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这样评价成吉思汗:“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并不是因为兵力众多,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严密的纪律、健全的制度和高效的组织。可以说,这些辉煌的成就都源自成吉思汗的卓越指挥艺术。”
此外,作者也非常赞同勒·加特的观点:“蒙古的征战在规模、艺术性、出其不意的战术、包围战略等方面,都是前所未见的。即便成吉思汗不是世界上唯一、最伟大的统帅,但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提到元朝,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创建者——成吉思汗。
在古代,蒙古人生活在塞北广阔的草原上,因而养成了彪悍的民风和出色的战斗力。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铁骑横扫亚欧大陆,蒙古大军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地区。
蒙古人的强大战斗力成就了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了各蒙古部落,并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
而蒙古汗位的继承与汉族封建王朝的制度颇为相似。在蒙古汗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与他的五个兄弟及其后代,长期沿用“孛儿只斤”这一姓氏,并被尊为“黄金家族”。
因此,能够继承蒙古帝国汗位的,必须是成吉思汗或其兄弟的后代。
随着成吉思汗的子孙建立了四大汗国,黄金家族的后代便散布至不同地区。
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爆发,红巾军大举攻势,最终成功推翻了元帝国,导致大部分蒙古贵族撤出中原。
不过,仍有一些蒙古贵族留在中原,他们隐姓埋名,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直到今天,在四川仍然生活着一支自称为铁木真后裔的家族,他们改姓余,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余氏总谱》记载,云南镇雄县的余姓家族,自称源自成吉思汗的后代,原本是铁木复姓。该家族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族谱中还提到了一首诗:“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赶散入西……前传诗句词如此,后嗣相逢系本家。”
根据族谱,铁木健的九个儿子和一名女儿属于成吉思汗的重孙,铁木健便是这支家族的核心人物。
《铁改余原由序》提到,铁木健在元朝官至上卿大夫,凭功进爵为西平王。铁木健的妻子洪氏生了四子,续妻张氏生了五子一女,九子和女儿全都考中进士。人们称他们为“九子一婿”,其中有四位为太守,五位为尚书,一位为侍郎。
当时,铁木健一家的显赫地位使得许多人忌惮嫉妒。元顺帝时,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红巾军起义愈演愈烈。朝中权臣指控铁木健暗中支持红巾军,企图篡位。
元顺帝信了谗言,打算对铁木健一家下手。得知这一消息后,铁木健意识到元朝即将灭亡,便决定带领全家逃出元都。
九子一婿成功逃出了城市,藏匿于贵州凤锦桥下。当追兵赶到时,桥下的水波让士兵产生疑问,但追兵指挥官并未仔细查探,只是随口说道:“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继续追赶。”
这让铁木健一家得以安全逃脱,他们原本打算改姓金,但最终决定改为余姓。原因是“余”字少一横,且“鱼”字的谐音有双关意味,寓意着“水中有鱼”。
这便是他们改为余姓的由来。
随着家族人数不断增多,大家无法一起逃亡。到达泸州后,家族成员分散在四川各地定居,寻找适合自己的家园。
最终,铁木真后裔的后代大多散居在重庆、泸州、富顺、纳溪、青神、荣县、乐山等地。在成都的某个县,仍有一座余家老宅,房屋内部的装饰和宫殿样式的吊瓜柱都与古代王室风格相似。
他们逐渐脱离了曾经的皇族生活,开始过上普通百姓的日子,尽管他们原本是王族之后,但为了生存,也不得不隐藏自己的身份。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逐渐汉化,如今这些后代的身份证上已登记为汉族。虽然他们的性格中仍然保留着一些蒙古人的豪迈特质,但他们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都已完全汉化。
如今,这些后裔已在四川生活了超过六百年,后代们更好地传承了家族文化。
总结来说,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族谱中记录了祖先立下的功德和言行,这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也对后代起到示范作用,帮助家族文化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