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四姓是指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期,经过划定的四个显赫望族,分别是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北魏皇室特别重视这些家族的力量,甚至将他们的女子接入皇宫,以示对这些家族的宠信。范阳卢氏的代表人物是卢敏,清河崔氏的代表人物是崔宗伯,荥阳郑氏的代表人物是郑羲,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是王琼。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四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卢敏(455年~480年),字仲通,小名红崖,也作洪崖,出生在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他是北魏时期的重要官员,济州刺史卢度世的第二子。卢敏是范阳卢氏北支的始祖之一。范阳卢氏自东汉时期便家族显赫,卢植以儒学声誉显赫,并为东汉时期的名士,其家族逐渐兴盛。到了三国时期,卢毓曾担任曹魏司空,卢氏家族多位成员在朝廷中担任高官,深受推崇。
在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下,卢敏年少时便显示出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能力。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十分器重卢敏,并将其女儿娶为嫔妃。太和年初,卢敏被任命为议郎。尽管他仕途有成,但不幸的是,他较早去世。朝廷为他追赠了威远将军和范阳太守,并给予靖的谥号。由于去世较早,关于卢敏的历史记载并不多,因此他在史料中出现的较为稀少。 崔宗伯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崔宗伯曾担任清河太守,且他的女儿也被纳入了北魏的皇宫。这反映了当时北魏皇室对望族的依赖和拉拢。崔宗伯所代表的清河崔氏家族,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显赫大族,源自姜姓,最早因封地而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业定居清河郡的东武城县(今河北省故城县),此后,清河崔氏逐渐兴盛。 到唐代,清河崔氏成为七姓十家之一,并涌现出多位宰相,堪称世家大族。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崔卢,在社会上享有极高声望。在北魏时期,清河崔氏家族的崔宗伯,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家族背景,为北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郑羲(425-492年),字幼麟,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郑羲是北魏的重要官员,他的父亲是名士郑晔。郑羲出身荥阳郑氏家族,家族历史悠久,源自周朝时期的郑国。西汉时期,郑当时担任大司农并定居于河南郡的开封县。西晋设立荥阳郡,开封县也隶属于荥阳郡,因此后人称之为荥阳开封人。 郑羲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年少时便考取秀才,后来成为北魏的中书博士。北魏献文帝时期,他跟随殿中尚书元石,平定了刘宋司州刺史常珍奇的叛乱,并因此得以升职为中书侍郎。北魏孝文帝时期,郑羲因平息田智度的叛乱,被封为平昌县男,后又升任中山王王叡的傅。然而,由于姻亲李冲的影响,他最终得以晋升为中书令和西兖州刺史。他的女儿被孝文帝纳为嫔妃,并授予了秘书监一职。郑羲于486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给予了文灵的谥号。 太原王氏家族则出自姬姓,早期分为太原郡祁县和晋阳县两支,史书未能明确记载两支之间的血缘关系。王琼是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父亲是长社侯王宝兴。王琼在北魏宣武帝时期,历任光州、兖州刺史等职务,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并且在为官期间不阿权臣。在孝昌三年(527年),王琼被任命为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及中书令,并享年七十四岁。他的德高望重,去世后,北魏政府为他追赠征北将军、中书监及并州刺史等职务。太原王氏在魏晋时期逐渐崭露头角,王允、王昶、王浑等历史人物均出自这个家族。东晋末年,王慧龙进入北魏政坛,成为北魏的重要人物。北魏孝文帝划定四姓时,太原王琼被确立为四姓之一。到了唐朝,太原王氏成为了山东士族的七姓十家之一,家族的势力和声望逐渐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