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花钱养20多个儿子,但不许1个姓“朱”,270年后发现真英明
迪丽瓦拉
2025-09-21 00:32:19
0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虽耗费巨资养育了二十多位子嗣,却刻意不让他们改姓“朱”。

这究竟是因为这些子弟无法得到他的完全信任,还是另有身份上的特殊考虑?明明他有亲生骨肉,何以还要扶植如此多的义子?

元朝末年,淮西地区陷入严重饥荒,满目萧条,景象凄凉。

当地农民日复一日辛勤耕作,汗水湿透了田地,却难换来哪怕一粒谷物的收成。

除了饥荒,成群的蝗虫肆虐这片土地,所过之处连草根都被吃得一干二净。

这场灾难之重,几乎是百年难遇的天灾。

那时年幼的朱元璋,赤着脚,拉着地主刘德家的老黄牛,饥饿的肚子发出阵阵咕咕声。

村里的人们面容憔悴,皮肤泛黄,眼神中尽是失望和对粮食的渴望。

然而,地主刘德家的粮仓门紧锁不开,甚至还哄抬粮价,让饥民们更加绝望。

更令人心碎的是,一场瘟疫突然爆发。

朱元璋的父母相继病倒,家境贫困到连棺材钱都无法筹集。

他跪倒在刘德家的门前,苦苦哀求能借一块地为父母安葬。

刘德冷冷瞥了他一眼,斩钉截铁地说:“赶紧滚,别想占我家的地盘。”

正当朱元璋陷入绝望时,刘德的远房亲戚刘继祖看在眼里,出于同情,赠给他一小块坟地,还塞给他些钱帮忙安排丧事。

朱元璋便匆匆将父母葬在那块简陋的土地上,没有任何隆重仪式。

临别之际,他紧握双拳,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出人头地。”

料理完丧事后,朱元璋走投无路,只得进入皇觉寺。

他每天凌晨天未亮就开始扫地、劈柴、化缘,常常遭受寺中和尚的欺凌。

尽管日子艰难,他依然坚持了十余年未曾放弃。

这期间,外面的局势愈发动荡。韩山童、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高喊“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誓要推翻元朝暴政。

某日,朱元璋收到了儿时好友汤和的来信。

信中说汤和已成为红巾军千户,邀请朱元璋加入他们。

朱元璋犹豫不决,庙里虽苦,却至少有口饭吃。

正当他准备焚信时,突然有和尚闯进来告知,元军已掌握了他的通信秘密,官兵正逼近寺院。

他慌乱不已,满头冷汗,四处寻找藏身之地,却无处可逃。

夜色渐浓,朱元璋背着破旧的包袱,站在皇觉寺门口,感到前路茫然。

向南走是元军的包围,向北则是荒凉无人的原野。

他忆起汤和信中的话:“这里有酒有肉,还能为国效力。”

咬紧牙关,紧握拳头,他毅然向红巾军所在的方向迈去。

寒风萧瑟,枯叶纷飞,仿佛预示着这位年轻人即将走上一条改写历史的道路。

初入红巾军后,朱元璋面对元军精锐骑兵毫无惧色,凭借敏锐的战机洞察力屡次立功。

他从普通士兵迅速晋升为军官,更赢得了郭子兴的赏识,并迎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

这段婚姻为朱元璋在红巾军内部筑起坚实依靠。

某日,红巾军另一领袖彭大、赵均用投奔濠州。

当时濠州由孙德崖镇守,他接纳了两人暂居。

郭子兴对彭大十分敬重,却对赵均用态度冷淡。

心生不满的赵均用暗中联络孙德崖,密谋铲除郭子兴。

深夜,他们率军突袭郭子兴府邸,将其捆绑准备处决。

彼时朱元璋正在淮北作战,听闻噩耗焦急万分。

他深知郭子兴对自己恩重如山,立刻找到彭大商讨对策。

他语重心长地说:“郭子兴若死,濠州必乱,我们的抗元大业也将全盘皆输!”

彭大被说服,二人迅速集合兵力连夜赶回濠州。

朱元璋挥刀破门救出满身伤痕的郭子兴。

郭子兴见到朱元璋,激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同年冬季,元将贾鲁率大军围攻濠州。

城中粮草日益短缺,士气低落。

朱元璋与郭子兴详细分析局势,认为元军虽众,但久攻必生懈怠,可趁夜发起突袭。

朱元璋亲自挑选精兵夜袭元军粮草营地,大营瞬间火光冲天,元军大乱,濠州得以暂时解围。

后来,朱元璋返回故乡招兵买马。

乡亲们闻讯纷纷响应,短短几日便聚集了七百多勇士。

郭子兴欣喜,将他提拔为镇抚官。

然而,濠州内部权力纷争激烈,彭大、赵均用争夺势力,郭子兴渐显弱势。

朱元璋不愿卷入争斗,将兵权交给他人,带领徐达、汤和、费聚等心腹,决心南下开拓新局。

途中,他们吸纳散兵游勇,军力壮大至两万人。

凭借这支新军,朱元璋成功攻占滁州,建立根据地。

他严明军纪,安抚百姓,使滁州逐渐恢复繁荣与安宁。

如此,朱元璋在乱世中逐步崭露头角,展现出卓越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为未来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段艰难的起义岁月里,朱元璋目睹无数村庄因战火成废墟,许多孩童沦为孤儿。

他心怀怜悯,陆续收养了二十多位孤儿为义子。

这些孩子因战乱四散流离,却在朱元璋的庇护下得以重新获得温暖和希望。

贤淑的马皇后视这些义子如己出,悉心照料。

她亲自把孩子们接进府邸,手把手教他们识字念书,为他们补缀破旧衣物,倾注无尽的关爱。

其中,有聪慧机敏的李文忠、憨厚老实的沐英,还有勇敢无畏的何文辉。

这些孩子在温暖的家庭中茁壮成长,对朱元璋夫妇感激涕零。

虽然朱元璋与这些义子感情深厚,但他没有让他们改姓“朱”,而是尊重保留他们的本姓。

随着朱元璋势力壮大,义子们纷纷投身军旅。

李文忠随徐达北征,战场上英勇奋战。

沐英则被派往云南,镇守大明西南边境。

临行前,朱元璋亲自为沐英送行,郑重嘱托:“云南边远,需要你用心守护,我信任你,将重任托付于你。”

沐英跪地保证:“义父放心,沐英定死守边疆,誓不负所托!”

在云南,沐英大力发展农业,修筑水利,教导百姓耕种纺织。

他善待各族群众,深得民心。

每遇叛乱,沐英总身先士卒,率军迅速平息。

时光荏苒,270年过去。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

沐英后代沐天波仍坚守云南,守护大明疆土。

面对清军重围,他誓死抗敌,最终战死沙场,为大明献出了最后一滴血。

朱元璋当年看似简单的决定,实则蕴含深厚智慧。

他明白,改变姓氏易,改变人心难。保留义子原姓,是对他们身份的尊重。

这份尊重换来了义子们的忠诚和奉献,尤其是沐氏家族世代守卫云南,成为大明边疆最坚定的守护者。

朱元璋的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为人父亲的宽广胸怀,更诠释了真正的治国之道——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

他收养二十多位义子却不改姓,实际上是为大明江山长治久安深思熟虑的安排。

这270年来,这些义子们在地方各自发挥重要作用,守护着大明王朝的安危。

朱元璋的政治智慧由此可见一斑,不禁让人钦佩他当年的高明决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