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史中,有不少因行刺而丧命或差点丧命的政治人物。东汉末年,江东小霸王孙策在狩猎时被许贡门下的一个门客伤及面部,最终因伤重而死;元和十年,唐朝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刺客所杀。今天,我们将回顾一些历史上针对皇帝的刺杀事件。
一、荆轲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段话深刻反映了荆轲刺杀秦王的壮烈情形。荆轲带着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头颅,前往咸阳见秦王。临近目标时,秦王察觉到荆轲手中明晃晃的匕首。就在两人对峙的瞬间,荆轲奋力出手,但秦王凭借敏捷的反应和优越的身手迅速避开,还反击重伤了荆轲的左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荆轲绝望地将匕首投掷向秦王,然而还是没能命中,反倒因秦王的闪避技巧彻底失败。临终前,荆轲口中含糊地辩解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这话并未为他赢得一丝同情,反而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事实上,荆轲的这一番话不过是为自己失败的刺杀行动辩解罢了。在准备过程中,太子丹为荆轲费尽心机,购得徐夫人的毒匕首,还专门请工匠涂上毒药,显然并没有为荆轲的生还做任何打算。临行前,太子及宾客都身着白衣,显然已经意识到荆轲无法生还。荆轲将失败归咎于“劫持秦王”似乎只是为了挽回一些面子罢了。毕竟,秦王在其地盘上,哪怕立下什么契约,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面对如此致命的刺杀,秦王无疑受到极大的震动,心情久久未能平复。愤怒之下,秦王将怒火指向了策划刺杀的太子丹,燕国不仅未能为此复仇,反而加速了灭亡的进程。而即便统一后的嬴政已经成为了始皇帝,他依然是暗杀势力的目标。一次外出巡游时,一百二十多斤重的铁锤从天而降,砸中了他的副车,幸得始皇帝命大,侥幸逃生。随后,他下令全国通缉刺客团伙。为了自保,张良不得不更改身份,隐匿在下邳。几年后,张良辅佐刘邦攻入咸阳,成为了秦朝灭亡的见证者,虽然未能亲手刺杀秦始皇,但他却间接促成了秦帝国的覆灭。若嬴政在地下得知,恐怕会愁闷万年。
二、贯高预谋杀死刘邦
汉高祖刘邦在其南巡过程中,途径赵国时,赵王张敖将其热情接待,每天亲自为刘邦端茶送饭,尽显殷勤。然而,刘邦的态度却极其傲慢,一副皇帝的气派,丝毫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谦逊和感激。张敖,作为赵国王侯和刘邦的亲戚,却只能低声下气,忍气吞声。这让在旁边的国相贯高感到不满,他私下指责张敖为“孱王”,即懦弱的国王,并提议共同谋杀刘邦:“如今天下豪杰并起,能者为先,赵王对皇帝恭谨,然而皇帝却对赵王不敬,不如我们将其除掉。”没想到,这一提议遭到了张敖的严厉拒绝。张敖愤怒地表示,自己如今的地位是皇帝刘邦扶持的结果,绝不能心怀背叛之心。
然而,贯高心头的怒火并未熄灭,他决定独自行动,密谋杀害刘邦来报答自己的委屈。一天夜晚,刘邦正在准备休息,忽然间,他心头一动,突然询问随行的侍卫:“这个县叫什么名字?”当听到“柏人”时,刘邦突然感到不安,觉得这名字不吉利,决定即刻启程离开。最终,刘邦巧妙地避开了一场杀身之祸。
一年后,贯高的图谋被他的一位仇家揭发,刘邦勃然大怒,下令抓捕所有涉及此事的人,赵国的许多官员被逮捕,张敖也因此受到牵连。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刺杀事件让刘邦意外收获了一个儿子。原来,张敖曾送给刘邦一名美女,后来女子怀孕了。案发后,这名女子被逮入监狱,最终因未能得到释放而自尽,刘邦对此十分后悔,将孩子交由吕后抚养,这便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虽然刘邦差点遭遇刺杀,但他不仅安然无恙,还意外获得了继承人,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安禄山的结局
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胡人安禄山。安禄山此人杀人如麻,行事凶狠,但最终他死于刺杀,凶手竟是他身边最信任的三个人:儿子安庆绪、谋士严庄以及阉人李猪儿。
安禄山攻占洛阳后,因年事已高,身体肥胖,健康每况愈下,眼睛完全失明,成为盲人。与此同时,毒疮折磨着他的身体,痛苦不断加剧。向来脾气暴躁的安禄山对周围人发泄怒火,严庄和李猪儿都未能幸免。为了自己的安全和政治利益,严庄与李猪儿商定将安禄山除掉,扶持安庆绪登基为大燕皇帝。
刺杀计划在某个夜晚付诸实践,严庄和李猪儿携手进入安禄山的帐中,安庆绪则在外守望。李猪儿趁着安禄山无法反抗,拔刀猛砍,直指安禄山的腹部。感受到剧痛的安禄山意识到自己已被刺杀,但为时已晚。身体虚弱的他无法起身反击,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死去。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是我家贼”,随即倒下。
事后,严庄迅速将安禄山的尸体埋藏在床边,草草掩埋。许多年前,安禄山曾因一场报复,差点致死李猪儿,而今李猪儿也以同样的方式报仇,二人之间的恩怨终于得以了结。
四、朱温的结局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有着与众不同的嗜好:他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召来自己的儿媳,与她“谈心”。这一行为在他的儿子们眼中并不觉得羞耻,反而认为这能帮助他们在父皇面前留下深刻印象,争取更多的支持。
然而,朱温的儿子郢王朱友珪从妻子口中得知了一条惊天秘密:父亲朱温有意将帝位传给养子朱友文。朱友珪得知这一消息后,意识到自己和亲生儿子无法继承帝位,决定采取行动,联合部下刺杀朱温,篡位称帝。某年六月二十二日夜,朱友珪带领五百名兵士突袭朱温的寝宫。
朱温被惊醒后,愤怒地质问是谁在行刺,朱友珪直言承认。朱温懊悔不已,斥责朱友珪大逆不道。然而,朱友珪毫不动摇,命令马夫将父皇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