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定律,最先踢开袁世凯的载沣,为何又多次想让袁世凯回来?
迪丽瓦拉
2024-11-10 05:19:06
0

原标题:真香定律,最先踢开袁世凯的载沣,为何又多次想让袁世凯回来?

载沣

明末因党争而亡国已是学界共识,清末同样也陷入了派系斗争,而且是皇族内部的派系之争。慈禧死后,形成了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对峙的权力格局,两派斗争中,被踢出政局的袁世凯反而成了载沣拉拢的对象。辛亥革命背景下,袁世凯的复出并非列强对清朝的逼迫,而是清朝皇族权力斗争的结果。让载沣始料未及的是,起复袁世凯,竟成了压死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载沣和隆裕的对峙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死前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鉴于溥仪年幼,慈禧在遗诏说“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载沣实际成了晚清的主宰者。但慈禧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繁荣,又给载沣套上了紧箍咒。慈禧遗诏还说:“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这个皇太后,就是慈禧的侄女、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静芬(隆裕太后)。这样就形成了慈禧死后,载沣和隆裕对峙的权力格局。

慈禧

有人认为隆裕是个傻白甜,“隆裕初无他志,唯得时行乐而已”。但实际上作为慈禧的血脉,隆裕深谙政治斗争的精髓。溥仪可是摄政王载沣的亲儿子,亲近程度上隆裕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载沣。为了防止载沣势大,慈禧死前把溥仪过继给了光绪,以隆裕为亲母。听到此消息,隆裕“始惬心”,并说“既如是,我心慰矣”。可见隆裕可不是个坐吃等死的大小姐,完全有政治野心。

隆裕太后

慈禧遗诏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完全没有概念,这就给了载沣和隆裕博弈的诱饵,二人需要经过扳手腕才能决定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满族贵族内部就开始分化站队,隆裕派主力是其妹夫、度支尚书、清末留洋五大臣之一的载泽,以载泽为核心又发展了载泽的姻亲湖广总督瑞澂、陆军尚书铁良、协办大臣荣庆。载沣派则以弟弟载洵、载涛等少壮派勋贵为主。虽然出现了太后和摄政王的权力斗争,但二人在对袁世凯的态度上最初是一致的。在慈禧死后的“百日大丧”期间,经载沣运作,隆裕批准,袁世凯被踢出了政局。

清朝贵族

二、袁世凯起复的苗头

虽然在倒袁一事上,隆裕和载沣态度一致,但随着袁世凯的离开, 隆裕反而利用袁世凯复出一事大做文章,积极干预政治,俨然有慈禧附体的苗头。

袁世凯复出最初提及人是载沣的弟弟载涛。1909年6月,载涛掌禁卫军和军咨处,兄弟二人相互扶持,权力日隆。在这种情况下,以1910年8月17日的撤换军机事件为导火索,隆裕派和载沣派矛盾全面爆发。

载涛曾赴日美欧多地考察,对西洋军政有深刻见解,回国后想改革内政,但遭到顽固派阻挠。为此他向载沣谏言:“以未具世界知识的老朽之徒掌控枢机,无论如何焦虑,都无望达到国运昌盛。”希望朝廷要大胆用人。

载涛

在载涛的鼓动下,载沣罢免了军机大臣世续、吴郁生,以自己派系的毓朗、徐世昌代替。同日,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还被升为署理邮传部尚书。替换和升职唐绍仪一事,让外界颇感震惊。英国公使麻木勒认为:“任用唐绍仪就是想给袁世凯复出铺路。”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也认为:唐绍仪的升职是给袁世凯复出投石问路的。1910年9月9日《申报》更是明确报道:“自涛贝勒回国即向监国前力请起用项城(袁世凯)。”

因此,载涛是让袁世凯复出的第一人。按照伊集院给出的理由:载涛急于革新中国政治,而袁世凯是李鸿章死后西方列强唯一熟知的中国人,“各国所到之处,没有不知袁世凯大名,在国事举步维艰之际应迅速起用授予要职”。对此建议,载沣颇为心动,便让庆亲王奕劻写信让袁世凯复出,袁世凯以足疾为借口拒绝,但袁世凯提出先起用唐绍仪,于是便有了唐绍仪升职之事。

袁世凯

撤换军机大臣肯定是“大事件”了,但在撤换中,载沣完全没和隆裕商量,满族勋贵毓盈的《述德笔记》记载了军机撤换后的博弈:“太后怒,召摄邸,欲收回成命,摄邸固持不可”;皇族载润也说“不数日,隆裕即迫令载沣将此二人撤去。隆裕以言语相逼,载沣以太后不应干预用人行政之权为对,隆裕始无可如何”。

在撤换军机大臣上吃了亏的隆裕,就得在其他地方找补,于是袁世凯复出成了入手点,隆裕一派的官僚大肆弹劾唐绍仪,唐绍仪不久便辞职,袁世凯复出之事自然不了了之,“召用袁世凯等事因而亦遭阻力”。邮传部尚书一职则落到了隆裕派的盛宣怀手中。

三、总理之争

1911年5月8日,皇族内阁出台,奕劻为总理大臣,此内阁遭到举国唾弃,奕劻亦知自己地位不稳,反复上书请辞,这就给了隆裕、载沣两派争夺的新诱饵。6月2日《大公报》就明确说:清朝仍不忘独裁,第二届总理必然要在隆裕、载沣两派中选出。

奕劻

载沣派的有力竞争者就是军咨府大臣、24岁的载涛,隆裕派的竞争者则是43岁的载泽。但实际上,对总理人选,载沣陷入了艰难抉择,选载泽则加重隆裕势力,不可;选载涛,但载涛太过年轻,政治经验少,又必然遭到举国反对。据日本公使所说,经勋贵良弼确认,载沣、奕劻等人已经确定了让袁世凯在第二届内阁出台前复出,先当陆军大臣,然后当协理大臣(副总理),如此可让载涛当总理。但关键时刻又是隆裕坚决反对,由此袁世凯复出又流产。1911年6月18日《大公报》说:“监国(载沣)亦曾允许,至未能起用之原因,闻为慈宫(隆裕)不甚谓然”。

四、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复出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奕劻在11日的御前会议上公开提出:如果袁世凯不出山,“长江一带不堪设想”。12日大朝会上,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也公开提出起复袁世凯。但此刻的摄政王载沣却一反常态,反而拒绝了此提议。而且武昌起义后,湖广总督瑞澂就被革职拿问;但12日会议后,载沣又让他戴罪立功,暂不追究,同时让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这一连串的事件被当作载沣拒绝袁世凯的例证。

以至于今天大多数人认为载沣是反袁派,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载沣

首先,瑞澂无法被真正捉拿!因为他是载泽姻亲、隆裕派干将,载沣真要动手办他,势必遭到隆裕派更大规模的报复。在外部有起义的情况下,清朝高层再内斗,形式便更加危急。其次,起义之初,起义军规模不大,清朝并未放在心上,认为此次“民变”不过历次“民变”之一,凭借中央亲军可将之轻易平定,不需要太过提拔袁世凯。

但到了13日,起义军完全攻占武汉三镇,势如破竹,载沣深感义军棘手,由此袁世凯起复才再被提上日程。

可袁世凯复出最大的阻力仍是隆裕。10月14日,载沣想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并两次拜谒太后“请懿旨”,但隆裕究竟有没有同意,现在已经不可知。所以袁世凯的任命更大可能是载沣单方面的独裁。至20日,隆裕发内帑交由袁世凯,让其赈济湖北灾民,至此才被认为隆裕终于公开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

文史君说

真香定律在载沣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慈禧死的时候,25岁的载沣就成了执掌中国的人物,他年轻猖狂,城府太低,毫无政治智慧,贸然将袁世凯踢出政局。踢出政局以后,又因权力斗争,想要起复拉拢袁世凯。几次三番,虽然遭到隆裕反对,但最后借由辛亥革命,袁世凯还是被起复。殊不知起复的袁世凯对清朝已无忠心,最后成了压死清朝的稻草。

参考文献

崔志海:《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6期。

李永胜:《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事件新论》,《历史研究》2013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教... 1935年,上海租界55%影院银幕被好莱坞垄断,《申报》哀叹“中国儿童皆知米老鼠,却不知哪吒为何物”...
原创 明...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为了光复汉室,锲而不舍地北伐。大家熟悉的是诸葛亮五次北伐,事实上,诸葛亮...
美国人第一次横穿大陆:路易斯与... Lewis and Clark: A Timeline of the Extraordinary E...
原创 晚... 2020年的时候,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地区都迎来了大范围的蝗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原创 这... 中国古代的皇帝最渴望什么?这个不用问,咱们普通人都有这个愿望,那就是“长生”。《晏子春秋》中就曾经记...
原创 2... 随着年轮的转动,朝代也在不停的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伴随着一个朝代的衰落,古今通理,概莫能免。 任...
原创 明... 在武陵山脉的褶皱深处,土司城堡的炊烟与中央王朝的旌旗曾展开长达半世纪的权力博弈。当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
原创 西...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最先主持西北军政工作的是彭德怀元帅,然后是习仲勋。在彭德怀主持西北工作期间...
原创 宋... 战马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养成的,你看看现在动物园里那些狮子老虎,拉出来溜溜比小猫咪还要温顺,就知道为啥...
原创 李... 真实的李建成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官修史书中昏庸无能的样子。事实上只讨论太子,李建成是历史上功劳最大的太...
原创 明...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存在,那肯定是有很多英雄,不管是有名的,不是无名小辈,大到将军,小到百姓,这些都...
原创 日... 提起臭名昭著的慰安妇制度 ,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些柔弱年轻的女子,被日本政府或哄骗、或暴力强迫的方式,从...
原创 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与故宫有关的轶事趣闻...
大凌河畔寻陶记:考古队员揭秘红... 朝阳3月18日电 题:大凌河畔寻陶记:考古队员揭秘红山先民生活密码 记者 禹瑞斋 韩宏 料峭春寒中,...
他比岳飞更悲情!南宋最后战神陨... 南宋最后的擎天柱:他亲手雪洗百年国耻,身死10年王朝倾覆! 历史课本里找不到他的名字,但蒙古骑兵听到...
原创 满... 满清入关之前,汉军八旗有多少人?有人说:汉军八旗都是明朝投降过去的官兵,是真的吗?汉军八旗的旗主都是...
原创 姜... 说起诸葛亮、姜维这对师徒,他们两人都有点悲情色彩。诸葛亮在刘备微末之时,屡屡献策,硬生生在夹缝中超越...
原创 古... 你知道古人最爱喝什么酒吗? 虽然现在很多知名的国酒都是白酒,但是从古代到近代,黄酒一直是中国人的首...
原创 “... 前言: 残唐十六杰是出自罗贯中的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主要故事是黄巢起义到赵匡胤建国期间的政治风...
【驻村工作队】一个平凡“小村”... 春到陇原万象新。党的中央一号文件携着泥土芬芳如约而至,这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