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农民起义常常成为推动历史变化的重要力量。而打响第一枪的,就是程胜和吴广。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陈胜的决定无疑是艰难的。
尽管秦朝的法律苛刻,民众疾苦,征税过重,但这个庞大的帝国刚刚建立,仅有11年的历史,许多曾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精英尚在,始皇帝更是收天下之兵,铸金人十二。当时老百姓手中能拿的武器无非是木棍。然而,在陈胜的带领下,起义还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事实上,陈胜的起义,远不是单纯为了谋生那么简单。从他的一些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远大志向,比如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终,在公元前209年,程胜和吴广带领部队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各地纷纷响应。然而,到了公元前208年,陈胜被杀,起义仅持续了半年便迅速失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者们普遍认为,分析陈胜的一些决策和行为就能明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首先,陈胜称王。陈胜起义仅两个月,就已经控制了安徽、河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攻占了战略要地陈县。在此时,陈胜的身边开始分化出不同的声音。一些陈县的士绅阶层鼓动陈胜自立为王,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会让人觉得他有私心。陈胜的部将张耳和陈余就曾劝谏他:愿将军不要称王,应急速引兵向西,派人恢复六国的国君,树立自己的势力,对抗秦国。如果您只是在陈县称王,恐怕会让天下人失去信心。但陈胜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他依然坚持称王,并自称张楚。 其次,陈胜开始渐渐疏远了曾经的伙伴,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心。根据史书《史记》的记载,陈胜称王后,开始冷落过去的同伴。早期一个和他一起种田的朋友,特意来找他,却敲门多次都没能见到陈胜。直到陈胜外出,他才被召见。而这位老乡毫无规矩、大大咧咧,做事也不拘小节,甚至有些幕僚向陈胜反映:您的朋友实在太无知,胡言乱语,简直不配站在您面前,这样会影响您的威严。陈胜因此十分生气,竟然毫不手软,将这位老乡杀害。陈胜的冷酷无情,使得许多原本亲近的人纷纷离开,从此他几乎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人。第三,陈胜过于任用小人,远离了有才能的臣子。陈胜任命朱房担任中正,专门监督手下的过错。结果,当一些将领攻占地方返回陈县时,稍有不服从,朱房便把他们抓起来严惩。甚至,陈胜将生杀大权完全交给了朱房,朱房不喜欢的人,就不通过法庭审判,而是直接做出惩处决定。 最终,陈胜的死与这些不当的决策密切相关。前209年,起义军的兵力四散,且由于缺乏军事素养,最终陈胜被秦将章邯逼出陈县,撤退至城父。但在撤退途中,陈胜被被利益诱惑的马车夫庄贾所偷袭,最终被杀害,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事实上,从陈胜之后,许多起义军的领袖都犯了类似的错误。例如,李自成的起义虽然一度势如破竹,但最终也未能成功。与此相比,朱元璋采用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稳步积累力量,最终赢得了天下。这些事例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