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带着庞统、黄忠和魏延前往西川,实际上他将荆州的防守重任交给了诸葛亮。刘备曾说:“军师可以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这话看似明确,但实际上却并未说明具体由谁主守荆州。我们从三国史料中细细琢磨,便会发现诸葛亮的军衔较低,当时关羽是“荡寇将军”、襄阳太守,且已经被封为汉寿亭侯,张飞则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赵云是偏将军、桂阳太守,而诸葛亮仅仅是“军师中郎将”。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而中郎将位在重号将军、偏将军、裨将军之下,仅为将校之间的准将,地位远不及关羽、张飞、赵云等人。
更明确的表述出现在《三国志》里:“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先主入蜀,云留荆州,领留营司马。”从中可以看出,刘备离开荆州时,将军事和政务大权交给了关羽,而赵云则辅佐关羽,担任类似卫戍司令或公安局长的职务,负责治安。诸葛亮的角色则更多偏向后勤保障与税务管理,军事事务几乎不涉及。
这一安排显然是刘备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当时,虽然诸葛亮在刘备阵营的资历不算深厚,但他在荆州的根基非常牢固,背后有强大的家族支持。若他手握兵权,必定能在荆州称雄一方,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风险。毕竟刘备辛辛苦苦占领的这片半个荆州,岂能轻易让诸葛亮轻松掌控?
假设你坐在刘备的位置,看到诸葛亮身后强大的亲友和关系网,是否能毫无顾虑地将荆州交给他呢?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的岳父蔡讽,蔡讽的姐夫是太尉张温,而蔡瑁、刘表等都与诸葛亮有亲戚关系。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嫁给了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另一个嫁给了蒯彻的侄子蒯祺。蒯越(字异度)更是曹操评价为“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的人物。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他的家族并没有在曹操进驻荆州后遭到灭顶之灾。曹操曾访问蔡瑁家,关系极为亲密,甚至可以在蔡瑁家里饮酒叙旧,家业得以保存。蔡家、蒯家和庞家在荆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庞德公更是荆州士族中的精神领袖。诸葛亮、庞统、司马徽等都曾被赋予“卧龙”、“凤雏”和“水镜”的称号。正因如此,刘备若将荆州的重任交给诸葛亮,无疑是在将自己的势力交给了庞家等荆州五大家族背后的关系网。
在荆州,刘表家、蒯家、蔡家和庞家有着复杂的关系交织,而诸葛家族则恰好在这些关系的交汇点上。无论是魏、蜀还是吴,诸葛家族都能获得各方的支持,这使得诸葛亮在荆州几乎可以左右风云。
诸葛亮家族的历史渊源深厚,早在西汉时期便有了基础。经过数百年的积累,诸葛家族的势力与底蕴已经非常强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价也恰如其分:“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诸葛亮有着雄心壮志,而他的兄弟诸葛瑾同样不容小觑。正因如此,若刘备将荆州完全交给诸葛亮,那对于荆州未来的控制显然会变得复杂。
若把荆州交给诸葛亮,是否意味着刘备的基业会被渐渐侵蚀呢?诸葛亮的家族根基深厚,有着广泛的政治网络和军事资源,刘备或许会觉得,自己心爱的基业最终会改姓诸葛。而当刘备临终时,他在深知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给刘禅留下了托孤重任。他的这番话透露出对诸葛亮的极大信任,同时也暗含着隐忧:“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显然,刘备担心的是,若将荆州交给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是否能真正保障刘家江山的稳定。
历史中,许多曾与刘备同仇敌忾的旧部陆续投向了曹操,其中有名的便是徐庶。这些老将虽然曾为刘备所用,但最终也投奔了曹操,这让刘备心生疑虑。尤其是在他亲自参与拼杀,日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刘备绝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将荆州交给诸葛亮,也许是他最为谨慎的选择。
最终,刘备不得不将诸葛亮调往西川,而留下关羽,尽管这并非他最初的计划。然而,正如历史所示,关羽最终未能妥善处理内外事务,失去了荆州与生命。或许,这也暗示了刘备的一番深思熟虑:在那种情况下,将荆州完全交给诸葛亮是否能确保刘家江山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