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的历史中,项羽和刘邦两位英雄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命运轨迹。相比项羽那位固执且孤傲的领袖,刘邦却能够吸引到许多才俊为其效力,最为知名的便是韩信、张良、萧何等“汉初三杰”。然而,除了这三位杰出人物之外,还有许多具有非凡才智的臣子,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陈平。与擅长阳谋的张良相比,陈平无疑是阴谋策略的高手。
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陈平提出了多达六项重要计策,每一条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展现了他深邃的战略眼光。然而,陈平却是一个非常自知之明的人,他深知自己所施展的诸多计谋容易引起猜忌,因此他并不因自己的成功而自豪,反而常常为后代的命运担忧。他的忧虑源于什么呢?
1. 反间计,离间楚国君臣
项羽身为楚国贵族出身,天然具备了大量支持者和资源,这使得楚军在早期的战斗中占据了强大优势。当楚汉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汉军的力量显得愈发薄弱,特别是在楚军的围困下,汉军的粮道和外援全都被切断。刘邦面临绝境,心急如焚,此时,陈平凭借自己曾在项羽麾下的经历,想出了离间楚国君臣的策略。
陈平知道项羽为人多疑,且常常怀疑身边的将领,于是他巧妙地建议刘邦用四万斤黄金,采取反间计,挑拨楚国内部的关系,制造出君臣互相猜忌、内讧的局面。通过削弱楚军内部的凝聚力,汉军便能轻松突破包围,且付出的代价极小。刘邦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采纳这个建议,随即拨出四万两黄金交给陈平,让他随意调度。
陈平很快开始执行计划,通过金钱贿赂楚军将领,散布有关“钟离昧与汉王合谋”的谣言,成功引发项羽的猜疑。项羽听信谣言,便将钟离昧调离了要职,极大削弱了楚军的力量。同时,陈平针对“亚父”范增制定了另一套计策。他以不同的待遇对待项羽派来的使者,故意使范增感到冷落,这让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最终不再听信他的劝谏。范增愤然辞去职务,且因气愤过度,最终因毒疮而死。项羽身边的忠诚顾问一去,楚军的士气也因此大幅下滑。
2. 金蝉脱壳计,助刘邦荥阳突围
范增的死对刘邦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楚军依然强大,荥阳依旧在围困中,汉军的支援迟迟未到。眼看荥阳即将陷落,陈平迅速意识到,若不采取行动,汉军就要全军覆没。他采取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计策,通过调动大量女子半夜从荥阳东门悄然出城,令楚军误以为刘邦要率军逃跑。楚军急忙调兵包围东门,而陈平则趁机保护刘邦通过西门成功突围,从而让刘邦避免了被围困的命运。
3. 笑里藏刀计,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虽然是刘邦麾下最为出色的将领之一,但他同样拥有极大的野心。攻下齐地后,韩信向刘邦请求被封为“假齐王”,这个要求让刘邦一时愤怒不已,认为韩信这是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此时,陈平则以一种冷静的态度提醒刘邦,当前正是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不能得罪掌握重兵的韩信,反而应当通过封王的名义拉拢他继续效忠。因此,刘邦顺水推舟,最终答应了韩信的请求,确保了韩信继续支持汉军。
4. 背水一战计,联齐灭楚
随着楚汉战争逐渐走向尾声,项羽的力量急剧衰退,许多原本支持他的将士纷纷背叛,楚军士气大减。此时,陈平再次出谋划策,他建议刘邦趁项羽最弱的时候联合韩信发动致命一击。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韩信在垓下之战中成功击败项羽,帮助刘邦一统天下,彻底扫清了楚军的最后抵抗。
5. 调虎离山计,伪游云梦擒韩信
汉朝建立后,刘邦心中最忌惮的便是那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功臣,尤其是韩信这个军事天才。他始终担心韩信会反叛自己。一天,有人上书称韩信谋反,刘邦震惊之余,想要立即出兵讨伐。然而,陈平却提出不同的方案,建议刘邦不要草率行动,而是假装巡游楚国境内的云梦泽,借机会见各路诸侯。韩信听闻后,定会前来拜见,届时刘邦派出强力军士即可轻松拿下他。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果然,韩信按捺不住,前来拜见。最终,刘邦轻松将韩信捉拿,并将其降封为淮阴侯,最后在长乐宫将其处决,彻底消除了这个潜在的威胁。
6. 献上贿赂,解刘邦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匈奴的威胁始终未曾减弱,刘邦率领大军出征,最终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在白登山。包围圈极为严密,汉军完全无法获得支援。就在刘邦几乎绝望之际,陈平再次发挥了他的谋略,他通过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阏氏,成功说服她劝说冒顿撤兵,从而解除了白登之围,让刘邦得以生还。
陈平的这六大奇计,无一不是匠心独运、深思熟虑,尤其是“伪游云梦”的策略,至今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然而,这些计谋让他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使他深陷猜忌的漩涡。陈平之所以受人怀疑,首先是因为他的背景。在投奔刘邦之前,陈平曾在魏王咎和项羽麾下效力过,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选择背弃,导致许多人对他产生了质疑。
此外,陈平的计谋多是通过抹黑他人、背信弃义来实现目的,这与张良直截了当的风格截然不同。陈平通过离间、毁约等手段,虽然最终成功,但这种阴险小人的手段让他在朝中树敌众多。即便临终时,陈平依然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担忧,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违反了当时流行的道家学说。最终,陈平的子孙果然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许多人因犯法而死,或者因受到剥夺爵位而屡遭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