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底,昆明军区的一位重要人物,政委谭甫仁不幸去世,这一噩耗传来的时候,陈士榘感到无比悲痛。尽管两人在军级和军衔上存在差异,但他们却有着超过四十年的深厚友谊与合作。两人在工程兵部队共事,陈士榘总感到谭甫仁是他最默契的搭档,彼此间的配合无比顺畅,似乎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图。
在担任昆明军区政委之前,谭甫仁曾是工程兵的政委,职务颇具分量。在追溯他的职业生涯时,可以看到他还曾担任过武汉军区的副政委和第二政委,以及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等职务。他以正军职中将的身份较早被提拔为大军区的正职,这让陈士榘对他充满了敬佩,称其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的职务仍然仅是四野军的副政委,显示出他一路走来的不易。
与其他野战军的将领相比,四野的军事将领们通常军级比别的野战军高一级,常规的老资格副军职能评为正军级,而老资格的正军职则可被评为准兵团级等。这一体制的差异让谭甫仁虽然在战争年代的职务并不完全显赫,但在解放后的大军区中,他能够迅速提升到副职,并之后晋升为政治工作的重要职位。
当谭甫仁调任工程兵工作时,与陈士榘之间的熟识关系十分显著。他们相识于1928年,当时谭甫仁是朱培德的部下,因被俘后投身红军。事实上,谭甫仁在那之前曾参与澎湃领导的起义,因起义失败而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迫于生计不得不暂时投靠国军,以此寻找重新组织的机会。在被俘之后,他在激烈的斗争中唱起了《国际歌》,恰好被陈士榘听见,他随即提出询问,这才深入了解了谭甫仁的历史,并通过调查证实了他的故事。两人在红12军共事,后来因部队重组各自调入红1军团的不同单位。抗战时期,陈士榘在343旅任职,并随部队挺进山东,谭甫仁则在344旅服役,后在冀鲁豫军区任职。
在解放战争期间,谭甫仁参与了东北的战斗,而陈士榘则活跃于华东战场。尽管谭甫仁担任政治工作的年份不少,声名却并不显赫,反观陈士榘,则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要将领。在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的职务几乎没有任何变动,自1950年起担任工程兵司令长达20余年。期间与他共事的将领有时会因为性格上的差异而产生摩擦,但谭甫仁调任政委后与陈士榘的合作却相得益彰,谭甫仁深知陈士榘的性情,两人在工作上完全配合。经过两年多的默契搭档,谭甫仁被调任昆明军区担任政委。
当谭甫仁到任昆明军区时,该军区尚未设有政委和司令,他肩负起了整个区域的工作,还包括地方事务的管理。然不幸的是,在1970年12月,军区大院内传来几声枪响,他为之失去了生命。这个噩耗传到陈士榘耳中时,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尽管两人已经不再共事,但他对谭甫仁深厚的战友情谊仍然非常浓厚。就在几个月前,陈士榘的儿子因训练到达云南,还特意去谭甫仁家中做了顿饭,儿子回去后把情况告诉了陈士榘,而如今消息的传来,让他格外悲伤。
陈士榘的儿子提到:“毕竟是经历了艰苦年代一起走过来,合作了这么多年,感情是很深的。”几年后,谭甫仁的儿子曾来到北京拜访陈士榘。当他父亲出事之时,他的母亲也未能幸免,等于他如今成为了孤儿。看到这位战友的孩子,陈士榘心中充满了惋惜。他曾感慨道,如果早点知道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必定会想法将他的父亲留在工程兵里,与他继续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