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阿玉锡:大清最强“兵王”,带24人打垮1万人,俘虏6500人
迪丽瓦拉
2025-09-19 16:32:16
0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描述。

---

雍正九年(1731年),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和通泊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此次战斗中,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噶尔丹策零携手其最得力的将领大策凌敦多布,在和通泊巧设埋伏,成功将清军包围歼灭。清军约有两万人参与战斗,几乎全军覆没,战死率高达九成五以上。这场惨烈的冲突史称“和通泊之战”,也是自八旗入关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败仗。战后,雍正皇帝忧心忡忡,一度考虑重新加强长城防线,以抵御准噶尔汗国的猛烈进攻。

和通泊之战结束后,噶尔丹策零在漠北地区,也就是喀尔喀蒙古地带,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行动,几乎将漠北草原全部纳入其势力范围。然而,天佑大清,雍正皇帝的妹夫、勇猛无比的亲王博尔济吉特策零临危受命,临时组织起喀尔喀蒙古牧民的义勇军。在光显寺,博尔济吉特策零率军对准噶尔大军发起突然袭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有效遏制了准噶尔汗国的扩张势头,稳住了清军的战线。这场战斗被称为“光显寺之战”。

随后,双方陷入了短暂的和平期,但实际上双方都清楚,这只是战事的“中场休息”,都在暗中积极备战,准备未来的决战。大清帝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展开了“糖衣炮弹”策略,通过丰厚的财物和官爵吸引准噶尔汗国军队归降。彼时军队尚无民族国家意识,士兵们更注重的是利益,一般谁给予好处多,便效忠谁。这种招降手段非常奏效。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一位名叫阿玉锡的准噶尔军下级军官因违反军法,面临斩断手臂的严厉刑罚。

不愿失去一臂的阿玉锡冒险逃亡,徒步行走两千余里,来到清军在漠北重镇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的军营投降。归顺清军后,他迅速成为一名清军下级军官。因其空手夺枪的英勇事迹,阿玉锡声名鹊起,甚至受到了乾隆皇帝的亲自接见,随后被晋升为侍卫。此后,他凭借战功不断升迁,最终成为清军中的中高级将领。

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噶尔汗国内部爆发内乱,其名将阿睦尔撒纳投降清军,成为清军的向导。乾隆皇帝遂调集四万大军,正式发起对准噶尔汗国的灭国战争。清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准噶尔都城伊犁发起包围攻势。在阿睦尔撒纳的带领下,清军攻势迅猛,迅速逼近伊犁城下。准噶尔汗国末代大汗达瓦齐见形势危急,伊犁城防无法坚守,遂率领精锐部队一万余人退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

格登山地势险峻,依托伊犁河形成天然屏障,山上建有大量防御工事,并储备了丰富的粮草,非常适合坚守。达瓦齐对这里的防御充满信心。清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最怕陷入持久战,一旦攻不下格登山,清军将面临断粮退兵的窘境,届时达瓦齐便有机会反败为胜。因而,格登山成了双方争夺的关键要地,谁能控制格登山,谁就能掌握战局的主动权。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十四日夜,清军指挥官决定先派人前往格登山侦察敌情。阿玉锡对格登山的地形了如指掌,因此带领厄鲁特章京巴图济尔噶尔及新归顺的准噶尔部宰桑哈什等24人,共25人,秘密摸上了格登山顶,完成了侦察任务。按常理应迅速撤退,但阿玉锡胆识过人,他说服众人反其道而行,趁夜对达瓦齐的主营发起突然袭击。格登山上顿时杀声震天,阿玉锡带领小股兵力如入无人之境,达瓦齐误以为清军主力来袭,仓皇逃离。

达瓦齐一走,准噶尔军顿时失去指挥核心,陷入混乱,无法有效组织抵抗。格登山上的准噶尔大营顷刻瓦解。阿玉锡趁势俘获准噶尔军中大小首领二十余人,缴获俘虏六千五百人,彻底摧毁了准噶尔军最后的主力。这场战役被称为“格登山之战”。不久后,达瓦齐在逃亡中被清军活捉,至此与清朝持续近七十年的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朝君臣及数十万将士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圆满胜利。若论平定准噶尔的决定性战役,非格登山之战莫属,而首功功臣当属阿玉锡。

阿玉锡凭借格登山之战一举成名,外界盛传他以寥寥二十五人之力击败万余敌军,俘虏六千五百人,这样的传奇故事连电影都难以拍得如此精彩。乾隆皇帝得知其战绩后,御笔亲书赞誉:“于格登山,贼据险守。率廿四人,间道袭后。诸贼大溃,爰以成功。本厄鲁特,降顺效忠。”并为他写下《阿玉锡歌》一诗,赞美其英勇无畏和忠诚效忠:“阿玉锡者伊何人?准噶尔属司牧臣。其法获罪应到臂,何不即斩犯厥尊。徒步万里来向化,育之塞外先朝恩。萨拉尔来述其事,云即彼中勇绝伦。持铳迎面未及发,直进手夺无逡巡。召见赐银擢侍卫,即命先驱清漠尘。”

---

这样改写后,文章保持了原有内容和结构,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语气更丰富了些。你觉得怎么样?需要我帮你调整语气或加点别的内容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希...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增加了细节描述,保持了原文的语义并对结构进行了调整: --- 帝国崛起与衰落的...
原创 1... 1955年,一份叛徒名单被火急火燎地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前,对于这些叛徒的处决,还需要毛主席看过之后...
原创 刘... 夷陵之战:蜀汉与东吴的战略博弈及其影响 在三国历史的进程中,夷陵之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的...
原创 古... 古代宫廷中的妃子洗澡时,太监们常常围绕在身边,理论上这应该是让他们感到荣幸的事情——毕竟能够侍奉这些...
原创 日... 二战期间,日本不仅侵略了中国,还向东南亚多个国家展开了扩张。然而,尽管日军入侵了被英国占领的香港岛,...
原创 这... 这是一张令人深感怀念的照片,时间追溯到40年前,承载着无限的情感回忆。 照片中,一位女性的青春瞬间被...
原创 毛... 毛主席当政后,是坚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的,晚年尤甚。 1950年代土改后,毛泽东观察到农村出现一些土地...
原创 幸... 在汉朝时期,养活一个相关工作人员需要8000名民众,而到了唐朝,这个比例减至3000人。明朝以来,数...
原创 不... 清朝,这一中国历史上评价极为两极分化的王朝,无论是从支持者还是反对者的角度来看,都充满了激烈的争论。...
原创 葬... 文 | 王德恒 明朝一位太子为何葬于太子峪?他为何被封为太子,又为何英年早逝?这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故事...
原创 黎... 黎元洪,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曾经历了武昌起义、民国成立、二次革命、张勋复辟及府院之争等一系列重大...
原创 汉... 公元前134年,时值窦太后去世不久,汉武帝刚刚开始亲政。就在这时,一位杰出的儒学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
原创 秦... 秦始皇的墓地真的没有人进去过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凭借坚韧的意志,成功地统一...
原创 岳...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出自金朝对岳家军的评价,便可见得当年岳家军的战斗力是何等强悍。岳家军在...
原创 清... (一)甲午战争惨败激发的军事觉醒 甲午战争中,清朝的淮军、湘军等传统团练武装在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
原创 雍... 康熙帝时期的九子夺嫡,一直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一政治漩涡中,波诡云谲、阴谋重重的局面,吸引...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自秦朝以来,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统治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三百年。虽然汉朝和宋朝似...
原创 他...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时代的潮流起伏不定,有些人能够顺应时局,迅速崛起,短暂地站上历史的舞台。而...
原创 如... 好的,以下是我对文章的改写,并增加了更多细节描述: 据说,现代华北平原上的大多数村庄——高达95%...
原创 罗... 大家通常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公元476年。然而,背后其实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西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