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朝鲜为何要亲自指挥志愿军?他们怎么想的!但最终的结局让人放心
迪丽瓦拉
2025-11-21 11:32:46
0

早在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的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应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但此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指挥权归属问题上曾有过一定的讨论和分歧。幸运的是,经过多位领导人的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处理,抗美援朝战役也因此取得了胜利。

指挥权问题的迫切性

提到中国与朝鲜的关系,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场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战争。战后,人们常用“唇齿相依”来形容两国的关系。但在面对美国的侵略时,双方各自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在志愿军初次入朝的那段时间里,这种考量首先表现在指挥权的归属上。

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讨论了关于武器装备和空军援助的相关问题。此时,新中国已经决定出兵朝鲜,并将这一决定提上了日程。10月8日,毛泽东主席通过电话通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告知了这一决定。由于时局紧迫,两国在这次通话中并未详细讨论志愿军入朝后的具体安排。而且,战局尚不明朗,敌人增兵的情况也难以预估,金日成仅仅表态:“美国正在向朝鲜增兵,希望中国部队能尽快出动。”

金日成当时并未深入考虑指挥权问题,他简单地认为,朝鲜军队已无法抵挡敌人,因此希望志愿军能赶紧支援,暂时接管指挥工作,可以将指挥所设在平壤北部的德川,因为他也在那里指挥。显然,金日成当时更关注的是“灭火”问题,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无法过多计划,只能根据情况逐步应对。

然而,随着中国派遣几十万志愿军分批进入朝鲜,金日成很快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并没有直接提出指挥权归属的问题,而是提出了将中朝双方的指挥所合并在一起。然而,这个提议也埋下了一个隐患:在朝鲜作战,金日成的职务是最高的,无论新中国派出哪位将军,都无法直接替代金日成的指挥地位。此时,指挥权问题已经不再是两个国家内部讨论的简单问题,而是变成了国际层面的一项复杂事务,尤其是在当时中朝两国都非常重视苏联的立场。

彭德怀的处理方案

面对这一问题,彭德怀将军凭借其丰富的军事经验,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联合指挥机构,以便更好地协同作战。苏联方面对此问题也非常慎重,斯大林未能立即做出决策,因此这件事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进展。

彭德怀将军的考虑并不是谁能出风头,而是如何打赢这场艰难的战争。当时,中朝两国面临的敌人是机械化程度极高的美军,绝不能轻敌。朝鲜人民军的情况并不理想,征兵和后勤供给上存在诸多问题,军队中的将领们缺乏大规模战役的经验。在指挥权未定的情况下,这些问题迅速显现出来,给作战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一次战斗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因语言不通、地形不熟而出现了不少阻碍。11月4日,志愿军39军在围攻美军第24师时,由于误伤朝鲜人民军坦克部队,导致被围困的美军趁乱逃脱,错失了大好机会。后勤协调问题也时常发生,使得战局更加混乱。面对这些问题,彭德怀再次联系了金日成,希望能够得到支持。但金日成坚决表示,在战斗过程中,双方的联络员可以沟通情报,但指挥体系不能完全联合。

金日成的这一立场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然而,如果从朝鲜的角度来看,这种坚持也能理解。在金日成看来,朝鲜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虽然中国志愿军的到来是为了帮助朝鲜抵抗外敌,但他不希望因此而失去国家的自主权。此外,金日成也担心这种联合指挥的提议会刺激美国,使得中国更为直接地卷入战局。

斯大林的关键作用

随着战事的推进,局势越来越复杂,金日成开始认识到,在如此严峻的战况下,主动权最终可能会落入志愿军手中。在此过程中,金日成也不得不考虑苏联的态度,尤其是在战争初期,他曾经询问过斯大林对于指挥权问题的看法,但斯大林一直未给出明确答复。金日成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因此他也希望能尽快公开志愿军的参战消息,借此“壮大声势”。

毛主席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建议金日成尽早与彭德怀、高岗等领导人见面,商讨联合指挥的具体事宜。毛主席明确表示,指挥权问题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战局,彭德怀也直接向金日成提出,两军必须统一指挥,这对于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然而,金日成依旧坚持他的立场,不愿轻易放弃指挥权,只是同意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召开会议讨论。

看到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彭德怀决定通过中央层面的协调来打破僵局。周恩来总理起草了毛主席致斯大林的电报,明确指出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如果斯大林认为彭德怀提出的“三人指挥小组”方案可行,那么就由斯大林向金日成提出这一建议。

斯大林对这一提议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彭德怀的方案是合理的。最终,他亲自致电金日成,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志愿军能够统一指挥作战。斯大林的这一表态极为重要,它为解决指挥权问题提供了关键支持。

结局与后果

经过这番协调,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终于达成了共识,建立了联合指挥体系。在这之后,彭德怀掌握了更多的指挥权,战争局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2月,第三次战役顺利发动。此时,战局向有利方向发展,志愿军的士气得到了大幅提升。尽管如此,彭德怀依旧谨慎行事,决定避免过于激进的追击行动,以免陷入美军的海空优势中。

战役结束后,金日成对彭德怀的决定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攻击机会,错失了有利时机。然而,斯大林为彭德怀辩护,称他用劣势装备击退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是当代的军事天才。此时,斯大林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彭德怀的指挥地位。

从1951年5月开始,毛主席提出了“打小歼灭战”的作战方针,并与彭德怀和斯大林进行了沟通。尽管斯大林对这一战术有所保留,认为它适用于对付蒋介石的军队,但毛主席与彭德怀坚持认为这在朝鲜战场上是可行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虽然是形式上的核心人物,但真正的核心指挥者始终是毛主席。在朝鲜战争的后期,中朝两国逐渐形成了默契,而战争最终也通过谈判达成了停战。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毛主席、彭德怀、金日成等人不断在战略与战术上进行博弈,而斯大林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推动了战争的胜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佘太君早百年的战场传奇:从黄... 前言 北宋建隆二年秋夜,汴京人看见西北将星落了。 没人知道,这颗星熬死了五个朝代,吓跑过契丹皇帝,用...
原创 尚... 告御状,这在古代中国的官场上并不罕见。它通常被称为“叩阍”,是指百姓向皇帝上奏状告自己冤屈的一种方式...
原创 朝... 早在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的初期,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应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但此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指挥权...
原创 中... 齐国名相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杰出政治家,来自颍上(今属安徽)。 管仲小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仍健...
原创 冀... 1939年,萧克被八路军总部正式任命为新成立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这虽然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部队,但他...
原创 她... 根据清朝的史料记载,雍正皇帝的历史事迹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他卓越的治国功绩以及上位后的朝政改革...
原创 梁... 梁山好汉们个个都以义字为先,但你可知道,在这108将中,竟然潜藏着一位朝廷间谍?他不仅悄悄混入了梁山...
原创 如...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期间经历了近十个大一统的王朝,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由朱元璋所建立的明...
解放军报再发钧声:所谓“存亡危... ——揭批高市早苗涉台露骨挑衅言论 这是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1931年,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海昏侯《诗经》简为什么重要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南昌海昏侯遗址公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海昏侯《诗经》简目录...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之一,凭借自己从贫苦的小子一步步崛起,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试想一下,人生...
原创 汉... 前言 在汉末的乱世,刘表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迅速崭露头角,被誉为最强空降兵。他凭借...
原创 曹...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历史人物,凭借自己的智勇,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的英雄之一。他经过一...
原创 老... 一组三十年代老北京百姓的吃相照片,拍摄者是德国摄影师赫达-莫里逊。照片抓拍了当时北京的百姓生活景象和...
原创 皇...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梦想成为皇帝,但真正能够成功并且留名青史的人却非常少。毕竟,想要获得天下并成为皇帝...
原创 1... 1936年,蒋介石依然坚持进行内战,并无视民众的强烈反对,依旧决定抵抗共产党并抗击日本。正是在这样的...
原创 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北京城的严寒尚未褪去,一场席卷朝堂的政治风暴已悄然酝酿。时年五十一岁...
原创 北... 杨家将的故事从小便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北宋时期,这个家族因众多身经百战的英雄人物而闻名。杨家将的成员大...
原创 亮... 如果从《亮剑》电视剧中挑选出八路军、晋绥军和日军的战神,那么李云龙、楚云飞和山本一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
原创 七... 七七事变85周年纪念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