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战结束后,上万亿元日伪资产是怎么被国民政府处置的?
迪丽瓦拉
2025-09-21 00:02:05
0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之而来的是对广阔沦陷区领土和敌伪资产的接收问题,成为了国民政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接收工作有序进行,防止资产被非法吞并,政府特别设立了接收委员会和处理局,负责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政府还明确指令各接收单位,严禁擅自转移、出售、租赁或消耗敌伪资产。对于一些急需消耗的物资,如粮食、汽油、军械、弹药和医疗物资等,政府要求应及时登记申报,并避免大量转运到后方储存,防止资源浪费。

这些接收的敌伪资产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动产,包括房地产、码头、仓库、银行、赌场和学校等;另一类是动产,如工业制成品、金银首饰、货币、家具、船舶、证券等。根据台湾公开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抗日战争时期》的统计,这些资产的总价值约为1.2万亿国民政府法币(不包括东北和台湾地区),此外,还缴获了存放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黄金49万8千余两,约值1496亿法币。

1947年3月的统计显示,接收的敌伪资产总额为95897亿法币,按12000法币兑换1美元计算,总值约为7.9亿美元。由此可见,国民政府所接收的沦陷区资产相当可观,然而如何将这些资产有效转化为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抗战接近尾声时,虽然有建议蒋介石应提前做好接收沦陷区的军事和经济准备,但这一建议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尽管国民政府预见到抗战终将胜利,但却未预料到日本投降的突然性,直到日本投降的意图日益明朗时,政府才匆忙开始准备接收事宜。这一准备不足,成为一些国民党高级官员后悔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民政府官员何汉文在其回忆录《大劫收见闻》中提到,抗战胜利初期,国民政府主力仍驻扎在西南地区,由于交通设施匮乏,依赖美国运输机运送人员前往接收。此时,沦陷区的国民党特务、伪军、汉奸以及地痞流氓趁机开始行动,在国民党军队和接收机关到达之前,抢夺最有价值的资产,进行第一轮“劫收”。

一些日伪军和汉奸则趁机破坏、打砸资产,造成了大量财物损失,同时将一些资产偷偷携带并逃亡。这些资产中,包括了大量被日军征用的当地民众财产。随着国民政府的海陆空军和前线部队进驻沦陷区,开始大规模封锁和收占日本和伪军留下的财产:住宅、仓库、码头、工厂、银行及证券等。

根据国民政府发布的有关敌伪资产处置办法,接收政策明确规定:

1. 日本人或伪军经营的资产,一律剥夺其股权,归国民政府中央。

2. 原属于盟国友邦在华的资产,如能提供经营凭证,应返还给原业主。

3. 由华人经办的资产,被日伪强占的,应返还给原业主。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绝大多数资产并没有如法令所规定归还原业主,尤其是住宅和工厂等资产,往往被国民政府委派的军政部门和日伪资产处理机构接管。当原业主提出索回时,却常常遭遇国民政府工作人员的推诿,理由通常是缺乏凭证,或者以“汉奸资产”名义为由进行阻挠。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政府的军队和接收机关逐步完成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劫收”。各军政部门的人员,争相贴封条占据日本和伪军留下的资产,以致封条层层叠加。有时候,甚至像汤恩伯领导的第三方面军在上海接收期间,因争夺一处日本俱乐部与上海警备司令部发生枪战,造成了人员伤亡。

这些军政部门和资产处理人员的普遍做法是将公物私用,利用职权将这些资产偷偷纳入个人名下。而针对日伪汉奸隐匿资产的行为,国民政府设立了密报奖励机制,规定举报者可以获得相当比例的奖励。根据奖励标准:

1. 资产价值100万元以下,举报者可获得20%的奖励;

2. 资产价值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100万元按第一条计算,余额按15%计算;

3. 以此类推,若资产超过1亿元,余额按5%奖励。

看似激励群众举报,实际上却带来了不良后果。由于奖励高额,很多人为了获取奖励,甚至开始捏造日伪资产,最终导致了许多无辜民众的财产被非法没收。这项本应有助于发现隐匿资产的规定,最终成了基层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温床。国民政府的接收工作,反而加重了民众的苦难,沦陷区的百姓被迫再次承受来自权力层的剥削和压迫。

此外,一些日本投降官员为了保全自身,常常在向国民政府交接资产时少报或漏报部分资产,并在幕后向高官行贿。例如,日本军官冈部直三郎便通过贿赂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副司令郭忏,向其提供了超过百亿元的贿赂。

国民政府接收资产时,最具争议的举措之一是关于伪币兑换的政策。沦陷区的民众手中大多持有日本伪币,而其他货币在日本统治下无法流通。为了回收伪币,国民政府先后推出了法币与伪币的兑换政策,最初的兑换比例为1:200,后又改为1:5。这意味着,民众手中的200元伪币只能兑换1元法币,这种巨大的贬值使得沦陷区民众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物价飞涨,生活更加艰难。

当时,许多原本贫困的民众因此彻底陷入赤贫,而一些富裕的商人和地主也因此一夜之间沦为穷人。国民政府的接收人员在民众眼中,被讽刺为“五子登科”(房子、票子、车子、女子、馆子),而民众的苦难也在《大公报》上引发了强烈的抗议声浪,呼吁政府不要在收复失地的同时丧失民心。

蒋介石初时对这些问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直到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国民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蒋才下令汤恩伯彻查此事。然而,汤恩伯本身便是一个以贪腐著称的人物,很多人对他并不信任。无论是蒋介石要求汤恩伯彻查资产侵吞,还是通过清查团对各地接收资产进行核查,大多数地方的调查都不了了之。东北、上海和两广地区等地,纷纷以战事紧急、国际形象或地方复杂为借口,阻碍了清查行动的开展。

最终,尽管大量敌伪资产被收缴,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国民政府内的高层、接收机关、军事部门及地方官员侵吞。真正转化为政府公用的资产,甚至不足总额的六分之一。而这些腐败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困苦,沦陷区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遭遇了更大的冲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好的,以下是对原文的改写,保留原文的核心内容,但在细节上进行了拓展与调整: --- 诸葛瞻的身世与成...
原创 古... 古代科举中的“探花”地位为何受到青睐? 自古以来,寒门学子若想改变命运、出人头地,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原创 滕... 他是彭德怀将军的亲密战友,也是为国家和人民立下卓越功勋的革命党员。 曾对自己的儿子坦言:“当年苏...
原创 他... 在研究战争历史时,我们往往聚焦于那些个性鲜明的将领,然而许多关键性人物却常被忽视,比如那些具有非凡战...
原创 王... 1949年6月的一天,大别山区正下着绵绵细雨,时任鄂豫皖边剿匪总指挥的王树声静静地站在窗前,凝视着窗...
原创 张... “看来是朕老了,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没有能力和爱卿在朝堂上相互扶持到老啊!” 刘邦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淄博市各博物馆迎来暑期研学热 7月8日,记者从淄博市博物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桓台博物馆等文博场馆获悉,随着暑期来临,我市各博物...
原创 大... 《——【·前言·】——》 为官一任,最怕皇帝不信任。 你知道雍正皇帝的疑心有多重吗?他不仅设立了密折...
原创 1... 欢迎您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的第1940期。在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后,有四位原国军的起义将领成为了军委...
原创 在...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共有十位,但事实上,许多人并不清楚的是,这十位元帅并非都享受元帅的待遇。...
原创 他... 《长安的荔枝》凭借豪华阵容的加持,以扎实的剧本、精湛的导演功力、出色的演员表现以及考究的服化道设计,...
原创 令... 历史没有真相,人物和事件那么多,可是被记录下来的,寥寥无几; 即使被记录下来的人和事,不同时代,不同...
原创 清... 本文所展示的老照片拍摄于1902至1903年间的山东威海,生动地描绘了清朝末期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尽...
原创 中... 信号旗的历史与意义 信号旗作为一种海上通讯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航海时代。那时,船只往...
原创 八... 1974年1月,许世友将军的办公室里传出了阵阵呜咽声。向来以坚毅果敢著称的许世友将军,一直以来在战场...
原创 曾... 在今天的河南鹤壁市,有一座并不显眼的小城市——淇县。它坐落在京港线与云梦大道的交汇处,因缺乏主导产业...
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1...
原创 朱... 朱元璋和沈万三,这两个人看似毫无关联,一个是开国皇帝,一个是乱世中的富商,却纠缠了多年,命运的交织令...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铭记历... 本报记者  王  洲  施  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7月8日,历经9个多月闭...
史记里的故事:文景武三代皇帝,... 在《史记》中的孝文本纪的最后,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汉文帝的,“孔子说,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然后仁政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