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范仲淹神操作!粮价疯涨时竟下令再抬价,背后真相绝了
迪丽瓦拉
2025-09-20 05:03:01
0

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表面看似叛逆、实则深藏玄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以及他在杭州城那场惊心动魄的“粮价风云”。他的一系列高招操作,保证让你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时间回到公元1050年,北宋时期的杭州城正遭受着严重的饥荒,仿佛整个城市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绝望。运河码头旁,尸横遍野,景象惨烈不堪。原本还算平稳的米价,此时如脱缰的野马,暴涨至120文一斗。普通百姓每天辛苦劳作,挣的钱不过100文,这意味着他们即使拼尽全力,也买不起一斗米,生存压力巨大。

在粮商黄百万那座满载粮食的仓库外,饥饿折磨着灾民,使他们理智渐失,只能采集草根和树皮煮些稀汤勉强续命,甚至爆发了惨绝人寰的人相食事件。在这危急时刻,时任杭州知府的范仲淹登上城墙,目光越过城头望向外面那密密麻麻、满怀绝望的流民,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做出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传令米价再涨50%,从今日起,米价一斗定价180文!”

这话一出,如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衙役们目瞪口呆,相互对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百姓们愤怒不已,痛斥范仲淹这是逼他们走绝路;远在汴京的宋仁宗得知消息,也怒不可遏,吼道:“范仲淹这是疯了吗?”

范仲淹的涨价令,如同在滚烫的油锅中滴入一滴水,顿时引爆了整个杭州城。粮商黄百万得知后,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心花怒放。他连夜派人前往苏州、扬州等地大规模采购粮食,心里盘算:“米价涨到180文一斗,扣除运费,每石米能净赚30贯,这简直是捡了个大便宜!”

然而,黄百万万万没想到,仅仅三天后,当他的粮船浩浩荡荡驶入杭州码头时,迎接他的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范仲淹果断下令打开官仓,免费向灾民发放赈灾粮,且官仓米价低得惊人——一斗仅售80文,并且不限量供应。黄百万的笑容顿时凝固,像中了魔法般僵在那里。

“快跑,快跑!”其他粮商看到码头堆积如山的粮食,才惊觉自己中了圈套,顿时乱了阵脚。原来,范仲淹早已派人沿运河各大关隘张贴告示,散布米价暴涨到180文一斗的消息。消息一出,各地粮商闻风而动,争相将粮食运往杭州。待市场粮食供应饱和,范仲淹再以低价官粮抛售,一举击溃了囤积居奇的粮商垄断。

范仲淹的这一连串操作,堪称一场精彩绝伦的“阳谋”。他巧妙利用了商人的贪婪心理,用高价诱惑粮食流入杭州,然后以低价抛售,成功打破垄断,稳定了市场粮价。

黄百万此时焦急万分,仓库里囤着五千石高价购入的粮食如烫手山芋般烫手,欲哭无泪。他咬牙将米价降至150文一斗,然而百姓依然涌向官仓抢购低价粮,他的粮食无人问津。

更令他绝望的是,范仲淹又派人在码头散布谣言:“苏州米价已跌至80文一斗!”此消息一传出,粮商们彻底慌了神,担心粮食贬值,连夜以100文一斗抛售。短短三天,杭州米价暴跌至80文一斗。黄百万血本无归,望着空空如也的粮仓,心如刀绞。

此刻,范仲淹正悠然地坐在西湖边画舫上,耳畔传来灾民们的欢笑声,心中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那句传世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场波澜壮阔的粮价大战,仅是范仲淹“荒政三策”中的一环。范仲淹的智慧远不止于此。

他还招募灾民参与修筑官仓、翻修寺庙等工程,每天发放20文工钱。昔日死气沉沉、饥饿遍布的杭州,顿时响起了锤凿叮当声,灾民有了工作和收入,生活渐见曙光。

范仲淹亲自击鼓助威,举办盛大龙舟赛。西湖岸边一片热闹景象,商贾云集,灾民抓住机会摆摊卖小吃、帮人干活,收入超过丰收年,消费活跃,经济开始复苏。

他召集寺庙住持,说:“饥荒时期人工费最低,不修缮庙宇更待何时?”住持们恍然大悟,纷纷出资雇佣灾民施工,既助灾民谋生,也修缮寺庙。

这三招看似各自为政,却环环相扣,形成完美闭环:富人投资建设,灾民劳作获酬,市场重新活跃,经济得以循环。

范仲淹“涨价救灾”策略,被沈括详载于《梦溪笔谈》:“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意指那年两浙地区唯杭州安然无恙,百姓安居乐业。

千年之后,经济学家们研究此事,无不叹为观止。范仲淹的做法比西方凯恩斯宏观调控理论,早了整整900年!

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点:巧妙利用市场规律,用高价吸引粮食流入,再以低价破垄断;通过以工代赈刺激消费,激活经济循环,将单纯“输血式”救灾转为“造血式”自救;打击囤积奸商同时保护普通商人,避免极端“一刀切”,维持市场平衡。

范仲淹“荒政三策”本质是一场“以退为进”的高难度博弈。他深知,面对饥荒,仅靠道德呼吁无济于事,唯有巧用利益撬动利益,用人性制衡人性,方能在绝境中找到生机,拯救万千百姓于危难。

如今,我们面对各种经济危机时,不妨回望范仲淹的故事。或许能从这位被尊为“文正公”的古人身上,汲取穿越时空的智慧。真正懂得治国理政者,不盲目对抗市场,而像牧羊人般巧妙引导,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猛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非凡勇力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不朽的传奇。华夏五千年...
刘备为何白白在新野待了7年 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在新野足足待了7年。 似乎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待这么长时间? 主要有三...
原创 朱...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通过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但实际上,元朝的版图要比朱元璋的明朝广阔得多。那么,为什么...
原创 唐...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朱前疑,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因为擅长拍马屁,最终从平民一跃成为了五品官。这个...
原创 岳... 宋高宗赵构当皇帝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他本来并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哥哥钦宗已经当上了皇帝,他自己只是一个...
原创 杀... 三国时期,提到孙权的猛将,吕蒙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成功夺取了荆州,还打败了关羽,成为东吴的风云...
原创 为... 今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捕快。通过影视剧中的表现,大家对捕快应该并不陌生,而且许多人也可能会把他们和今天...
原创 结...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他是湘军的创立者,成功打败了太平军,帮助大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命运。他还...
原创 三... 曹操手下的武将众多,但真正掌权的却主要是他的家族成员,比如曹休和曹仁等。除了他们,还有一位曹氏子弟,...
原创 诸... 在三国历史的众多战役中,夷陵之战无疑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作为刘备最为...
原创 当... 电视剧里常常把姨太太们描写得精明能干、能卷走家产逃出生天,但历史真相远比剧情更荒诞、更讽刺。船位有限...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