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左宗棠病逝之后,朝臣伤透脑筋,连上四个谥号,却都被慈禧否决
迪丽瓦拉
2025-09-20 02:02:52
0

历史开讲

提到左宗棠,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尤其是那些曾经学习过初中历史的人。作为晚清时期的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无论是在文治还是武功方面,都有着非凡的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参与了洋务运动,为国家的工业和军事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凭借一己之力,面对强大的俄国压力,成功收复了新疆。

1885年,左宗棠去世,这个消息令当时的慈禧太后悲痛欲绝,甚至为之流下了泪水。百姓们也纷纷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此时的朝廷,特别是满朝文武,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左宗棠的谥号该如何定?

所谓谥号,是对已故大臣生前事迹与功德的总结与评价,既是后人对其敬仰的象征,也是对其一生功过的总结。举个例子,岳飞的谥号为“忠武”。“忠”字象征他为国家殚精竭虑、忠心耿耿,“武”则显示了他是位英勇的武将。这种“忠武”谥号代表了极高的荣誉,是对一名武将的至高评价。

初时,朝廷官员们也曾提议为左宗棠选取“武”字作为谥号,毕竟他一生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以“武”字来彰显其军事成就,再合适不过。然而,在这个以文治为主的时代,仅凭一个“武”字来代表左宗棠,显得有些单薄。毕竟左宗棠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成就,还提出过“讲求吏治”的治国理念,推动了洋务运动,贡献巨大,政治成就也不容小觑。那么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开始浮现出来。事实上,“文”并非专属于文人,它的内涵比“武”要深刻得多,代表了“经世博学”“平定天下”的高尚理想。对于古代的大臣来说,获得“文”字作为谥号,意味着其一生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才干被认可。在清朝,只有进入翰林院的学士,才有资格被授予“文”字。因此,左宗棠虽然未曾是科举中的得意之士,但他那超凡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得朝廷决定破例为他授予“文”字,最终定下了这个字。

接下来,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朝臣们提出了几个可选的谥号,包括“文忠”在内。然而,慈禧太后看过这些提议后,依然未曾满意。她皱着眉头,问道:“众爱卿可还有其他想法?”大臣们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直到礼亲王世铎思索片刻,推荐了许庚身——这才为问题找到了答案。

许庚身,作为一位举人出身的官员,深谙文史,精通文学与地理。他曾四处游历,学识渊博,并且在朝廷中负责编辑大量官方文献,因而有着极高的声誉。作为一个既有文化修养,又具备政治洞察力的人,他的建议无疑为慈禧太后所欣赏。许庚身提议为左宗棠定谥号为“文襄”,这一谥号常用来授予那些有开疆拓土功绩的官员,如福康安、洪承畴等人。

“文襄”二字源自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他因兼具文治与武略,成为时代的典范,因此被追谥为“襄”。在古代谥法中,也有“因事有功曰襄”的说法,非常契合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平定战乱上的巨大功绩。所以将左宗棠的谥号定为“文襄”,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不过,左宗棠当时正是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病故的。他本来打算赴沿海地区督办海军事务,可惜天不遂人愿,未能完成使命。由于有先例认为因功绩未成而去世的人不适宜获得“襄”字谥号,这个问题最终需要慈禧太后作出裁定。

慈禧太后听后,并未过于纠结。她认为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作为清朝实际的掌权者,她有权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且许庚身的建议确实有理有据,于是她便毫不犹豫地为左宗棠定下了“文襄”的谥号。从此,左宗棠便被誉为“左文襄”。此后有诗称:“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即指左宗棠的英勇与忠诚。

在古代,谥号对于官员的影响深远,成为其历史地位与声誉的重要象征。以文臣来说,最为崇高的谥号是“文正”,如范仲淹、司马光、张居正等人,都曾获得此谥。此谥号代表着其一生在政绩上的卓越成就。有一则笑话,明朝的李东阳在临终之际,好友为激发他的生存欲望,告诉他“皇帝要给你‘文正’的谥号”。李东阳一听后,立即从床上爬起,感动得泪流满面,恭敬地磕头。可见在古代,官员的名声几乎成了他们为国家效力的终极目标。

与同时期的其他名臣相比,左宗棠的“文襄”谥号并不算最为显赫。比如曾国藩,他死后获得的“文正”谥号无疑高于左宗棠。同样是晚清的李鸿章,他的“文忠”谥号也比“文襄”要显得更高一级。而张之洞虽然获得了“文襄”的谥号,却一直不满曾国藩的“文正”谥号,认为自己的功劳更大,理应获得更高的荣誉。遗憾的是,他死后也仅得“文襄”,若他泉下有知,想必会倍感失落。

至于慈禧太后为何没有给左宗棠“文忠”的谥号,可能是因为她认为“忠”字无法完全体现左宗棠的卓越功绩,或者是由于左宗棠在世时曾直言劝谏,令她心生不满,因此在左宗棠去世后未愿给他如此荣誉。

左宗棠去世后,许多地方都为他建立了祠堂和纪念馆,尤其是在福建、安徽、江苏、广东、新疆等地都可见其身影。而在乌鲁木齐的六道湾山上,人们更是建造了左宗棠纪念公园,并在此安放了他的雕像。雕像中,他身姿挺拔,眼神坚毅,仿佛时刻注视着这片曾经为他而奋斗过的沃土,守护着新疆的安定与繁荣。

左宗棠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也充满传奇。他年轻时多次科举失利,直到中年才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历史的伟大人物。他收复新疆的壮丽事迹,至今仍被后人铭记。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和付出,今天的中国,或许会少许多异域风情,人民也许只能在沙俄的铁蹄下忍受屈辱。因此,无论如何,他平定叛乱、收复新疆的伟业,都值得我们铭刻在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猛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非凡勇力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不朽的传奇。华夏五千年...
刘备为何白白在新野待了7年 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在新野足足待了7年。 似乎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待这么长时间? 主要有三...
原创 朱...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通过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但实际上,元朝的版图要比朱元璋的明朝广阔得多。那么,为什么...
原创 唐...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朱前疑,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因为擅长拍马屁,最终从平民一跃成为了五品官。这个...
原创 岳... 宋高宗赵构当皇帝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他本来并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哥哥钦宗已经当上了皇帝,他自己只是一个...
原创 杀... 三国时期,提到孙权的猛将,吕蒙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成功夺取了荆州,还打败了关羽,成为东吴的风云...
原创 为... 今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捕快。通过影视剧中的表现,大家对捕快应该并不陌生,而且许多人也可能会把他们和今天...
原创 结...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他是湘军的创立者,成功打败了太平军,帮助大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命运。他还...
原创 三... 曹操手下的武将众多,但真正掌权的却主要是他的家族成员,比如曹休和曹仁等。除了他们,还有一位曹氏子弟,...
原创 诸... 在三国历史的众多战役中,夷陵之战无疑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作为刘备最为...
原创 当... 电视剧里常常把姨太太们描写得精明能干、能卷走家产逃出生天,但历史真相远比剧情更荒诞、更讽刺。船位有限...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