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最悲惨的大臣:60岁成民族英雄,66岁被斩首示众,还拍照传世
迪丽瓦拉
2025-09-19 21:32:41
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街头弥漫着激烈的枪声,革命党人在此发动了起义,迅速激起了各地的响应。这一事件标志着清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前夕。

此时,远在四川的一个年约六十的老人也感到心神不宁,夜不能寐,浑身颤抖。他深知,自己曾为民众带来无尽的灾难,欠下的血债终究会有一天找上门来。

这个老人名叫赵尔丰,他在晚清的历史中,评价极为复杂,常有人赞誉他为民族英雄,也有不少人诟病他为清朝的走狗,名声一时之间毁誉参半。

有人称他为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认为他在关键时刻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流芳百世;而也有人指责他是腐朽政权的帮凶,是一个背叛民族的罪人,应该遗臭万年。

赵尔丰,1846年出生在江苏,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虽然名字中带有汉族的色彩,但他其实是一个地道的满洲人,属于清朝的正蓝旗。作为一个官二代,他的出生几乎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衣食无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父亲留下的庇荫让赵尔丰不必像平民百姓一样辛苦读书,但依然拥有了通向仕途的机会。

虽然赵尔丰并未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名次,但他依靠家族关系,顺利地在广东找到了一份差事。虽然没有真正的才干和能力,赵尔丰依然凭借关系在政坛中稳步上升。直到39岁时,他才终于当上了永济县的县令,而同样年纪的兄长赵尔巽已经晋升为贵阳府的知府。很多人认为,赵尔丰一生的官运也就到此为止了,但命运却在他58岁时给了他一次大反转。

1903年,山西巡抚锡良调任四川总督,赵尔丰也随着其一起前往,担任了永宁道,成为了四川地方的一名重要官员。按理说,赵尔丰此时已步入晚年,距离退休只有十来年,这时的他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谁也没料到,仅仅两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让赵尔丰一跃成为历史的焦点。

1905年5月,一则来自西藏的惊天消息传来:大清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被暗杀。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朝廷,因为凤全作为清朝的重臣,不仅是驻藏大臣,而且还是正二品的要员,刺杀他无疑是在挑衅清廷的权威。

凤全在前往西藏途中,途经巴塘时,发现了地方寺庙过度干预地方事务以及土司的乱象,于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此举触怒了当地的寺庙和土司,导致他们发起强烈反抗。巴塘的僧侣堪布和土司头人联手,要求凤全立刻离开。凤全坚定不移,坚决执行改革,最终导致了与当地势力的冲突。

在冲突升温的情况下,凤全的卫队被打败,凤全被迫撤离。3月1日,他带着少数随行人员准备离开巴塘,却不知已陷入了死亡的陷阱。鹦哥嘴一带峡谷地形,埋伏着滚石和藏民的伏兵,等着凤全的到来。随着一声令下,滚石如雨点般从山上滚下,凤全和随行人员几乎无处躲藏,死伤惨重。

凤全的死亡让清朝高层震怒。慈禧太后意识到,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必然会让地方势力更为嚣张,国家的统一岌岌可危。于是,她决定展开强力反击,向四川总督锡良下令派遣得力干将前往追查凶手,并严惩不贷。

赵尔丰正是这个关键时刻的主角,被任命为军务督办,带领大军前往巴塘。尽管已年过六十,但赵尔丰毫不畏惧,带领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迅速展开调查。很快,他查明了凤全遇害的真相,并揭露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外部势力——英国。

英国在西藏的插手,尤其是在1903年派兵入侵西藏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之后,企图扩大其在西藏的影响力。赵尔丰的调查结果表明,凤全的死亡与英国的阴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赵尔丰将这一结果上报朝廷,慈禧太后立即下令对西藏进行强力镇压,旨在向英国和藏区势力显示清朝的强硬态度。赵尔丰接到命令后,带领军队迅速出击,很快在七村沟取得胜利。

然而,在此后的追剿行动中,赵尔丰遇到了更为棘手的困难。叛乱分子逃至稻坝(今稻城)的桑披寺,动员了两三千武装人员,准备与清廷作对。桑披寺的僧侣普仲扎娃早有前科,且残忍至极,曾杀害驻理塘的都司李朝富,甚至剥皮示众,极其挑衅朝廷。

赵尔丰在了解到桑披寺的叛乱情况后,决定亲自出征。然而,他未曾料到,这场行动竟比预想中的艰难得多。进入火竹乡后,赵尔丰遭遇了普仲扎娃的伏击,险些陷入困境。幸得清军装备精良,才逐渐扭转局势,最终将叛军包围在桑披寺。

桑披寺的地势险要,坚固的石墙让清军的攻击力大打折扣。面对困境,赵尔丰并没有放弃,而是集思广益,最终发现了寺庙的供水暗道,成功切断了叛军的水源。饥渴和缺水逼迫普仲扎娃做出决策,最终他选择了自杀,而寺中的武装分子也纷纷投降。

最终,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叛乱被平息,西藏得以继续保持在中国的版图内。赵尔丰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被许多人视为民族英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赵尔丰的一生就此完美。1911年,由于赵尔丰在四川保路运动中的强硬镇压,他积下了大量的民怨。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赵尔丰的罪责也被推到前台。最终,他被革命党抓获并斩首,年仅66岁。虽然他曾是保卫西藏的英雄,但在民众心中,他却成了镇压人民的“屠夫”。历史的评说,功过难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傅国涌:谁谋杀了宋教仁? 今天我们回首历史,看见的仿佛只有尘埃,只有权势的喧嚣和赞美,殉道者的血迹早已干了,他们为此流尽了热血...
“七七事变”88周年|缅怀先烈...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 斗转星移,88年过去了,卢沟桥的...
原创 李...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毛主席身边...
原创 如... 假设“玄武门之变”演化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李渊会不会立李建成的儿子为皇太孙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否...
原创 四...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这四位被后世称为 “千古一帝” 的雄主,皆以文治武功开创了辉煌盛世。...
原创 李... 武德三年六月,突厥入寇并州,李仲文为何没有出手抵抗? 武德三年六月,处罗可汗派遣其弟步利领军,以两...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天下大势分裂为三,群雄并起,纷纷展示各自的才干与谋略。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机会无处不在...
原创 李... 神仙窟宅里的惊叹 1863年深冬,李鸿章踏进苏州忠王府大门时,腿肚子直发软,不是累的,是吓的。 眼前...
原创 苏... 夜幕悄悄降临,莫斯科的灯光逐渐黯淡,街头弥漫着一种令人压抑的寂静,偶尔一辆汽车从远处驶过,打破了这片...
原创 秦... 当然,关于秦琼没参加“玄武门之变”因而被李世民冷落、只能低调度日,最终虽被列入“凌烟阁功臣榜”却名列...
清代宫廷设计流行什么?錾胎珐琅... 錾胎珐琅牺尊、铜兽面纹潞国鼎、铜鎏金万寿天常仪、弘历洗象图......“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
原创 日...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浪潮席卷全球,极大地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经济的困境和社会的不安,使...
原创 1...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字数也尽量接近,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来丰富内容。以下是改写...
原创 明... 前言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初十日,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后马氏去世,享年六十岁。太祖朱元璋...
原创 如... 从古至今,伪造货币的事件屡见不鲜,无论是通过法制节目还是科普教育,人们都不断被提醒伪造假币的严重后果...
原创 左... 在19世纪末的清朝,新疆成为了决定帝国存亡的关键之地。这片辽阔的土地曾是阿古柏一统的疆域,也曾是西方...
原创 杜... 一、杜聿明为何如此出名? 杜聿明在国军将领中,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他的知名度堪称无人可及。探...
原创 清... 蔡继明,清华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家,近年来因提出关于节假日制度改革的建议而广受关注。他特别主张取消五一...
原创 明... 济南之屠与蒿水桥之战:历史的血与火 济南之屠与蒿水桥之战,分别代表了明朝末年两场极为重要且具有深远影...
原创 妲... 妲己,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妖妃,一直以来都以她那狐媚惑主、深得纣王宠爱、甚至祸国殃民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