向于采取和平谈判,双方的冲突愈加激烈。 1937年2月,张学良依旧被蒋介石囚禁,孙铭九一时冲动,下令处决了提倡和平谈判的王以哲,这位东北军高级将领的死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军的内部分裂,许多人开始指责孙铭九。周恩来对此事十分关注,认为孙铭九在西安事变中的贡献不可忽视,决定为他提供帮助:孙铭九功劳不小,我们应该帮助他,小张,你去联系情报,看看是否能将孙铭九安排到中央红军苏区。 经过安排,孙铭九被带到了红军苏区。尽管孙铭九的冲动加速了东北军的崩溃,但他或许会后悔枪杀了王以哲。在困境中的行动往往难以自控。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两党展开了第二次合作。然而,孙铭九感到无处可去:红军苏区并非他的归宿,国民党统治区他更无法融入。经过一番波折,孙铭九最终来到了上海租界。在此困境中,他选择投靠汪精卫,成为一个汉奸。 抗日战争结束后,孙铭九向国民政府投降,并尝试策反一些红军战士,但效果甚微。后来,孙铭九被红军俘虏,并主动向共产党投降,结束了充满波折的流亡生涯。孙铭九曾做过汉奸,但他并未做出任何伤害同胞的恶行。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配合共产党进行审查,并对自己过去的投降行为深感懊悔。经过审查,孙铭九的汉奸污名终于得以洗清,并被任命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2000年,孙铭九去世。尽管他曾犯过错误,但他真心悔改,并且在西安事变中的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我们应当公正地看待历史,给予他应有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