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浩,党史上赫赫有名的“二十八个半”之一,红军时期的风云人物,绕开他红四方面军战史就缺了一个大角。
陈昌浩生于1906年,1926年入团,1930年转为正式党员,在资历上属于党内的小字辈。不过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同王明、博古等人建立了良好关系,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六届四中后王明掌握了中央实际权力,派陈昌浩和沈泽民随中央常务张国焘赴鄂豫皖苏区工作。陈昌浩、沈泽民都是“二十八个半”,与王明同气连枝,派他们去鄂豫皖自然是起监军作用,协助中央来监督党内老资格张国焘的。
陈昌浩、沈泽民和张国焘到鄂豫皖后,在应对苏区本土派上有共同利益,密切配合上下其手接管了苏区的领导权。在新的利益分配上,张国焘当上苏区中央分局老大,管全面,沈泽民是老二,管省委,并一度代理中央分局书记,陈昌浩弱一些,主管团的工作。因为有这二人牵制,张国焘要建立自己的一元化领导地位有些困难,所以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
沈泽民是文学大师茅盾的弟弟,能力强,脾气躁,对犯过右倾错误的张国焘一向有看法,难以被收服。于是张国焘表面上捧着沈泽民,让他管省委行政工作,却偏偏不让其插手军队,从而抑制其权力。陈昌浩资历浅,年轻气盛,与张国焘相处尚可,于是张对其刻意拉拢,任命陈昌浩为苏区中央分局常务、军委委员,能够参与军队事务。战争年代军事第一,陈昌浩受张国焘重用,能参赞军机,在苏区的实际权限超越沈泽民便只是时间问题。
不到半年之后,便发生了曾中生和徐帅领导红4军向外线出击过程中的抗命事件。在张国焘授意下,陈昌浩走到前台,撤掉曾中生自己接任红4军政委,并抓捕许继慎、周维炯等一级高级将领,趁势发动白雀园大肃反,一举清除了苏区的大量反对派。
至此,张国焘和陈昌浩的联盟正式形成,攫取了苏区的党政军权力,将沈泽民挤到了边缘。陈昌浩立下汗马功劳,张国焘也投桃报李,任命其为新组建的红四方面军总政委。在当时全国各主力红军中,年仅25岁的陈昌浩成为最年轻的方面军级领导人。按照当时政委有最后决定权的原则,陈昌浩比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帅的地位更高,要到1955年授军衔也是元帅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