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中有两句话极为愤怒,第一句是在白门楼上。当时,吕布被曹操生擒,跪下恳求刘备:“玄德为何不为我求情?你难道忘了当年在辕门射戟救我一命吗?知恩图报是君子之行!”
听到这些话,刘备勃然大怒,回应道:“你可知什么是知恩图报吗?当年我收留你于徐州,你却夺走了我的城池,抢走了我的兵马!你这忘恩负义的家伙!”
随后,刘备转向曹操,说:“曹公,难道你忘了丁原与董卓的事情?”
曹操听后一愣,立即下令将吕布缢死,随即斩首。吕布的名字,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那么,曹操斩杀吕布后是否曾后悔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赤壁之战败北之后,曹操曾在贾诩等谋士面前感慨:“若郭奉孝在,孤不至此败!” 这是曹操在赤壁战败后的无奈与懊悔,但实际上,他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郭嘉的缺席。
曹操手下的几位顶级武将,如张辽、于禁、张郃等,面对关羽、赵云等人并非对手。只要曹操手下有一个人能与关羽、张飞对抗,他的撤退绝不会如此狼狈。想来,曹操一定意识到,如果当初吕布还在他身边,事情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然而,曹操当初听信了刘备的劝告,将吕布处决,失去了一个极其强悍的战将。若曹操当时收降了吕布,历史的走向或许会截然不同。
如果曹操收降了吕布,将会产生三个不可预测的后果,这其中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刘备很可能早死。
第一个悲剧:刘备很可能活不过40岁
当吕布被捕时,唯一能保住性命的希望就是刘备。但刘备的行为却是落井下石。若曹操没听刘备的建议,而是收降吕布,刘备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当时,曹操与刘备同在许都,且发生了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刘备当时并未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曹操早已看出刘备的心思。后来的“衣带诏”事件爆发后,刘备终于与曹操彻底决裂,关羽和张飞护着他才得以逃出。
但如果吕布在曹操的麾下,刘备的逃脱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刘备、关羽、张飞再强,面对吕布的进攻,他们也无力回天。曹操若收降吕布,刘备很难在短命的岁月中成就一番大业。
第二个悲剧:吕布或被当作“宠物”圈养
在三英战吕布时,张飞曾直接称吕布为“卑鄙小人”,并把他称作“三姓家奴”。刘备更是提醒曹操不要被吕布迷惑,称吕布是个反复无常、忘恩负义的家伙。如果曹操当时收降吕布,吕布的结局很可能会类似于后来的马超。
曹操可能会给予吕布高官厚禄,但实际没有任何实权,甚至可能被当作“宠物”圈养,只有在曹操面临强敌时,才会释放吕布参战。吕布或许不再是那个一打三的猛将,他的威名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
这种情况对于吕布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而对于世人来说,也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第三个悲剧:曹操可能会在官渡之战败北
若吕布在曹操麾下,曹操很可能在官渡之战中败北。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的决战,曹操利用地势和敌人的疲态大获全胜,一举成为中原的霸主。然而,如果吕布在曹操帐下,袁绍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袁绍会利用吕布反间曹操,颜良、文丑的死就不会发生。更有可能的是,吕布在战场上可能反戈一击,背叛曹操,造成他陷入困境。
如果曹操收降吕布,官渡之战的胜利将成为空谈,曹操可能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第四个悲剧:吕布可能再次反叛曹操
吕布虽无治国才能,但武艺超群,他一直自视为天下无敌。曾经单枪匹马大战关羽、张飞而不落下风,难道这样一个强者能够屈居于曹操之下?如果吕布仍有心腹高顺、成廉等人支持,他很可能会与曹操发生内讧。
即使曹操任命吕布为将,曹操自己心里也知道,吕布依然难以完全顺服。只要有机会,吕布可能会再次寻求机会反叛,分裂曹操的阵营,甚至引发内斗,令曹操头痛不已。
因此,综合来看,曹操虽然知道刘备是在“借刀杀人”,但他仍然做出了处死吕布的决定。这一决定,极有可能使他避免了多个可能的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