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江救阿斗”是《三国演义》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情节,它不仅展示了赵云的忠诚和英勇,还充分体现了赵云的智慧。这个情节和“长坂坡”一样,都与张飞的出现密切相关,最终,正是张飞及时赶到,才救出了刘禅。很多人会好奇,如果当时张飞没有出现,赵云能否独自救出刘禅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一段的故事情节。
孙权听说刘备已经获得了西川后,便开始谋划夺取荆州。吴国太得知消息后大怒,批评孙权不顾骨肉亲情,孙权感到无奈,只好派周善假装成商人前往荆州,骗孙夫人说吴国太病重,并让她带着阿斗一起回东吴,作为交换荆州的筹码。
孙夫人听闻母亲病危,急匆匆地带着阿斗离开了,并且没有来得及告诉诸葛亮。赵云巡逻回来时发现阿斗失踪,赶紧带着几名士兵追了出去。等他赶到岸边时,孙夫人的船还未启航,赵云便大喊:“且休开船,容与夫人饯行!”
周善听到后,生气地回喊:“你算什么东西,敢挡我主母的船?”说完,他不顾赵云的阻拦,催船继续前行。赵云骑马沿江追赶,喊道:“任从夫人去,只有一句话拜禀!”周善无视赵云,催促船行驶得更快。赵云一路追赶,直到找到一只渔船,跳上渔船后继续追赶孙夫人的大船。
周善看到赵云孤身一人,并不害怕,反而命令士兵射箭来阻挡。赵云用枪将箭一一拨开,等船靠近时,他迅速跳上大船,和船上的士兵展开激战。孙夫人在船舱内听到外面传来的打斗声,赶紧抱起阿斗跑出来查看。
接下来的对话非常精彩,也展示了赵云的智慧。
孙夫人大声呵斥赵云:“赵将军为何如此无礼?”赵云赶紧把剑收回鞘中,冷静地说:“主母要去哪儿?为何不通知军师?”赵云看到孙夫人抱着阿斗出来,并且训斥自己,立刻收剑表示没有不敬之意,并通过反问的方式,将责任转嫁给了孙夫人。他指出,刘备临走前已将所有大事交给了诸葛亮,而孙夫人未告知军师就离开荆州,显然不遵守规矩。
孙夫人答道:“我母亲病重,来不及告知。”赵云接着问:“主母探病,为什么还带着小主人?”孙夫人解释道:“阿斗是我的儿子,留在荆州没人照顾。”赵云则毫不客气地指出:“主母此言不当,主公一生征战,只有阿斗这唯一的亲骨肉。早在长坂坡,我便从百万大军中救出他,现在却是你要带走他,岂有此理?”
孙夫人一时无言以对,开始失去理智,想要以身份压制赵云:“你不过是帐下的武将,怎敢管我家事!”赵云看清孙夫人无理取闹,便不再讲理,直接说:“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孙夫人愤怒地回应道:“你竟敢在半路阻拦,必定另有图谋!”赵云毫不畏惧:“若不留下小主人,纵使死也不敢让夫人离去!”
孙夫人见无法说服赵云,便派侍婢上前推搡赵云。赵云面临两难局面,若动手杀了侍婢,便会被指控“以下犯上”,如果不动手,自己可能会被侍婢打伤甚至推入江中。赵云很聪明,没有伤害侍婢,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将她们一一推倒,保持了局势的平衡。
接着,赵云采取了更为聪明的举动:他突然从孙夫人怀中抢过阿斗。这一举动有多重好处。首先,赵云的目标就是救出刘禅,现在阿斗在他手中,心里自然更加冷静。其次,他以阿斗为“人质”,让孙夫人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她与阿斗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可能眼看着赵云伤害阿斗。
然而,局势依然僵持不下。孙夫人不敢对赵云动手,而赵云也无法离开,因为一旦船只靠岸,孙权定然不会顾及阿斗的安全,赵云和阿斗很可能都将死于孙权之手。赵云只能拖延时间,等待援军到来。
就在这时,张飞赶到了。这显然是诸葛亮的安排,因为一旦张飞出现,孙夫人那套理论便失去了效力。张飞虽然性格鲁莽,但正因为如此,他能迅速打破僵局。张飞的出现,尤其是他直接杀死了周善,完全打破了局势的平衡。
张飞上船后,孙夫人质问:“你为何一上来就杀人,怎么如此无礼?”张飞则回应道:“嫂嫂若不尊重我哥哥,私自离开,才是无礼。”张飞的话中带有警告,暗示孙夫人不能随意离开。
孙夫人见张飞如此强硬,便威胁道:“若你不放我走,我就跳江自尽。”张飞和赵云相互配合,展开了一场巧妙的谈判。赵云表示:“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只是保护阿斗过船去。”张飞则对孙夫人说:“我哥哥是大汉皇叔,待你不薄。若你现在离开,早早回来便好。”这番话的潜台词是:嫂嫂若不回归,便是不念夫妻恩义。
总的来说,如果张飞没有及时赶到,赵云是绝对无法独自救出刘禅的。最终,孙权与刘备的争斗以孙权的失败告终,但其中受伤的却是一位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