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共有十位,但事实上,许多人并不清楚的是,这十位元帅并非都享受元帅的待遇。实际上,有三位元帅从未领取过元帅的工资。这三位分别是:朱德、贺龙和陈毅。
首先谈谈朱德朱老总。朱德是我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历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在我军历史中地位极其崇高。他的领导和贡献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他无疑是最应当领取元帅工资的人。然而,朱老总身兼多个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比如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等,这些职务的薪水并不包括元帅待遇。虽然他是正国级干部,享有的工资级别也很高,但这并未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宽裕。事实上,朱德家庭的经济状况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主要因为他家有许多需要养活的亲戚。
新中国成立时,朱德家中有一儿一女,且两人已经成年。但是,朱老总一直是个非常讲感情的人,他深知当年自己参与革命时,家乡的亲戚曾因此遭遇过不少波折。为了补偿这份感情,朱老总接纳了大量的亲戚孩子,有时候多达二十多人。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因经济困难挨饿,朱老总亲自种菜,依靠自给自足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进入6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形势逐渐严峻,朱老总的工资已经难以应对家庭开销,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曾提议申请元帅工资来减轻生活压力。然而,朱老总毅然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严词批评康克清。他认为,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期,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和干部,怎能为个人家庭的利益去向国家提出这样的要求?他甚至表示,就算饿死,也不能开这个口。从此,直到去世,朱老总一直没有领取过一次元帅的工资。
第二位没有领取元帅工资的是贺龙贺老总。贺老总同样是我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后期担任过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西南军区司令等职务,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五。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贺老总逐渐脱离了军事岗位,转而担任政府职务,最终成为副总理。因此,他的薪水来源并非来自元帅待遇,而是副总理的工资。
与朱老总的情况不同的是,贺老总的工资并未比元帅高,反而低于元帅的薪水。以1955年为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时,其他元帅的工资标准为450元,而贺老总的工资标准只有440元,比元帅少了10元。除此之外,其他元帅还会领取每月135元的军队补贴,而贺老总作为地方职务干部,每月的补贴只有70.4元。最终计算下来,贺老总每月少拿74.6元,这在那个年代,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差距。
第三位没有领取元帅工资的则是陈毅陈老总。陈老总不仅是井冈山会师的重要领导之一,还曾担任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陈老总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授衔时,陈老总正担任副总理,并在总理的支持下,协助处理外交事务,因此,他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排名第六。然而,陈老总也与贺老总类似,由于担任政府职务,他领取的是副总理的工资,每月510.4元,比其他元帅少了74.6元。
除了上述三位元帅,值得一提的是,张云逸虽然没有被授予元帅职务,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享受了元帅待遇。张云逸是大将军衔,排名在十大大将中并不算高,仅位列第七。然而,由于他丰富的革命经历和早期的参与,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了特殊照顾。张云逸在1909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推翻满清统治的武昌起义,堪称革命的先驱。抗战时期,他曾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副军长,陈老总去延安后,他代理了新四军军长的位置,主持了新四军的全面工作。正因为他的革命资历深厚,中央军委给予他了元帅的待遇。
(参考资料:《十大元帅轶事》《朱德传》《贺龙传》《陈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