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吗?这个问题常常被提起。我们都知道,靖康之耻时,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后来被安置在五国城,也就是如今的哈尔滨依兰县。而五国城正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发源地,因此,很多人猜测爱新觉罗可能是宋朝皇室的后裔。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根据呢?我们来仔细探讨一下。
首先说说宋徽宗,这位皇帝在靖康之耻时,确实让人感到非常耻辱。被金国俘虏后,徽宗在失去帝位的情况下继续苟活了8年。在北宋灭亡之前,徽宗已经有31个儿子和34个女儿。到金国后的这8年,他又生了19个孩子,其中有5个是因为生活所迫,干脆将自己的妃子送给金国人,金国的官员还回来的时候,也顺便带回来了一些女孩子作为“交换”。此外,徽宗的子孙中,也有不少娶了女真人的女子,那个时期宋朝皇族和金国人的民族融合已经非常普遍了。
当时,宋朝的俘虏人数有几千人,他们被安置在五国城一带,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个部落。有学者认为,其中一部分人最终融入了赫哲族,而另一部分则加入了斡朵里和胡里改两个万户部落,在这些部落中,他们被称为平民伊尔根。这也是我们之前讲过的“野人女真”。真正的金国人则大多迁移到南方的中原地区去生活。
有不少原本姓赵的人加入了这些部落,那赵姓和觉罗姓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女真人在学习汉字的初期,往往会发音错误,导致了很多名字的发音偏差。另外,由于古汉语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也有所不同,这就使得“赵”字读成了“觉罗”。比如女真人可能把“道”字读成“多罗”,虽然这与普通话听起来有些差距,但如果你懂粤语就会发现,这样的发音其实挺接近的。在粤语中,“道路”发音接近“多罗”,而赵在粤语里也读作“赵”。因此,女真人把赵姓读成“赵罗”,再转回汉语普通话,就变成了“觉罗”。
在《黑龙江志稿·氏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这也说明,爱新觉罗家族与宋徽宗的血脉传承并非空穴来风。赵氏皇族的后裔在胡里改部落中的确姓伊尔根觉罗,而这种命名方式在女真人中并不罕见。除了伊尔根觉罗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觉罗姓氏,如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等,这些姓氏其实也代表了赵家的后代。换句话说,觉罗就相当于赵姓,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见的“豆腐张”、“剃头李”等,都是基于身份和姓氏的组合。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逻辑,伊尔根就是平民,觉罗就是赵。所以,“伊尔根觉罗”直译过来就是“平民赵”。我的外祖母就姓赵,实际上她的祖先就属于伊尔根觉罗这个姓氏。随着努尔哈赤的起兵,他开始改姓“爱新”,而“爱新”在满洲语里就是“金”的意思,这个名字非常符合努尔哈赤的气质。后来,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这样一来,无论是姓氏还是国号,都会让人联想到完颜金国的辉煌。
然而,皇太极在建立清朝后,明确表示:“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这句话表明,后金与完颜金国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政权。
民国时期,许多姓“爱新觉罗”的人开始改回汉姓,其中许多改为“金”或“艾”。而在东北地区,一些觉罗姓氏的后代普遍改为“赵”姓。我外祖母家的人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也间接证明了“觉罗”与“赵”之间的关系。
虽然这一说法至今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靖康时期北上的汉人和女真人之间的民族融合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些后代,在生活习惯上,已经完全融合成了女真化的汉人,甚至可能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祖先曾是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