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刘备和数十万民众在乱世的压力下艰难逃亡。在这场逃亡过程中,勇猛的张飞选择了留下来与敌军对抗,孤身带领仅有的二十名手下在后方断后。他们看着曹军越来越近,张飞毫不畏惧,站在当阳桥上,怒声喊道: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一决生死!这一声怒吼不仅震撼了敌军的将领,也让他们愣在原地,彼此对视,直到最终没有人敢上前与张飞交战。那么,张飞为何能以一己之力让曹军的猛将如许褚、张辽都不敢轻举妄动呢?
在更早的历史背景中,曹操在平定北方战乱之后,于建安十三年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南征,目标是荆州。此时,刘表已去世,荆州牧的位置由刘表的庶子刘琮继承。但刘琮在曹军的压力下选择了投降,这一行为让人难以理解,也显示了他对国家责任的极度漠视。与刘琮不同,刘备虽然当时实力有限,但他决心顽强抵抗,且不愿轻易放弃。得知这一变故后,刘备迅速带领着十几万百姓逃亡,开始了艰难的南逃之路。 曹操带着五千精锐的虎豹骑兵紧追不舍,他的猛烈攻势使得刘备的队伍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就在这危急关头,刘备甚至与亲人失散,妻子和儿子都被遗留在了逃亡途中。正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赵云挺身而出,他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机智,在敌军重围中反复穿梭,行侠救主的壮举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当赵云奋力逃离,正准备被许褚、张辽等曹军追上时,恰巧在当阳桥前遇到张飞。张飞见势果断,他带着仅有的二十名部下,决定采用计谋。他指挥手下在树林后制造假象,自己则守在桥上等待敌军前来。很快,曹军就逼近了,当他们看到张飞站在桥头,张飞怒吼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来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声震耳欲聋的喊声如雷霆般响彻整个当阳桥,寒风凛冽,声波带动着空气震动,直接击中了敌将许褚和张辽的内心。本来准备出战的张辽被许褚拉住,没有贸然前进。张飞看到敌军迟迟不敢行动,立即果断砍断了桥梁,堵住了曹军的去路。《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喊声的心理影响描写得尤为生动,甚至有传言说,有位名叫夏侯杰的大将,因听到张飞的吼声,心生恐惧,慌乱之中竟致命。许褚和张辽之所以不敢贸然出战,原因有两个。第一,张飞的兄弟关羽曾在官渡之战中大杀敌将,斩杀颜良和文丑,令敌军对张飞的武艺心存畏惧。第二,不久之前,赵云也曾在敌阵中英勇突围,七进七出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这一系列壮举让敌人更加忌惮刘备麾下的英雄。而此时,曹操也在现场,许褚和张辽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曹操的安全。如果他们与张飞交战,万一曹操陷入危险,他们将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张飞正是利用敌人对这些因素的心理顾虑,成功迷惑了曹军,为刘备和百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得他们成功撤离。 当曹军意识到自己被张飞迷惑时,刘备一行人早已得到了援军,乘船远航,成功逃脱了曹操的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