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和黄绍竑,谁才是桂系的二号人物?谁又是最早加入李宗仁阵营的呢?有些人认为,黄绍竑是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李宗仁的,所以他应当是二号人物。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李宗仁在六万大山自立门户后,以玉林为据点,逐渐扩大自己的力量。然而,桂系的另外两位重要人物——白崇禧和黄绍竑的处境并不太好。尤其是黄绍竑,李宗仁在回忆录中用流离失所来形容他当时的困境。1921年第二次粤桂战争后,陆荣廷倒台,桂军内部许多人开始自立门户。李宗仁也在玉林一带发展自己的势力,而白崇禧和黄绍竑则与马晓军一起活动在百色一带。
当时,马晓军模范团有三个营,白崇禧担任第一营营长,黄绍竑担任第二营营长,夏威则是第三营营长。有传言称,马晓军是桂系的教父,因为很多后来出名的将领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包括曾做了19年广西省省长的黄旭初,也出自马晓军的模范团。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李宗仁在玉林的根据地,马晓军培养的这些人,未来是否有立足之地还难以确定。最终,还是李宗仁将这些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桂系的核心。因此,李宗仁后来能够成为桂系的领袖,也确实名副其实。 那么,李宗仁为什么在回忆录中用流离失所来形容黄绍竑呢?原来,当马晓军的模范团脱离桂军后,他们被孙中山的广州革命大本营接纳,而桂军的其他势力则纷纷成立了自治军。李宗仁也成立了自己的自治军,然而,当时除了李宗仁,其他自治军与广州革命军是敌对关系,自治军经常骚扰马晓军的模范团。 有一次,自治军包围了马晓军的司令部,抓住了马晓军。白崇禧则跳墙逃脱,而马晓军被捕后,黄绍竑的营也被自治军消灭,黄绍竑自己成了孤军奋战。于是,黄绍竑后来带着他的队伍投靠李宗仁,但这些人马并非他的原班人马,而是白崇禧和夏威的部队。这个转折点如何发生呢?接下来继续看。 白崇禧逃脱后,带着夏威和自己的部队前往贵州,寻找保定军校的同学请求援助。最终,他们成功营救了马晓军。在这次营救中,白崇禧不慎摔伤了腿,随后他去了广州接受治疗。白崇禧到广州后,把兵权交给了马晓军。马晓军原计划带领队伍前往钦廉地区(即今天的广西沿海地区),想与广州革命军取得联系。但由于长途跋涉、缺乏粮草以及局势复杂,马晓军最终承受不住困境,把队伍交给了黄绍竑,自己则逃往香港。 李宗仁得知黄绍竑的处境后,恰好认识黄绍竑的四哥黄天泽,于是便委托黄天泽将黄绍竑请到玉林。当时,黄绍竑一行人几乎连饭都吃不上,自然愿意追随李宗仁。要是当初白崇禧没有去广州,把兵权交给马晓军,马晓军也就没有人马可以交给黄绍竑。那么黄绍竑是否还能找到新的依靠,依旧是个未知数。即便如此,黄绍竑的加入,还是为李宗仁和白崇禧未来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