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扒一扒芬兰,看看这个能让苏联吃瘪的国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迪丽瓦拉
2025-09-19 21:32:18
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且造成巨大伤亡的战争,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众多,而影响战争进程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中,苏芬战争无疑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假如在二战前期,苏联能够迅速且轻松地战胜芬兰,那么,极具野心的希特勒是否会在征服欧洲后转向东进,发动对苏联的闪击战争,恐怕就成了一个未知数。如果纳粹德国未能在苏联战场遭遇重创,那么二战的走向和结果必然会发生巨大变化,至少同盟国军队的胜利就不可能来得如此轻松。

正是苏联在苏芬战争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使外界对苏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严重的低估。殊不知,苏联军队的实力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差。芬兰能够让苏联遭遇如此惨败,背后实际上有着芬兰作为一个非同寻常国家的深刻背景。

从历史的角度看,芬兰一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原始部族迁移到芬兰生活,这些依靠狩猎与采集为生的部落,至公元12世纪才逐渐发展,呈现出一种原始公社的形态。这表明,芬兰的自然环境和耕作条件都相当恶劣,人类虽然能够在这里生存,却难以依靠当地资源发展出高级文明。

然而,也正因芬兰土地的贫瘠和人口稀少,这里成为了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据说,每年极光照耀下,圣诞老人会在芬兰的北极地区为人们准备礼物,这一充满温情的传说,也让芬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世纪中期,瑞典强盛,征服了芬兰,并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统治。此后,瑞典成为芬兰的主人,瑞典人开始大量迁入芬兰,与芬兰原住民逐渐混合,形成了类似瑞典人的芬兰民族雏形。然而,由于中世纪生产力低下,芬兰地区并未得到有效开发,成为一片土地广阔但资源贫乏的蛮荒之地,长期不被瑞典统治者重视。

瑞典统治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税收和掠夺,而非对芬兰的实际开发。加上对芬兰社会和文化的压制,导致芬兰难以融入瑞典,未能真正成为瑞典的一部分。

18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开始扩张,与瑞典发生一系列战争。经过内乱和逐步衰败的瑞典,未能抵挡住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进攻,最终将芬兰割让给俄罗斯。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收拢芬兰民心,并未急于完全消化芬兰,而是授予芬兰自治大公国的地位,并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

然而,俄罗斯帝国的统治方式也没有超越瑞典,俄罗斯政府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南方,对于芬兰的半独立状态未做实质性同化,芬兰人始终未能将自己视为俄罗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革命爆发,芬兰趁机脱离了俄罗斯的统治,宣布独立。

独立后的芬兰为了自保,也希望能与强邻苏联和德国保持和平相处,宣布自己为永久中立国,奉行不争不抢、不王不霸的共和制度。尽管芬兰的立场看似温和,但对于苏联和德国等有野心的国家来说,中立与否都不是问题,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违背约定的行为。

芬兰在独立后,曾爆发过一次无产阶级革命,但在德国和芬兰资产阶级联合镇压下,芬兰革命失败。革命党人遭到大量逮捕和处决,芬兰近200万人口中,革命党人约有10万人被捕,超过3万人被杀。只有少数革命队伍突破德国军队的包围,逃入苏联。

苏联经过国内局势的平稳后,开始对恢复俄罗斯帝国的疆域产生兴趣,芬兰成为了它觊觎的目标。芬兰与苏联的边界绵延超过1000公里,而芬兰的国力远逊色于苏联。为了保全国家,芬兰在意识形态上向西方靠拢,但与苏联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

芬兰的“中立”被视为诱饵,苏联则渴望通过战争收复这片曾属于俄罗斯的土地。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不甘于旁观,于1939年10月与芬兰展开谈判,希望通过缔结互助条约将芬兰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然而,芬兰对这一提议坚决拒绝。

接下来的谈判中,苏联提出交换领土的条件,愿意提供两倍的土地,换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并想租借芬兰的港口作为海军基地。这一提议再次被芬兰拒绝。芬兰的拒绝让苏联失去了耐心,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越过边境,发动了对芬兰的大规模进攻,标志着“冬季战争”的爆发。

战争初期,苏联军队数量远超芬兰,外界普遍看衰芬兰的抵抗,认为苏联很快就会轻松占领芬兰。然而,芬兰军队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顽强抗战,巧妙利用地形和天气,给苏军造成了极大困扰。苏军的进攻屡屡受挫,甚至出现了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的情况,国际社会对苏联军队的评价大打折扣。

经过长达半年的战斗,苏联终于突破了芬兰的防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芬兰在战争中虽然被迫割让了部分土地,但成功阻止了苏联的全面占领,达成了和平协议。尽管苏联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战争的代价之高令人咋舌:苏联动用了百万军队,但损失却达到了30多万人,而芬兰军队的死亡人数仅约10万。

然而,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苏联在芬兰战场的失利,成为了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因素。芬兰虽小,但它的顽强抵抗赢得了全球的尊重,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芬兰已经成长为欧盟内一个发达的国家,尽管它的土地不大,但在许多领域却拥有超越其他国家的优势。芬兰的GDP已接近5.4万美元,超过了许多传统强国。工业化程度高,尤其在电子、通信等行业,芬兰企业如诺基亚曾是全球移动通信的领军者。

军事上,芬兰虽不大,但拥有先进的装备。尽管其军队人数有限,但每位军人的武器装备精良,且芬兰实行国民预备役制度,全国预备役军人近百万,战争爆发时,约四分之一的国民将投入战斗。

此外,芬兰的政治环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稳定保障。政府高效且廉洁,社会和谐,政治体制稳定,确保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芬兰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其资源和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其民众的凝聚力和智慧。

历史上的苏芬战争中,正是凭借着全民的团结与奋斗,芬兰才在强敌面前站稳了脚跟。尽管这个小国没有引人注目的资源,但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出色的国家治理,芬兰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芬兰虽小,但它的强大,来自人民的智慧和团结。这种强国气质,也使得芬兰在世界舞台上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小而美”的典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傅国涌:谁谋杀了宋教仁? 今天我们回首历史,看见的仿佛只有尘埃,只有权势的喧嚣和赞美,殉道者的血迹早已干了,他们为此流尽了热血...
“七七事变”88周年|缅怀先烈...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浴血奋战。 斗转星移,88年过去了,卢沟桥的...
原创 李...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毛主席身边...
原创 如... 假设“玄武门之变”演化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李渊会不会立李建成的儿子为皇太孙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否...
原创 四...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这四位被后世称为 “千古一帝” 的雄主,皆以文治武功开创了辉煌盛世。...
原创 李... 武德三年六月,突厥入寇并州,李仲文为何没有出手抵抗? 武德三年六月,处罗可汗派遣其弟步利领军,以两...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天下大势分裂为三,群雄并起,纷纷展示各自的才干与谋略。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机会无处不在...
原创 李... 神仙窟宅里的惊叹 1863年深冬,李鸿章踏进苏州忠王府大门时,腿肚子直发软,不是累的,是吓的。 眼前...
原创 苏... 夜幕悄悄降临,莫斯科的灯光逐渐黯淡,街头弥漫着一种令人压抑的寂静,偶尔一辆汽车从远处驶过,打破了这片...
原创 秦... 当然,关于秦琼没参加“玄武门之变”因而被李世民冷落、只能低调度日,最终虽被列入“凌烟阁功臣榜”却名列...
清代宫廷设计流行什么?錾胎珐琅... 錾胎珐琅牺尊、铜兽面纹潞国鼎、铜鎏金万寿天常仪、弘历洗象图......“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
原创 日...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浪潮席卷全球,极大地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经济的困境和社会的不安,使...
原创 1...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字数也尽量接近,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来丰富内容。以下是改写...
原创 明... 前言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初十日,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后马氏去世,享年六十岁。太祖朱元璋...
原创 如... 从古至今,伪造货币的事件屡见不鲜,无论是通过法制节目还是科普教育,人们都不断被提醒伪造假币的严重后果...
原创 左... 在19世纪末的清朝,新疆成为了决定帝国存亡的关键之地。这片辽阔的土地曾是阿古柏一统的疆域,也曾是西方...
原创 杜... 一、杜聿明为何如此出名? 杜聿明在国军将领中,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名字,他的知名度堪称无人可及。探...
原创 清... 蔡继明,清华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家,近年来因提出关于节假日制度改革的建议而广受关注。他特别主张取消五一...
原创 明... 济南之屠与蒿水桥之战:历史的血与火 济南之屠与蒿水桥之战,分别代表了明朝末年两场极为重要且具有深远影...
原创 妲... 妲己,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妖妃,一直以来都以她那狐媚惑主、深得纣王宠爱、甚至祸国殃民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