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帝的情绪来获取个人利益。对于不支持自己的人,他会寻找机会让他们陷入困境,甚至激怒皇帝以将其打击。而对于接受贿赂的人,他则常常以拖延处理、寻找时机等手段为他们周旋。”历史上,像和珅这样的大贪官并不罕见,他们往往能通过谄媚和权力结党,掌控朝政,获取私利,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羞耻的名声。
和珅,作为清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官员,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贪”字。虽然和珅有着相当的才华,学问渊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处理朝政事务也有一定能力。他曾精心安排“千叟宴”,让这一场盛大宴会顺利进行,但他更为擅长的还是拍马屁,讨好乾隆皇帝,凭此获得了皇帝的宠爱,成为了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
得到了这样特殊的宠信后,和珅在朝廷上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权力集团,发展了庞大的朋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贪腐网络愈加强大,然而不久之后,嘉庆帝继位,和珅的命运急转直下,最终被赐死。提起和珅,人们往往会感叹他那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和那场不可避免的结局。
在官场上,名利对普通人来说是巨大的诱惑,而利用权位贪污腐败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和珅去世后,嘉庆帝命人搜查了他的府邸,结果从和府中抄出的财物惊人。仅仅是银两、房产、古董、珠宝等,就达到了清政府十几年的税收总额。和珅的财富之庞大,令人震惊。
然而,历史上有一位比和珅更加聪明的清朝官员,他同样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去世后却为后代留下了数十亿的财富,至今他的子孙依然是亿万富翁。他就是清朝末代重臣、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李鸿章。
李鸿章在清朝历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地位,他的事迹引发了很多争议。他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领导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与外界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在他去世后,人们更加关注的不仅是他所参与的历史事件,还有他所积累的巨额财富。
据记载,李鸿章去世后,留下了约四千万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一百亿。这些财富是怎么来的呢?是否像和珅一样,来源于不正当的贪污?其实通过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和他经营的事业来看,可以得出结论:他并非通过贪污积累财富,而是通过他领导的洋务运动。
“洋务”指的是清朝时期与西方接触的事务,洋务运动则是清廷洋务派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以达到振兴国家、强大军事的目的。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提倡“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武器和科技”,李鸿章就是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之一。
当时,清朝的各项制度和技术都十分落后,洋务派为了振兴军事工业,李鸿章带头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局、金陵制造局、船政局等,这些工厂专门为清政府生产武器、弹药和舰船等军事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求富”,李鸿章还在民用工业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推动纺织业、印刷业、自来水厂等。
其中,“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李鸿章在1872年创办了这家公司,成功打破了英美轮船公司的垄断,获得了巨大成功。李鸿章参与创办的这些公司,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用,都有着很强的资本主义性质。作为这些企业的创办人,李鸿章从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是他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李鸿章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他创办的江南制造局仅在1865年就投入了四十多万两白银,并且聘请了两千多名工人。此后,李鸿章还涉及煤矿、铁路、纺织等多个行业,在经商方面他被称为“奇才”。他领导的改革推动了中国军工业的革新,也为后来的近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鸿章的财富虽然庞大,但与那些贪官污吏不同,他的财富来源相对光明。1901年,李鸿章去世后,他给后代留下了巨额财富,他的子孙利用这些资金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投资纺织业、银行、矿业等多个行业,逐渐积累了更加丰厚的财富。李鸿章的后代一直非常低调,依靠稳定的经营保持着家族的财富延续。与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相比,李鸿章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而他后代的成功也令许多贪官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