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一人垂头痛哭,1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迪丽瓦拉
2025-09-19 06:03:46
0

公元705年,五百名大唐羽林兵在宰相张柬之、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向唐朝的政治心脏——洛阳紫微城发动了致命一击。

此时,洛阳城的夜幕笼罩,一片死寂,朝廷的最高统治者——武则天,正安然沉睡在她那宏伟的皇宫中。由于她没有及时察觉到宫外的动静,未能采取任何应对措施。

就在这寂静的宫殿外,张柬之等人撞见了武则天的两位亲信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自从武则天宠爱这两人以来,他们便权倾朝野,开始大肆打压朝中正直之士,争权夺利。当看到他们出现在走廊上时,政变大军中的士兵们怒火中烧,毫不犹豫地拔刀而上,狂斩不止,最终将两人斩杀。

随之而来的是宫殿内的动静传入武则天的耳中,惊醒了她。但此时,政变的大军已经蜂拥至宫门,武则天无路可退,最终只能选择隐退到上阳宫,承认自己的失败,将李唐江山重新交还给李显。

“神龙政变”这一事件,仅仅持续了一个晚上,却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武则天宣布退位,张氏家族也因此灭亡,堪称一场政权更迭的大获全胜。

此时,政变的主要策划者们无不欢欣鼓舞,他们用最小的代价,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政权易主,怎能不庆祝呢?然而,在这群欢庆的人中,有一位却显得格外沉默,甚至不禁泪流满面——他便是当时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的姚崇。

根据史料记载,政变后,五位核心大臣高兴得欢天喜地,只有姚崇在一旁泪如雨下。作为政变的参与者之一,在这个时刻流泪似乎有些耐人寻味,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在作戏。然而,当同僚们询问他的原因时,姚崇却始终保持沉默,不肯透露心中的真实想法。直到多年之后,随着另一场政治风暴的爆发,人们才渐渐意识到,姚崇当时流泪的真正原因。

“神龙政变”是一场极为特殊的政治变动。表面上,唐中宗李显似乎是最大的赢家,但实际上,李显并不是这场政变的幕后黑手。真正的策划者是五位大臣——崔玄暐、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而李显直到政变发生之前,竟然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政变的那一夜,五位大臣带领着羽林军来到李显的东宫,请求他一同前往紫微城,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心中充满了疑虑,他无法判断这些人是忠诚于他,还是别有用心。最终,是他熟悉的王同皎站了出来,耐心劝说李显,告诉他武则天的长期独裁已经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政变大军的目的便是恢复李唐江山,最终李显才勉强相信。

然而,尽管李显心中开始接受这场变动,但他并未立刻做出反应,他的回答充满了犹豫:“除奸惩恶是应该做的,但如今天子身体不好,我们还是不要让她惊慌失措。不如你们先回去,待日后再议此事。”

李显的这番话,显然是在推卸责任。如果五位大臣听从他的建议,返回东宫,那政变很可能会遭遇失败,李显也会因此陷入武则天的掌控之中。此时,政变的局面一度陷入僵局。

直到李显的弟弟李谌站了出来,语气中带有一丝威胁:“今天众位将军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殿下为何要让他们置身死地?如果殿下不愿参与,那就亲自出面制止吧。”

最终,李显不得不走出东宫,但他刚一踏出门外,王同皎便将他抱上马,在众人的护送下,迅速前往玄武门。李显心中必定充满绝望,因为在唐朝历史上,玄武门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地方。李世民曾在此发动政变,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如果之前李显还有一丝退路,那么当他来到这里,他的命运已经完全与政变的大军绑在一起。

“神龙政变”不仅仅是对武则天的逼宫,它也同样是对李显权位的挑战。

而姚崇的遭遇,则更为复杂。作为这场政变的参与者之一,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变动,但与李显一样,他并非完全拥护这场政变。姚崇原本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多年在朝中并无显赫之势,直到武则天发现了他的才干,并将他提拔至高位,可以说,姚崇得到了武则天的知遇之恩。

然而,姚崇从不属于“武则天一派”,他为人正直,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惧得罪武则天的宠臣。正因如此,武则天对姚崇的刚正不阿极为欣赏,最终他升任宰相。神龙政变的那一年,姚崇被外派到灵武,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并推荐了张柬之继任宰相。

然而,姚崇没想到,正是自己推荐的这位“人才”,最终成为了发动政变的关键人物。神龙政变发生前一天,姚崇返回洛阳述职,还未见到武则天,就被张柬之拉去,邀请他参与政变。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无法有效掌控朝堂,政变的核心人物早已布局在朝廷中,实力强大。姚崇意识到,这场政变几乎没有悬念,如果自己不参与其中,未来恐怕难逃清算。经过深思熟虑,姚崇决定加入政变。

幸运的是,政变在武则天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取得了成功。当大军攻入紫微宫时,武则天尚未做出任何反应。此时,政变大军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即使是武则天再怎么心机深沉,也无法反击。

然而,姚崇也迅速察觉到,李显对这些支持他上位的大臣并不完全信任,甚至心生忌惮。政变虽然成功,但姚崇深知,这只是新一轮政治清洗的开始。政变后,李显开始对功臣们进行封赏,崔玄暐、张柬之等五位大臣被封为王,姚崇也被赐封为梁县侯。

从表面上看,李显得到了皇位,李唐江山得以恢复,所有功臣都得到了奖励,似乎一切风平浪静。然而,李显对于这五位曾将自己推上帝位的大臣心存戒备,担心他们会在未来威胁自己的权力。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李显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立韦氏为皇后,并允许她干预朝政。

几年的时间里,李显通过一系列手段,最终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功臣逐一清除。在武三思的策划下,五位大臣中的张柬之、崔玄暐、敬晖等人先后遭遇贬谪,甚至死于非命。

对于姚崇来说,他始终未直接参与其中。他深知这场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危险,选择了避开风头,外放至偏远地区,最终安然度过了杀戮风波。等到唐睿宗即位后,姚崇得以重返朝堂,继续担任要职。

多年后,回顾姚崇的一生,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独具的眼光和政治智慧。在风起云涌的“神龙政变”中,他虽然是一个配角,却凭借敏锐的判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满... 文章改写: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往往伴随着血腥和屠戮,许多战争的背后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古人常...
原创 崖... 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跨越了18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每个朝代的变迁为今天的文化积淀打下了深...
原创 贝... 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中便有“五湖四海”的说法,其中“四海”的传承尤为深刻。这四个海域在各类神话与古籍中...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清朝从皇太极成功入关起,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国祚历时长达276年。这一时期不仅是清朝...
原创 和... 这段历史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争夺一块珍贵美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赵国的和氏...
原创 民...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亦称赵政、祖龙,是秦庄襄王与赵姬...
原创 多...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文章的逐段改写版,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
原创 清... 一直以来,许多历史剧在展现宫廷权谋时,都绕不开一个特殊且神秘的群体——太监。他们的身影贯穿了中国古代...
原创 蒋... 郭汝瑰的一生堪称传奇,假如将他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绝对能比《潜伏》、《悬崖》、《风筝》和《伪装者》更...
原创 清...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的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不会有太...
原创 刘... 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广为人知的话:“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刘备既得卧龙诸葛亮,又得凤雏庞统,然而...
原创 明... 其实,明朝的灭亡并不完全归咎于中央禁军的战斗力。事实上,许多王朝的中央军经过几代帝王的更替后,由于长...
原创 宋... 好的!我将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留原文的含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安...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改写每段文章,且字数变化不大。 --- 研究唐...
原创 罗... 上天似乎抛弃了中国,因为它的傲慢和奢侈。但我,身处在北方的荒野之地,却没有过多的欲望。我深知奢华的危...
原创 牛... 当然,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每段内容保留原意并添加了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头条号/天...
原创 经... 元朝时期,我国的疆域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阔。成吉思汗看到当时的地图时,甚至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惊讶于自己...
原创 长...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按段落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基本相当。这里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诸...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蜀汉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袖,几乎没有任何能与司马懿抗衡的人物。若...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全文字数不会有太大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