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吴蜀联盟中的恩恩怨怨,“背后捅刀子”到底是联个什么盟?
迪丽瓦拉
2024-11-10 04:34:39
0

原标题:细说吴蜀联盟中的恩恩怨怨,“背后捅刀子”到底是联个什么盟?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蜀汉帝国和孙吴帝国结为盟友,共同对抗曹魏帝国;但是大家也知道在另外一个方面:吴蜀两个政权之间也有不少宿怨。——其中的故事颇有玩味,今天笔者就来讲讲这些同盟背后的故事。

【注:本文讲述孙刘联盟的起始到结束的种种故事,想对这个话题有所了解的读者不妨阅读。】

第一次结盟,赤壁前夕

建安十三年(208),孙刘两个军事集团在赤壁之战前夕形成第一次同盟关系,共同出兵,在赤壁、乌林一带击败曹操大军,保全了自身。

战后,孙权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同意让刘备攻略荆州,还把妹妹嫁给刘备,加固盟友关系。可是在暗地里,双方也有过一些各自的想法,比如:周瑜就曾提议将刘备软禁起来,孙权也没同意;刘备则盘算着如何在荆州站稳脚跟。在这段时间里,也算是双方的“蜜月期”了。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拿下益州,孙权便派诸葛瑾(诸葛亮的长兄)向刘备讨要荆州地盘,遭到刘备拒绝。刘备回的话还是很有套路:“等我拿下凉州,我再还你荆州。”这套说辞对于孙权来说肯定是不信的。

脑补一下:孙权一拍桌子:“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次年(215)正月,孙权就急不可耐地派吕蒙去夺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三国志·先主传》:(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刘备听闻荆州变故,便率军出蜀,抵达荆州公安,与孙权军对峙;而正在此时,曹操也率大军进攻汉中张鲁,刘备担心汉中失陷,殃及益州,便匆忙与孙权在湘水边达成和解盟约,承认孙权对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治权,并强调双方共同的敌人仍然是曹操。

——这是孙刘第一次交恶,刘备靠着务实的外交,缓解矛盾,让双方重归于好。

从此时开始,荆州的形势变成三方角力:原本曹操、刘备对峙的荆州(曹操军占据襄阳,刘备军占据江陵及荆南),孙权势力在荆南插入了一脚。

第二次同盟破裂

湘水之盟是孙权和刘备双方第二次确定同盟关系。

此后,刘备得以返回益州,继续策划对抗夏侯渊,攻略武都、汉中的事;另一边,孙权则带兵去了合肥,不料吃了一次大败仗(逍遥津之战),还差点被张辽活捉。

时间推进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出兵北伐襄樊,由于孙权和关羽之间已发生了不少矛盾冲突(关羽拒绝与孙权结亲,并多次轻视孙权),加上孙权对荆州念念不忘,在这时候,孙权选择暗中联络曹操,趁机偷袭江陵等地,最终擒杀关羽,献首洛阳。

孙权这个“在盟友背后捅刀子”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详,《三国演义》里也基本上照着史书上来写:关羽死后,刘备与孙权结仇。

笔者也见过一些蜀汉粉丝(感情立场为支持蜀汉帝国的人)在很多场合中,对孙权背盟一事耿耿于怀,痛斥孙权的不道义,丑其名曰“渣权”。

从表面上看,也确实如此,背叛者肯定要背负不道义的“罪名”;可是对于孙权这些乱世枭雄来说,玩弄权术手段本来就是常态,政治中的“道义表述”终究只是谋求私利的遮羞布而已。

夷陵之战前后

荆州沦陷,刘备势力被清理出局,从此荆州被曹操、孙权两方所瓜分。

再加上关羽身亡,刘备怒不可遏。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后,还是按捺不住复仇的欲望,开始筹备兵马,在年末,亲率数万大军出蜀,誓要为关羽复仇,并夺回荆州。

在战前,就有一些蜀汉大臣出来阻止刘备东征。例如赵云;赵云的建议是非常务实,准确的,当时曹魏雍凉一带也反复出现叛乱,如果刘备能够出兵雍凉,可以争取更多心怀汉室的人心。

可是刘备不肯听从。从后人点评的角度看:刘备在这个时间段里已经被“仁义”、“仇恨”蒙蔽了双眼,失去了作为政治家的判断力,更像是当年在幽州涿郡与关羽、张飞相处时的任侠。

《三国志·赵云传》裴注引《赵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再说说诸葛亮。

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诸葛亮发声劝阻刘备东征,倒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采录了赵云劝阻的内容,顺便也编写了诸葛亮的态度:在演义中,诸葛亮没有反对东征,但是劝阻刘备亲自参与。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当下孔明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

后来是张飞遇害,兵吏范疆、张达把张飞的首级带去东吴,这件事进一步激怒了刘备,刘备才决意亲自东征。

回到历史上来,有人会问,为何诸葛亮不劝阻刘备?

笔者推测诸葛亮因为身份的关系不方便发声。因为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正效力孙权,听闻刘备要东征,诸葛瑾也曾写信劝阻刘备,替孙权求和,无果。所以,此时的诸葛亮只能避嫌,没有再发声劝阻的必要了。

《三国志·诸葛瑾传》: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蹔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只可惜当时法正已经去世,没人能劝得动刘备了。

后来,诸葛亮听闻主公在夷陵战败,不禁感慨:“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可以阻止主公东征。即便主公执意要去,有法正同行的话,也能保证绝对不吃这么惨重的败仗。”

《三国志·法正传》:章武二年(222),大军败绩,还住白帝。(诸葛)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重修于好

败退回白帝城的刘备也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中,由于心力交瘁,不久就陷入重病之中,撑了大半年后,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驾崩于永安宫中。其实在刘备重病这段时间里,孙权和刘备双方也逐渐恢复交流,刘备这边派出宋玮、费祎出使东吴,双方也在试图恢复盟友关系。

孙权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首鼠两端,还跟魏国交往,并未彻底中断联系。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主持蜀汉政务,摆在他面前首要问题就是:尽快促成吴蜀再次联盟。而担任这次出使重任的人是邓芝。

邓芝抵达东吴后,孙权还在犹豫不决,不肯立即见邓芝。邓芝也等不及,便主动写信给孙权说:“我这次前来,是为了吴,不是全为了蜀。”孙权这才安排与邓芝见面。

孙权开门见山:“我也愿意和蜀汉结盟,但是蜀汉皇帝(刘禅)还那么年轻,国家也小,我怕还没跟你们结盟多久,你们就被魏国消灭了,所以我才犹豫。”

邓芝回答说:“我们吴蜀两国联盟,共为唇齿,才可能对抗魏国,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如果大王你去投靠魏国,魏国肯定需要你交出太子作为人质,你不肯,魏国就会借口讨伐你,到时候,我们蜀汉也会再次出兵东进,如此,江南之地恐怕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孙权沉默很久后,才回答:“你说得对!”,此后,孙权与魏国彻底断绝来往,派张温出使蜀汉,建立同盟。

《三国志·邓芝传》: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小学势偪,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蜀汉灭亡之前的吴蜀关系

诸葛亮秉持的蜀汉帝国,可以说是国力蒸蒸日上,由夷陵之战带来的颓废,绝望之气渐渐被清除,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然后组织大军北伐。虽然用人不当,马谡的街亭之败把出军的得利全部断送,但是诸葛亮仍然稳扎稳打,继续攻略、蚕食雍凉。

在孙吴帝国这边,孙权一直是以吴王自居,他看到曹丕、刘禅都称帝了,自己心里也是渴望称帝的,无奈他缺少法理支持。例如曹丕是用“汉魏禅代”的方式称帝,刘备有姓刘的天然优势,以汉室后裔的身份宣布继承大统——这两个优势,孙权是没有的。

黄武七年(228),孙权和鄱阳太守周鲂联手策划的诈降,骗来了曹休大军冒然南下,虽然在最后关头,曹休知道自己上当了,仍然不肯服输的他,决意要和孙吴军在石亭展开决战。“石亭之战”的结果是曹休大败,回去后羞愤而死。

获得大胜的孙权在这时候,终于按捺不住称帝的心思,开始在吴地制造“祥瑞”,为自己称帝做舆论造势。次年(229)四月,孙权举办登基仪式,正式称帝,改元“黄龙”。

蜀汉帝国派出卫尉陈震前去道贺,并重申盟友关系,并约定“交分天下”(蜀汉方面用语)。这“交分天下”的内容是:如果魏国被消灭后,豫、青、徐、幽州归孙吴;兖、冀、并、凉州归蜀汉。

《三国志·吴主传》:六月,蜀遣卫尉陈震庆权践位。权乃参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蜀相诸葛亮能够承认孙权称帝,虽然违背了“汉贼不两立”的道义立场,但这是符合政治利益的行为;因为只有维持吴蜀联盟,才有击败曹魏帝国的可能性,这是务实,有远见的决策。

有些人往往痛心于此,认为诸葛亮此举是向孙权示弱,妥协。其实,政治家看待问题更深入,他们不会浮于表面,纠结肤浅的道义立场。按照《汉晋春秋》的记载,诸葛亮在派遣陈震出使之前,就把孙权的僭逆行为做了分析,认为应该暂时放下陈见。

笔者再说一个邓芝的故事,让大家看看这次联盟的本质吧。

后来,邓芝再次出使东吴,孙权再次见到邓芝,非常高兴,对他说:“如果天下太平,我和蜀主(刘禅)分治,是不是很不错啊!”邓芝回答:“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果魏国灭亡了,大王您还没有认识到天命所归的话,那么我们两国君臣各自擂鼓吧,真正的战争才开始呢。”

——看看,蜀汉帝国在表面上承认孙权的称帝,但本质上是不认可的。邓芝不愿意跟孙权逢场作戏,直接把话挑明了:等到魏国灭亡,你还不投降,我就打你。什么三分,两分天下?门都没有!

《三国志·邓芝传》:蜀复令(邓)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权与亮书曰:“丁厷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孙权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称赞邓芝快人快语,并写信给诸葛亮,说只有邓芝才能让两国和睦。

——可见孙权自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后来诸葛亮病故(234年事),孙权还向巴丘增兵一万人,想趁机捞取好处,蜀汉帝国这边闻讯,也增加了永安的兵力。等到蜀汉帝国派宗预出使东吴时,孙权还假装不解,问宗预:“我们两家联盟,就好像一家人一样,而我听说贵国增加白帝城的防守,这是为何?”

宗预不卑不亢的回答:“臣以为,贵国增加巴丘兵力,我国增加白帝兵力,都是形势使然,不需要解释的。”

这一次,孙权又笑了,同样很敬重礼待宗预。

《三国志·宗预传》:及(诸葛)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宗)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

尾声

孙吴帝国趁着蜀汉帝国发生变故时增兵的事,在蜀汉帝国灭亡的时候,又做了一次。

蜀汉炎兴六年(263),蜀汉皇帝刘禅向魏军投降,次年二月,孙吴帝国派出陆抗、步协等人率军围攻巴东,蜀将罗宪拒守不降,在魏军增援后,陆抗率吴军撤退,罗宪也追随刘禅选择入魏。

《三国志·三嗣主传》:(264)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

到这时候,吴蜀联盟也不复存在了,往日恩怨也化作青史上的故事,供后人流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