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标志着大明王朝的灭亡,改朝换代的时刻已经到来。然而,李自成并没有在北京停留太久,他匆匆离开,继续向山海关进发,目标是消灭不服从大顺政权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李自成没想到的是,吴三桂勾结满清,并与多尔衮的八旗军联手,最终在战斗中大败大顺军。
胜败是常有的事,战斗失利后,重新整顿再战也是常规做法。但李自成的情况却不同,他不仅没有重新振作,反而是一路败退,甚至连北京都未能坚守,就直接撤退到陕西。这让人不禁疑问:当年瓦剌大军逼近北京,几乎要灭掉明朝,而最后还是凭借于谦的坚守才化解危机。为何李自成在面对清军时,没有像当年明朝抵抗瓦剌时那样坚守北京呢?难道一旦山海关失守,北京就守不住了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李自成攻打北京时说起。当时,李自成率领约六万大军从西安出发东征,沿途许多明朝的军队纷纷投降,大量叛军加入了大顺军。李自成一共招募了十几万明军,但这些投降的军队大多数并不可靠,犹如墙头草,不堪一击。在一片石大战中,李自成仅用不到六万人的嫡系部队攻打吴三桂的四万关宁铁骑。战斗进行到一半时,清军多尔衮的十万八旗大军突然发动袭击。李自成的嫡系部队损失惨重,几乎损失了一半以上。
因此,在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面临的局势极为严峻:前方有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合的十几万清军虎视眈眈,背后还有刚刚投降的大量明军叛徒蠢蠢欲动,而李自成手下的可靠兵力仅剩下约三万人。这样的情况,李自成根本无法在北京坚守。因此,他选择迅速撤离北京,返回陕西。这个决策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他不撤退,手下仅剩的三万大军将陷入叛军和清军的包围之中,毫无生还希望。
此外,李自成之所以最终决定背叛吴三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大顺军在北京期间大肆抢劫、拷打明朝的旧官员,甚至强奸妇女。李自成的军队甚至把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给抢走了,这使得吴三桂判定李自成只是流寇,无法与他合作。这一系列恶行彻底失去了北京民众的支持,也让李自成无法继续在北京待下去。
更为关键的是,清军在进入关内时,以“替明朝皇帝报仇”的旗号行事,许多南明的重臣,如史可法等,都认为清军是来帮助他们的,提出与清军联合,借助清军的力量一起消灭李自成。这一策略类似于唐朝时借用回鹘兵力平定安史之乱。于是,西征进入山西的清军迅速得到了大量投降的明军响应,许多原本投降李自成的明军叛变投向了清朝。这使得清军一路长驱直入,甚至可以直扑黄河边。
最终,李自成在湖北战死,而突围的两支闯军合并后,投向了南明,成为南明抗清的主力之一。直到康熙三年,忠贞营的李来亨战死,南明抗清的力量才彻底瓦解。