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的知县为何很难晋升?吏部有三个硬性规定,够资格的少之又少
迪丽瓦拉
2025-09-19 11:32:08
0

好的,以下是根据你的要求改写的文章版本,保持了原文的语义和字数,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

---

近日,江苏一位读者通过私信告诉我,他的高祖是在同治七年中考取三甲进士,随后被委任为广东惠州府永安县的知县。据族谱记载,他曾因政绩卓著获得过一次“卓异”奖赏,表现相当突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他直到宣统二年去世,职位一直停留在七品知县,没有进一步晋升。

根据清代吏部的铨选制度,三甲进士平均的候补期大约在六到八年之间。照此推算,这位读者的高祖应当在光绪初年左右开始担任官职,一直做到宣统二年去世,算下来任职时间超过三十年。

在这三十多年中,他不仅政绩表现良好,还获得过重要的大计“卓异”评价,理论上不应该长期停留在原岗位。如果放到其他朝代,这种长期停职不升的情况或许罕见,但在清朝,这反倒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毫不意外。

清朝早期,特别是在顺治和康熙前期,全国刚刚实现统一,地方政府急需大量能人,因此基层官员只要稍有政绩,晋升速度往往较快。顺治朝的新科进士,起点较高,很多人一出仕便被任命为知州、知府。即便是举人出身,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升任知县。

但进入康熙中期以后,随着国家逐步稳定,官员职位开始趋于饱和,新科进士的授职变得严格且规范。大多数外放省份的进士只能任知县,并且多为简缺——即较为普通的知县职位。

到了乾隆朝,地方知县的晋升制度逐步完善,朝廷制定了几个硬性规定。

第一是“俸满”。

俸满简单理解就是任职期限,但不同地方的知县任期也各不相同。清代把官员岗位称为“缺”,以知县来说,分为腹缺、边缺、烟瘴缺、苗疆缺、沿海缺和沿江缺六种类型。

腹缺指的是内地省份的岗位,比如江苏江宁、昆山等地;边缺即边疆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边远地区;烟瘴缺则指空气和水土条件恶劣的地方,如广东的崖州、感恩,广西的百色、太平等。

苗疆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比如云南的镇雄、恩乐,贵州的永丰、荔波等;沿海缺指沿海省份的岗位,如江苏太仓、上海,山东诸城、胶州,广东东莞、香山等;沿江缺则是指沿河地区,比如直隶良乡、通州,河南祥符、郑州等地。

不少人误以为清代地方官的任期是三年,但实际根据《清会典》,腹缺一般为五年,边缺、沿海缺、沿江缺为三年,而烟瘴缺和苗疆缺则视情况而定,有些是三年,有些则仅二年半。

俸满是知县晋升的首要条件,吏部在考核时首先确认是否达到任期。即便政绩再好,若俸满未到,也难以获得晋升或调动。

第二条是“大计”考核。

各省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计考核,对督抚以下所有官员全面审查。考核采用直属上司评分制度,知县由所在州知州或知府考核,成绩经布政使审核后报督抚,最后由督抚呈送吏部。

大计的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其中“突出而特殊”,即“卓异”,是最高评价。获得卓异的官员有资格谒见皇帝,并获得吏部加级奖励。

卓异的含金量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清初时,获卓异者按例必晋升。康熙朝名臣于成龙三次获得卓异,每次考核后他的品级都会提升。

到了清中期,获得卓异者不一定能直接提拔品级,更多是由简缺调任繁缺,或者加级留任原职。

要获得卓异非常难。吏部规定,若州县官在任期内未增加税赋、无滥用刑罚,辖区无盗匪,赋税不拖欠,官仓无亏空,百姓安居乐业,地方环境有所改善,才能获此殊荣。

而且,卓异名额极为有限。各省定额不等,例如贵州5名,安徽、福建、广西、甘肃各6名,直隶最多13名。全国知县多达一千三百余人,数百知州,获卓异的几率极低。

大计考核标准涵盖“六法”,清初称“八法”,包括疲软无为、不谨慎、年老、有病、浮躁和才力不足(乾隆时期取消贪、酷两项,因为凡有此两弊者,直接弹劾论罪)。

被评为疲软无为或不谨者会被革职;才力不足者降二级留任;浮躁者降三级调用;年老或患病者勒令退休。

那些未获卓异也未被列入六法的官员则可继续留任,既不升迁也不降职,实际上绝大多数知县都属于此类。

第三是“行取”制度。

此制度源自明代,是挑选少数州县官转任京官的制度。清初继续沿用,康熙中期规定各省挑选少数品德和才能兼优的知县任用为六部主事,并有资格考取更高职位。

乾隆初年规定每三年行取一次,按省大小分别录取三人、二人、一人。但到乾隆十六年,知县的行取制度被废除。此后,虽有极少数二次获得卓异的知县被吏部提拔为七品京官,但极为罕见。

综上,知县晋升难度极大,卓异奖难得,行取制度取消后晋升通道更狭窄。正如当时人所说:“士人一绾县符,终身摈外,百余年来,公卿中以州县起家者无几人。”

虽然制度上知县有逐级升迁的路径,但实际上“由州县至司道者,不过千百之一”。

所以,开头那位读者的高祖,虽曾获一次卓异且政绩不错,但终身未获晋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

如果你还想进一步调整风格或者增加更具体的历史背景,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解放军报再发钧声:所谓“存亡危... ——揭批高市早苗涉台露骨挑衅言论 这是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1931年,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海昏侯《诗经》简为什么重要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南昌海昏侯遗址公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海昏侯《诗经》简目录...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之一,凭借自己从贫苦的小子一步步崛起,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试想一下,人生...
原创 汉... 前言 在汉末的乱世,刘表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迅速崭露头角,被誉为最强空降兵。他凭借...
原创 曹...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历史人物,凭借自己的智勇,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的英雄之一。他经过一...
原创 老... 一组三十年代老北京百姓的吃相照片,拍摄者是德国摄影师赫达-莫里逊。照片抓拍了当时北京的百姓生活景象和...
原创 皇...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梦想成为皇帝,但真正能够成功并且留名青史的人却非常少。毕竟,想要获得天下并成为皇帝...
原创 1... 1936年,蒋介石依然坚持进行内战,并无视民众的强烈反对,依旧决定抵抗共产党并抗击日本。正是在这样的...
原创 清...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北京城的严寒尚未褪去,一场席卷朝堂的政治风暴已悄然酝酿。时年五十一岁...
原创 北... 杨家将的故事从小便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北宋时期,这个家族因众多身经百战的英雄人物而闻名。杨家将的成员大...
原创 亮... 如果从《亮剑》电视剧中挑选出八路军、晋绥军和日军的战神,那么李云龙、楚云飞和山本一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
原创 七... 七七事变85周年纪念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过...
原创 楼...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做楼兰的城市,它位于西域的边疆,是一座孤立的城市。这座城市四周被高大的沙丘和漫天...
原创 大... 在一片废墟中,大清帝国正在走向灭亡。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刻,一位幸运生还的太医,肩负着重重秘密,站在历...
原创 白... 白崇禧和黄绍竑,谁才是桂系的二号人物?谁又是最早加入李宗仁阵营的呢?有些人认为,黄绍竑是带着自己的人...
原创 2... 2000年10月19日,恰逢西藏昌都解放50周年的纪念日。此次庆典特邀了多位曾参与昌都战役的重要人物...
原创 张... 张飞被称为三国时期的平头哥,几乎没有谁敢惹他,一旦有人挑战他,张飞便会直接出手,不留余地。即使是强如...
原创 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农民起义常常成为推动历史变化的重要力量。而打响第一枪的,就是程胜和吴广。站在今天的...
原创 见... 韩国那边出了个事。他们改了个顺序。 以前他们念叨国家,是“韩日中”。现在,他们自己定了,以后得叫“韩...
原创 大... 紫禁城一直是权力斗争和宫廷秘密的中心。1908年一个寒冷的早晨,紫禁城的气氛比平时更加沉重压抑。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