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朝边界条约》。这份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将长白山的一半领土割让给朝鲜。随着这份条约的正式生效,中朝之间长期存在的边界争端终于得到了化解。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长白山一直是我国的领土,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个时候,必须将这一片重要的土地划归给朝鲜呢?
1962年,朝鲜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九年。周恩来总理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朝之间的友谊,并解决两国之间的一些边界争议,亲自前往朝鲜进行访问。在朝鲜战争期间,周总理与朝鲜有着深厚的友谊,他曾多次访问苏联,极力争取苏联的支持,帮助中朝两国共同抗击侵略,特别是在联合国军队由美国主导的背景下,周总理还在国际上大声控诉其恶劣行为。
虽然周总理未曾亲自上过战场,但他在幕后的辛勤工作与外交努力同样不可忽视,朝鲜人民对此深知并感激不已。他们对周总理的尊敬和崇敬,至今仍在朝鲜境内表现得淋漓尽致,周总理的雕像至今矗立在平壤,这也是朝鲜境内唯一一座外国领导人的雕像,足以体现朝鲜对周总理的敬重。因此,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朝鲜,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次访问中,周总理与朝鲜政府代表、首相金日成会晤,并在平壤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朝边界条约》。条约中共包含五个条款。第一条规定了两国边界的走向;第二条明确了界河中的岛屿和沙洲归属的标准,即以水面宽度为准;第三条则规定了双方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界河水域,涵盖航行、渔猎以及使用河水等方面,并确定了鸭绿江口外水域的划分原则;第四条成立了两国边界联检委员会,负责边界的管理和检查;第五条则规定了正式文书的交换方式。
尽管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长白山的划分比例,但考虑到长白山天池位于鸭绿江源头,按照条约内容,长白山应当纳入“界河水域两国共同管理”的范围。最终,《中朝边界条约》签署不久,长白山天池的领土被划分为两部分:中国占48%,朝鲜占52%。同时,鸭绿江源头天地盆地东侧的三座山峰也划归了朝鲜。
长白山天池作为长白山的核心景点,是由九座火山峰环绕而成,其中最高峰白头峰在划归朝鲜后,朝鲜为了表示对金日成将军的“感恩”,将这座峰命名为“将军峰”。这一象征性的举动,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友谊。
在条约签订后的边界划分中,朝鲜获得了长白山天池地区53%的土地,而中国则保留了47%的土地。虽然在今天看来,若长白山完全属于中国,可能会极大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当时中国面临的外交困境和国家重建的需要,使得这种让步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除了长白山的划分,在鸭绿江的岛屿问题上,中国同样做出了让步。在此条约中,中国获得了187个岛屿,而朝鲜则得到了264个岛屿。其中,鸭绿江入海口的新岛和丝绸岛是两个最大的岛屿,这两座岛屿划归朝鲜。随后的几十年里,丝绸岛和支付岛不断扩展,导致鸭绿江的西航道逐渐被压缩,最终接近消失。如今,这两座岛屿已经连成一片,并与中国大陆相连,朝鲜的国土因此横跨了鸭绿江的两岸。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泥沙的堆积,这一地区还在不断增长,朝鲜得以凭借泥沙的沉积,获得更多的国土。
对于这一切,尽管中国仍保有鸭绿江的通行权,但若朝鲜在鸭绿江上建设大桥,这条河流可能就会成为第二个图们江,进一步改变两国的边界和航行状况。换句话说,朝鲜在利用鸭绿江的泥沙增加国土面积时,也实际上利用了中国提供的泥沙,结果导致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国土资源。
将长白山的一部分划给朝鲜,虽然当时中国的做法可能让人心痛,但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出发,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选择。那个时期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综合国力较弱,在面临与苏联关系紧张和多重内外压力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朝鲜的支持与友谊,中国只能做出这样的牺牲。历史的背景和时局的变化,使得这一决策显得无奈但必要。那么,回顾当时的情境,你认为我国这一做法是合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