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总字数和原意基本不变,同时丰富一些细节和描述:
---
俄罗斯,幅员辽阔,拥有约17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当今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前身是面积仅有数百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国。然而,俄罗斯人凭借不断的开疆扩土和掠夺他国领土,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当今令世界侧目的超级领土大国。以下这五个国家,曾被俄罗斯吞并过部分领土:其中有的选择了放下争议,有的至今仍渴望收回失地。
---
一、德国
德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强国,历史上屡屡因领土纷争而陷入战争。1914年,德国因不满英国、法国等国抢占了全球殖民地,决意重新瓜分世界资源,便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德国最终被英法联军击败,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这让德国民众长期怀恨在心。1939年,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开始重新崛起,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誓言复仇。
为了避免重蹈一战覆辙,德国在战争爆发前秘密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试图孤立英法,稳定东线。随后,德国率先进攻波兰,战争迅速爆发。德军利用闪电战战术,连克波兰、丹麦、比利时、南斯拉夫等国,势如破竹。与此相比,苏联虽然派出120万军队进攻芬兰,面对人口不足百万的芬兰军队,却付出了惨重伤亡——37万人阵亡,仅勉强获胜。这也让希特勒认定,经历“大清洗”后的苏联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1941年,德国撕毁协议,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全面进攻苏联。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势如破竹,甚至逼近莫斯科城下。危急关头,苏联人民纷纷参军抵抗,同时美国的物资援助极大增强了苏联战力。随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苏联逐渐掌握主动权,配合盟军反攻,最终一路挺进柏林,赢得二战胜利。
战后,苏联吞并了德国东部的东普鲁士,即今日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加里宁格勒州面积约1512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2万。这里曾是条顿骑士团、普鲁士公国及东普鲁士的核心地区,被德国视为“龙兴之地”。二战后,德国在美国的严格军事限制下,难以与苏俄抗衡,也因战争创伤深重,民众渴望和平,最终选择放下对加里宁格勒的争夺,专注经济发展。
---
二、中国
历史上,沙俄曾从中国夺走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时期,沙俄在欧洲扩张受挫,便把目光转向中国东北。虽在雅克萨战役中被清军击退,清朝不得不面对内忧外患。为了避免同时对付沙俄和准噶尔,清政府被迫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让了约25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尼布楚至贝加尔湖及兴安岭西部。
晚清时,内部爆发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多次农民战争,外部又遭英法列强入侵。沙俄乘虚而入,逼迫清廷签署《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等,夺取了上百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辛亥革命后,苏联支持蒙古独立,导致中国再次丧失约160万平方公里。
尽管如此,抗战时期中苏成为盟友,苏联给予中国大量援助。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一度密切,苏联协助建设了156项大型工程,推动工业化进程。随后,为维护边界稳定,中俄通过友好谈判划定边界,俄罗斯归还了一部分领土,但库页岛和唐努乌梁海等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已难以收回。
---
三、芬兰
芬兰位于北欧,历史上曾长期处于瑞典统治之下。18世纪中期,沙俄击败瑞典,强迫其割让芬兰。1917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荡,沙俄爆发二月革命,沙皇被推翻。芬兰趁乱宣布独立,但东部的卡累利阿地区依旧由俄罗斯控制,面积约17.24万平方公里。
虽然沙俄帝国已消亡,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组成苏联后,领土扩张野心依旧强烈。1939年10月,苏联与德国联合灭亡波兰,瓜分其土地。11月,苏联发动冬季战争,意图吞并芬兰。芬兰虽人口不足百万,兵力仅20万,但在瑞典等国家支持下顽强抵抗。尽管最终败北,芬兰让苏军付出高达37万的惨重代价,自身伤亡10万,保住了国家独立。
1941年德国攻苏期间,芬兰站在德国一边,借助德军力量夺回卡累利阿。二战结束后,芬兰无力保卫失地,卡累利阿被苏联重新夺回。如今卡累利阿为俄罗斯所有,芬兰虽未放弃对该地的主张,但要从俄罗斯手中夺回极为艰难。
---
四、乌克兰
乌克兰和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历史上关系紧密且亲如兄弟。然而进入21世纪后,乌克兰为寻求经济发展和西方支持,逐渐倾向西方阵营,意图加入北约,导致两国关系骤然恶化。
2014年乌克兰发生大规模反俄抗议,俄罗斯趁机出兵占领了战略要地克里米亚,并将其并入版图。克里米亚原为沙俄从奥斯曼帝国夺取的领土,苏联时期赫鲁晓夫为纪念俄乌友谊曾将其划给乌克兰。如今,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引发两国长期争端。
乌克兰西部亲西方,而东部以俄裔为主,倾向亲俄,两者矛盾加剧。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意图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引发内战。2022年,俄罗斯出兵支持亲俄地区,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并将顿涅茨克等四州纳入俄罗斯版图。
目前,俄乌冲突仍在激烈进行。乌克兰在总统泽连斯基领导及西方支持下持续反攻,试图夺回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土地。战争结局尚难预测,两国未来充满变数。
---
五、日本
自16世纪起,日本与沙俄在太平洋西北部岛屿的归属问题上便存在争端,但未爆发大规模战争。1855年,日俄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划分千岛群岛:伊图鲁普岛以北归沙俄,南部岛屿归日本。
晚清时,沙俄占领中国库页岛。为独占库页岛,沙俄将部分千岛群岛(约1.56万平方公里)割让给日本,换取日本承认库页岛归沙俄所有。1904年,日俄为争夺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沙俄败北,库页岛被日本夺取。
二战末期,美国为减轻太平洋战场压力,敦促苏联对日宣战,雅尔塔会议决定日本控制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战后归苏。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后,苏联迅速对日宣战,夺取上述岛屿。战后,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成为苏联领土,但日本坚持北方四岛(即南千岛群岛中的部分)属于日本,要求归还。苏联及后续的俄罗斯政府均拒绝,两国围绕北方四岛的领土争议持续至今。
---
这样改写后,文章保持了原有结构和核心信息,同时增加了部分历史背景和细节描述。你觉得怎么样?需要我帮你改得更文艺或者更简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