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1811年-1872年)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卓越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及书法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出生于道光年间,凭借优异的学业成就成为道光进士,逐渐走上仕途,历任内阁学士,并于道光末年官至侍郎。作为一个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人物,曾国藩在日常治政中尤为强调“道德”与“仁义”。他极力倡导理学的思想,对儒家经典的阐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湖南,他主导了团练的组织,并成功地将这一地方性民间力量发展成了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湘军。湘军不仅在抗击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在后来的多次军事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帮助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曾国藩大力推行现代化改革,积极引入西方的先进技术,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致力于生产新式武器和装备。
在曾国藩的领导下,汉族地主阶级的经世派逐渐崛起,他们的力量使得清朝的地方官员队伍出现了满汉比例的变化,地方督抚的权力也因此增强。同时,曾国藩积极推进洋务运动,提倡以外部强硬的姿态捍卫国家利益,同时推行内部的政治清明和对贤才的求贤之路,极力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产业。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人普遍称他为“曾文正”。
二、蔡和森(1895年 —1931年)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1913年,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在这里与毛泽东等人结识并共同创办了新民学会,还主办了《湘江评论》,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1921年,蔡和森从法国学成归国后,迅速成为中共领导层的重要一员。他先后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决策,后来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开始了他更加重要的领导工作。
然而,革命道路并不平坦。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地下组织工人运动时,不幸被叛徒出卖,最终在广州的军政监狱里英勇牺牲,年仅36岁。蔡和森的牺牲,不仅令人痛惜,更加激励了无数后来者投身于革命事业。
三、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
曾国荃是晚清时期的杰出军事将领,湘军的重要指挥官之一,也是曾国藩的四弟。因为在家族中的排行较低,人们常称他为“曾九”或“曾九帅”。他以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个性,获得了“曾铁桶”的美誉,特别是在围城作战中,他擅长挖掘战壕,以此稳固阵地,显示出他非凡的军事智慧。
曾国荃随着哥哥曾国藩征讨太平天国,他深度参与湘军的筹备与组建,并于咸丰六年(1856年)起独领一军,成为湘军的核心将领之一。凭借平定天国之功,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并晋升为一等威毅伯。光绪元年(1875年)后,曾国荃担任了山西、湖北、陕西等地的巡抚,期间积极推动地方治理,并在山西期间以捐资救灾和帮助灾民度过“丁戊奇荒”而深得民心。
1884年,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并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此后,他进一步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并享受了极高的荣誉。清廷还追认他为太傅,并且为他立祠祭祀,谥号“忠襄”,后世尊称为“曾忠襄”。他的政治和军事功绩至今仍被后人铭记。
四、罗盛教(1931年~1952年)
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年轻战士,出生于1931年。1952年,他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极大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成为一位战斗英雄。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北部的冰面上,少年崔莹不慎跌入冰窟。当时,罗盛教正在进行投弹训练,听到求救声后毫不犹豫地跳入冰窟中进行营救。凭借顽强的毅力,他成功将崔莹顶出冰窟,但由于体力透支,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1岁。
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战区,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授他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人民军也给予了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为了纪念他的英勇精神,朝鲜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亲自为他的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他的事迹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
五、曾纪泽(1839年-1890年)
曾纪泽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堪称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曾国藩的次子,于1877年继承父亲的侯爵封号,并于次年担任驻英国和法国的大臣。在外交事务中,他深入研究各国的历史、国情和国际公法,努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与合作。
在出使西方期间,曾纪泽考察了欧洲各国的工商业和社会状况,这为他后来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80年,他被任命为驻俄大使,成功通过谈判收回了伊犁等重要土地和利权,这一外交成果被誉为晚清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之一。
曾纪泽的文学造诣也相当深厚,学识广博,精通诗文、书法、篆刻等。他曾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佩文韵来古编》与《群经说》至今仍被学术界推崇。他被誉为“郭曾”之一,与郭嵩焘一同成为晚清外交领域的杰出代表。
六、蔡畅(1900年-1990年)
蔡畅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与先锋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革命的光辉,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象征与旗帜。蔡畅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便成为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解放后她长期担任全国妇联主席,推动了中国妇女地位的逐步提升,成为妇女解放的领路人。
蔡畅的革命事业深入人心,曾有美国进步作家尼姆·韦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高度评价她为“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并称她为“最活跃的女革命家”。蔡畅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当时革命女性的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投身到国家的解放与建设事业中。
七、陈天华(1875年-1905年)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之一,也是华兴会的重要创始成员之一。他自小心怀家国情怀,致力于救国救民的事业。1896年,他进入新化资江书院学习,之后转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他赴日本留学,并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等进步团体。次年回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