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考,雍正的“推广京普”政策别具一格
迪丽瓦拉
2024-11-09 16:28:33
0

原标题: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考,雍正的“推广京普”政策别具一格

今设立正音书馆,凡举人生员巩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

1723年(雍正元年),46岁的爱新觉罗.胤禛继承了皇位,史称雍正帝。一生共在位了13年的他,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勤于政务的皇帝,甚至评价他为“清朝最励精图治的皇帝”也不为过。在其任上,改土归流、耗羡归公、摊丁入亩,每一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过因为其皇位的正统与否,在史学界他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本文旨在通过雍正颁布的一件关乎全国学子命运的诏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一份闻所未闻的诏令

1728年(雍正六年),一件令很多满洲贵族都不理解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年,雍正正式设立正音书馆,何为“正音书馆”,根据《清史稿》中的记载,设立此馆之目的,在于正式推行老北京官话,推行范围全国。尤其在当时方言浓厚的福建、广东等地更是专门下令重点推行。不仅如此,雍正还使出了一招杀手锏:举国学子一旦听不懂官话或者是不会说官话,直接取消科考资格。科举考试作为历朝历代登入仕途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径,经过雍正“推广官话”政策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地弥足珍贵。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早在入关前夕便开始实行“剃发易服”、“汉满同化”制度,清朝的帝王以满语为一国之语和民族标志,当然雍正自然也不例外。试想在这样的王朝下,突然从天而降一道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诏令,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不过争论归争论,皇帝既然决定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执行的,何况还是果决干练的雍正。很快,在诏令颁布后不久,全国范围内便开始效仿京城建造了各地的推广汉语的机构,中央叫“正音书馆”,地方叫“正音书院”,尤其是诏令中所点名的福建、广东二省,正音书院的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当地的学子们必须经过官话科目的考核,才可以算是有资格参加科举大考,更有甚者,明确规定如果有不会不懂官话的童生,是连最基础的秀才都不能考取的。

二、雍正不可不虑的担忧

当然,雍正所闹出的大动静并非是他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举,这件事实际是经过他深思熟虑过的。

首先,在以满语为国语和民族标志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宣传推广一下京普(老北京普通话),既可以使得自己博个”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好名声,又可以使得大臣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更加全面的扩展和提高。

其次,雍正作为一国之君,他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自己在位时所需要办的事,而是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决定每一件诏令的具体内容。虽然清朝是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也恰恰因为这个少数,才让雍正最终下定决心推广普通话,这样可以使清朝走得更加长远。

最后,雍正在此事上还有一个私心。因为自身皇位的正统与否备受争议,而他继位后首要的任务是需要做很多高瞻远瞩、长久有利的事情来彰显自己,从而使世人觉得他这个皇帝是“上天授予”,是真命天子,非泛泛之辈。

三、后世的延续及发展

雍正所认为极富远见的“推普”诏令,一开始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执行,甚是认真。只可惜随着清王朝“天朝上国”思想的发展蔓延,自乾隆以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国家也越来越不重视该诏令的实施,《清史稿》载曰:“至嘉庆、道光时,福建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广东则更无闻矣。”,可见“推普”诏令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雍正当年的预期。

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于官话一门。其练习官话,各学堂皆以用《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雍正去世后的第167个年头,这份早已被清朝统治者所忘却的诏令又被重新拾了起来,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晚清名臣张之洞等人在《学务纲要》中提出,由于民间各地方言不一,导致一个省的人都交流困难,所以应从娃娃抓起,在师范和高等小学堂中,专门开设官话的课程,以此方可国人沟通无碍。1909年(光绪元年),改组后的清资政院会议上,正式将“官话”改为了“国语”。

很显然,张之洞提出的这个建议恰恰是100多年前雍正所颁发的“推普”诏令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虽然雍正当年的诏令看似经历了“夭折”,实际上却为1902年的“官音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普通话推广上,雍正的功劳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参考资料:

《清世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

蔡东藩《清史演义》

孟森《清史讲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曹操将关羽围困在土山之后,为降服关羽,不惜答应关羽的三个不平等条件,其中第...
原创 水...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微(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完诸葛亮以后,便深藏功与名,仰天大笑而去,留下一段耐人...
原创 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原创 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过大批将星。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下,我们以一个落后农业国的身份最终击败日本,而日...
秦国统一六国,卫国却独留!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单单留了一个卫国没有处理,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把卫君废掉,卫国世系才彻底断绝...
原创 原... “黑人问题”是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的一个种族性的问题。欧洲殖民者们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以列强的身份踏上...
原创 还... 并不是每一个公主都那么好运,能够嫁给王子,也不是每一个灰姑娘都叫做仙度瑞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面...
原创 他...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瓦岗寨一定印象深刻。瓦岗寨里的老大本来是翟让,后来冒出来一个叫李密的人。 ...
原创 直... 在研究清代历史的过程当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歇后语名句,反映了清朝跌宕起伏的历史。 比如“一座署衙半部...
原创 封... 当一提到商纣王时,恐怕大家想到都是“凶狠残暴”和“奢靡享乐”。不仅偏爱妲己这个蛇蝎美人,而且一手推翻...
原创 霍... 历史上每个王朝总会涌现出,一些优秀武将,替君主拼命“打江山”。有人在外界看来就是武曲星“投胎”,军事...
原创 三... 在三国前期时,各路大军师还没怎么登上历史舞台,陈宫就出场了。这可是曹操最倚重的谋臣,当时的曹操还不成...
原创 诸... 导言 诸葛亮贵为武候,日理万机,国家大事繁杂,教育辅导儿女之事义不容辞地完全落在黄月英的身上。他的孩...
原创 非... 引言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书籍史视角下的黄庭坚 北宋中晚期,雕版印刷逐渐取代手抄,成为书籍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卷”作为藏书或阅...
原创 戴... 1994年,我国台湾省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在临终前向外界透露了戴笠坠机的真正原因。 1946年,戴笠乘...
原创 “... 要说民国时期的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绝对是首屈一指。不像如今北上广深四足鼎立的局面,民国时期的上海,不...
原创 决... 1947年4月23日凌晨,华东野战军二纵七十团三营七连突然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天亮前抢占黄崖山,阻击...
原创 诸... 和《三国演义》里刘备因为刘封不救关羽想杀他,诸葛亮只是出谋划策如何杀刘封不同,正史记载是诸葛亮力劝刘...
当皇帝的代价:揭开司马睿的心酸...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混在森林深处的小灌木则是最安全的,有树荫可以遮蔽又不需要承担风险。西晋末年,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