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中记载: 秋天的时候,群臣上表请求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并在表文中列出了许多将领和文臣的名字,包括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共一百二十人…… 然而,在这份名单中,却唯独没有赵云——那位披白盔、穿白甲、骑白马、手持银枪、威风凛凛的战神。他在民间常被称作一吕、二典、三赵、四关、五马、六张飞,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身高八尺,容貌威武,是蜀汉的一员名将。自跟随刘备以来,赵云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赤壁之战后,他随刘备征取荆南四郡;又随诸葛亮增援四川,攻下江州,平定江阳、犍为等地;在汉水之滨,他大破曹军,助刘备夺取汉中;夷陵之战前,他多次劝谏刘备不宜轻敌,但劝谏未果,刘备兵败后,赵云仍奋勇前往永州救援;北伐时期,赵云年近七旬,但仍带病出征,屡建奇功。 如此功勋卓著的战神,却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和封赏,这令人不免感到唏嘘。 其原因至今不得而知,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刘备称王后,只封了四位上将: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仍仅为翊军将军,属杂号将军。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将,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并演绎而来,也说明陈寿和罗贯中都认为赵云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赵云初出茅庐时,便能与河北名将文丑战个平手。公孙瓒介绍刘备与赵云相见时,刘备初见赵云便心生不舍,分别时更是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甚至说: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刘备为得到赵云,不惜与公孙瓒翻脸,背上挖墙脚的骂名,而赵云也决心追随英雄,为大业效力。 在刘备遭遇危难之时,赵云不顾安危前来投奔,刘备将其视为心腹弟弟,与其同睡一床,把重要机密交托给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取荆州时,刘备部队被追击,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东阳东部)展开激战。刘备兵败,被迫舍弃妻儿向南逃走。赵云见状,心生不忍,策马回去,在曹操百万大军中七进八出,血染战袍,救出刘备幼子。途中,他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人,夺取大旗两面、长枪三条,功绩显赫,升任牙门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被黄忠击杀,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汉中为益州门户,战略地位极重要。同年三月,曹操派二十万大军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争夺汉中,同时占据沿途险要地。赵云率数十骑兵巡逻,遇上数千倍于己的敌兵,仍沉着冷静,提枪上马,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救出部将张著,再次突围而出。刘备得知后大喜,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蜀军称他为虎威将军。 同年,东吴大将吕蒙奇袭江陵,蜀军前将军关羽战败身亡。刘备大怒,欲东征讨伐东吴。赵云提出异议,劝刘备:此时应先灭魏国,而非与吴交战。若先灭魏,关中忠义之士必会响应。如今若先与吴交战,则蜀吴两军缠战,难以脱身,影响统一大业。赵云的意见深远合理,但刘备未采纳,自率大军东征,最终在彝陵(今湖北宜昌)战败,赵云因此未受重用。诸葛亮虽知情,也未为赵云辩护,仅感叹如果法正在,就不会有这样的事。 建兴元年(刘备称帝后),赵云官至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后升镇东将军。而同期张飞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封西乡侯;马超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斄乡侯。连后起之秀魏延,也位在赵云之上,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镇守汉中。赵云生前最高职务就是镇东将军。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赵云又被降为镇军将军。 刘备入蜀后,益州称王、成都称帝,身边人才济济,却认为赵云只是将才,非帅才,未将其放在眼里。生前不得志,死后也未获应有荣誉。 景耀三年,后主刘禅追谥已故将军:关羽为壮缪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但赵云仍未被追谥。幸亏姜维等人为其争取,才在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按理说,后主刘禅不该忽视赵云。赵云曾救过刘禅性命。问题并非刘禅忘恩,而在于刘备生前只封四员上将,赵云仅为镇军将军,刘禅在追谥时按照四员上将规格处理,自然未将赵云列入。 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人们关注蜀汉兴衰,多从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关键人物身上寻找原因。也就是说,蜀汉历史早期主要由刘备、诸葛亮、关羽影响,后期则以诸葛亮为主,次要人物有魏延、马谡、蒋琬、费祎、姜维等,而赵云很少被关注。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风云多变。但赵云的作用却被低估。从有限史料中,可窥见他的战略眼光和人格境界,可得出埋没的帅才,失意的英雄之结论。 赵云未获重用的原因较为复杂,大致有三点:一是门第观念作怪;二是其特殊经历;三是用人策略问题。 自春秋至秦汉,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儒家思想影响,普遍重视门第等级,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赵云出身寒微,没有显赫家世,也未结交权贵。 三国时期,大人物多靠显赫家世上位,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兄弟、曹操、孙权、刘备,要么官宦世家,要么江东名门,要么皇室后裔。吕布先后投靠丁原、董卓、王允,掌握重兵;马超子承父业,基础雄厚;关羽、张飞虽出草莽,但与刘备结义深厚。 赵云从公孙瓒门下转投刘备,是因为公孙瓒在军阀混战中被消灭,他才归顺刘备。这时归顺在刘备心中自然存有芥蒂。刘备对赵云信任有限,只让他担任主骑,负责警卫队长职责。 在刘备心中,最信任的是义弟关羽、张飞,每次分兵总自领一路,关羽亦一路随行。刘备率军攻西川、东川,留守荆州重任自然交给关羽。荆州失守,蜀汉失掉战略前沿,被迫困守四川盆地,战略困局难以破解。 诸葛亮心中,最信任荆襄人士,如马谡等。马谡被任为北伐先锋,占据战略要地街亭,而赵云仅被派为疑兵驻箕谷。街亭失守,使北伐前进阵地瞬间丧失,蜀军遭魏军反攻,连番北伐无建树。如果赵云当初能获得重用:留守荆州不是关羽而是赵云;刘备采纳赵云建议不与孙吴交战;或东征时由赵云领兵;诸葛亮北伐以赵云为先锋而非马谡…… 三国历史可能会呈现另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